中儀學分析儀器分會青委會首屆論壇于海口召開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6年11月23日,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快速檢測技術及儀器專業委員會第二屆學術研討會在海南海口召開。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青年工作委員會(以下簡稱“青委會”)第一屆青年論壇與本次會議合并召開,于24日進行。100余位代表參加了青委會首屆論壇。
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副理事長 劉長寬
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副理事長劉長寬在致辭中表示,青年工作者是學會的后備力量,青委會非常活躍。也希望大家以后對學會的工作給予支持,積極參加各項活動。
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研究員 周蕾
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研究員周蕾帶來題為“研究與產業化探索:材料、器件與新型快速檢測技術的交叉融合” 的報告。周蕾在報告中介紹了基于稀土納米上轉發光技術的現場快速檢測系統的建立及產業化歷程及相關成果,以此為例,闡述了“學研產用”的貫徹方法。而“基于通訊光纖的細菌特異性檢測與死活判斷”和“基于納米超速染料的總菌檢測”很好的踐行了多學科交叉為指導的科研行為。
中國農業大學 鄒楠
中國農業大學鄒楠帶來題為“快速m-PFC凈化方法在拉曼和離子遷移譜分析中的應用”的報告。鄒楠在報告中介紹了快速濾過型凈化方法及其應用,離子遷移譜與快速濾過型凈化方法連用分析魚肉和養魚水體中的MS-222,以及IMS快速檢測環境和農產品中農藥殘留。
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研究員 葉嘉明
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研究員葉嘉明帶來題為“微流控芯片——新一代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技術平臺”的報告。葉嘉明在報告中介紹了微流控芯片:微流控檢測芯片、微流控液滴芯片、微流控細胞/器官芯片。微流控芯片在食品安全檢測領域可以作為食品毒理學研究平臺、食品微生物培養及定量檢測平臺以及食品安全現場快速檢測平臺。
葉嘉明還介紹了所發展的基于微流控芯片的農殘現場快速檢測系統。現有酶抑制-光度法、酶抑制-顯色法存在諸多不足。微流控芯片農殘快檢原理:酶抑制反應、離心式流體操控和吸光度檢測。1張芯片一次檢測12個樣本,12分鐘能夠出結果,結果能夠上傳,隨時進行數據監管。
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所副研究員 張良曉
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所副研究員張良曉帶來題為“基于特征標志物的食用植物油保真鑒別研究”的報告。食用油摻偽是國際性的食品安全問題。張良曉介紹了基于GC/LC-MS/MS建立的真實油品的指紋圖譜及常見摻偽模型、基于LC-MS/MS檢測特征標志物的鑒定策略、以及免疫快速檢測策略。
天津大學 譚棕
天津大學譚棕帶來題為“牛奶中三聚氰胺的顯微拉曼光譜檢測新方法研究”的報告。譚棕在報告中介紹,咖啡具有咖啡環效應(分離富集效應),顯微拉曼具有微區分析能力,并基于此發展了相應的檢測方法。
北京正通遠恒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郭強
北京正通遠恒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郭強帶來題為“一種基于生物傳感器的快速檢測技術-多參數表面等離子體共振技術MP-SPR”的報告。郭強在報告中介紹了SPR和MP-SPR技術的原理。相比傳統SPR技術,MP-SPR光學系統中的器件可旋轉,拓展了SPR的應用范圍。并介紹了MP-SPR技術的相關檢測應用。
海南大學 趙振東
海南大學趙振東帶來題為 “離子色譜法在農業領域中的分析應用”的報告。農產品領域存在著一些有機殘留物,屬于離子型化合物,這類殘留物在現有的技術或方法中測試效果不理想或效率低。趙振東介紹了離子色譜法測定乙烯利殘留量、對氯苯氧乙酸殘留量、測定吲哚乙酸吲哚丁酸等分析應用。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 毛雪飛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毛雪飛帶來題為“新型原子阱光譜技術與重金屬快速檢測”的報告。現場、快速、性價比、準確成為元素分析技術的瓶頸問題。原子阱即捕獲原子的裝置。是氣相富集技術的一種,具體來講是在原子光譜分析中通過自由原子和固體表面的化學反應將元素以化合態捕獲在固體表面,并可在一定條件下定量釋放,以達到富集或分離相應元素的裝置。隨后,毛雪飛介紹了鎢絲原子阱捕獲Cd的AFS技術、鎢絲原子阱同時捕獲Cd和Zn、石英原子阱捕獲Pb的AFS法等相關研究。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副研究員 金茂俊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副研究員金茂俊帶來題為“三唑類農藥生物條形碼免疫分析方法研究”的報告。金茂俊在報告中首先介紹了現有的基于免疫分析技術的農藥快速檢測方法,例如放射免疫、酶聯免疫、熒光及化學發光免疫,并指出農藥免疫分析檢測技術的發展趨勢除了需要進一步開展FIA方法和CLIA方法體系研究以便更好解決基質影響外,還要開展基于其他標記體系的高靈敏度免疫分析方法。隨后,金茂俊介紹了生物條形碼檢測技術的研究進展,以及所在團隊建立的基于熒光定量PCR的農藥殘留生物條形碼免疫分析方法研究、基于銀染增強的農藥殘留生物條形碼免疫分析方法研究等。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 王淼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王淼帶來題為“低場核磁在農產品評價中的應用”的報告。王淼在報告中介紹了利用低場核磁進行棗、肉類、柑橘等產品水分含量檢測及柑橘分級的相關應用。
上海食品研究所高級工程師 吳軼
上海食品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吳軼帶來題為“食品檢測人員技術培訓互聯網+模式探討”的報告。吳軼在報告中介紹,互聯網的廣泛性、低廉性、互動性、復制性、易懂性成為開辟新模式的最佳方式。吳軼向與會者介紹了基于云計算、面向食品安全檢測人員的視頻教學平臺。
上海賽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 吳鳳霞
上海賽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吳鳳霞帶來題為“快速檢測的云端管理平臺”的報告。吳鳳霞介紹了食品快檢信息管理平臺,且需保證:規范符合性、用戶體驗性、適合快檢時效性、系統可靠性、經濟可行性、服務規范性。介紹了賽印公司基于SAAS云端的NeoLIMS等相關產品。
華中農業大學 彭大鵬
華中農業大學彭大鵬帶來題為“動物源性食品中有害物殘留快速檢測技術研發”的報告。彭大鵬介紹了所在課題組進行的主要工作,包括:小分子半抗原設計與完全抗原合成,制備高效、特異、靈敏的單克隆或多克隆抗體;研發基于抗原抗體的ELISA試劑盒、膠體金免疫試紙條、抗體芯片、生物傳感器、免疫親合拄等產品;分子印記聚合物、單鏈抗體、受體等新型殘留快速檢測技術。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教授 王靜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教授王靜帶來題為“國產快速檢測儀器發展趨勢分析”的報告。王靜在報告中,以食品安全領域為例,闡述了她對于國產快速檢測儀器在食品安全領域發展情況及趨勢的分析。王靜表示,食品安全快速檢測領域,已實現對食品中污染物的定向檢測,但還未實現從定向檢測向非定向監測的跨越,且食品安全快速應急裝備尚不能滿足支撐食品安全保障的需求。對于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技術研究趨勢,王靜認為,將實現化學污染物檢測從定向檢測到非定向監測的轉變、從動物傳統免疫為基礎向適配體等高效篩選技術的轉變、實現我國食品安全從“被動應對”到“主動保障”的轉變。
王靜從政府加大投入、基層配置需要、檢驗檢測和行政執法幾個角度闡述了相關快速檢測設備的需求情況。
會議最后,王靜在閉幕式上談到,本次大會共設有33個報告,其中報告13個青年學者報告。報告內容涉及食品安全、人類健康、環境保護等全面關注的領域,針對農藥殘留、獸藥殘留、環境污染物、重金屬、癌癥標志物等熱點內容,涉及的儀器也包括了拉曼光譜、生物傳感器、低場核磁等方面的創新成果。王靜表示,相信本次會議讓與會者經歷了一場頭腦風暴。最后,王靜向本次會議的專家學者、贊助單位、媒體等表達了謝意。
-
招標采購
-
政策法規
-
政策法規
-
焦點事件
-
精英視角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企業風采
-
會議會展
-
會議會展
-
會議會展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企業風采
-
會議會展
-
企業風采
-
企業風采
-
焦點事件
-
企業風采
-
焦點事件
-
科技前沿
-
企業風采
-
會議會展
-
會議會展
-
政策法規
-
會議會展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會議會展
-
會議會展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會議會展
-
企業風采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會議會展
-
焦點事件
-
會議會展
-
焦點事件
-
會議會展
-
會議會展
-
會議會展
-
會議會展
-
會議會展
-
會議會展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會議會展
-
會議會展
-
會議會展
-
會議會展
-
會議會展
-
會議會展
-
企業風采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會議會展
-
會議會展
-
焦點事件
-
技術原理
-
綜述
-
科技前沿
-
焦點事件
-
會議會展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會議會展
-
會議會展
-
企業風采
-
企業風采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產品技術
-
會議會展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政策法規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會議會展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會議會展
-
會議會展
-
焦點事件
-
會議會展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會議會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