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求職遭遇“羊群”阻礙現象?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03-09 11:34:26/ 個人分類:研究生求職遭遇“羊群”阻礙現象
無意中看到一篇報導,題為:碩士生在私企工作被父母斥為“無正當職業”,一看就知道是什么回事。這是畢業的研究生在論壇里發表的感受,自稱“淚奔”的轉帖,發帖人“快樂的羚羊”在網上“哭訴”:自己在私企工作,今年過年回家卻被父母斥為“無正當職業”。其實這已不夠新鮮,不過這次比較狠:非正當職業:)
在我們的頭腦里,非正當職業就是非法范圍內,通過非正式手段獲取收益。而這些研究生去私企也被認為非正當,而且是父母,當然心理憋屈。其實現在的研究生就業大部分都要去私企了,這畢竟是市場趨勢。不過這里首先要講講什么是私企?私企就不好嗎?通過個人或團隊拼打出來的企業都算私企吧,所以這里面有很多是大型外企或民營企業,有很好的發展潛質。并非私企=平庸,反而更加有活力和朝氣,以及創新意識。前些年的國企轉制,就是將體制轉化成私企,當然一些核心產業,如石油、糧食……等還保持不變,這也是國家安全需要。
在當今私企逐步成為研究生歸屬地的趨勢下,應該說這里是研究生就業和發展的動感地帶。而且這幾年國家正在進行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將大力招生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以適應市場需求,這樣的市場需求其實就是為企業,尤其是私企培養人才,畢竟國企應該是越來越少!如果你的父母還不理解,還有這樣的想法,從心理學角度說,他們應該存在嚴重的羊群效應。
什么是羊群效應呢?有這樣一個報導:在土耳其東部的一個山村,有一群多達一千五百只羊在上坡上吃草。突然羊群中有一只領頭的羊向十多米深處的懸崖跳去。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其他的羊也不假思索地跳進了懸崖,這些羊速度迅速,動作瘋狂,使那些跟在羊群后的牧民不知所措,無計可施,最終跳下懸崖的羊有四百多只身亡。這就是典型的羊群效應。舉個例子,寒假我在家里帶小孩,小孩會經常哭,有時候是餓了,給點吃的,就會不哭;有時候困了,哄哄就好了,也就睡了;有時候病了,治治就沒事了。不過有時候前面的情況似乎都不想,還在哭,那怎么辦?有一次,哭的厲害,我愛人就唱歌給她聽,歌曲是《茉莉花》,因為她比較拿手,結果聽著聽著,就好了。到了下一次的時候,我們情不自禁的又唱起《茉莉花》對付她,結果還真見效,于是乎我們得出結論:這首歌她喜歡,能定心。因此我們陷入了自我羊群效應。隨后,就常用這個方法,結果發現并不是這樣的。小孩子會隨著環境變化而變,同樣的方法因此也就會實效。再比如,有時候我們會經常和有小孩的朋友交流如何教育小孩,因此就會在別人那里聽取一些方法和經驗(別人覺得是好的或是壞的),因此就會在日常生活或多或少去借鑒應用。如同我們大家從別人那里得到什么啟發,知道應該吃什么?穿什么?怎么復習?怎么學英語?然后對比自己。隨后會不同程度的跟隨。這就是“羊群效應”。
你有沒有遇到這樣的羊群效應呢?比如說,追女孩子,怎么追?可能會跟隨;比如說,怎么求職,也會跟隨;比如說,去哪旅游,也會跟隨;比如要不要考研,也會跟隨……我們自己不同程度會有羊群效應。再去看看我們的父母,如果看貼里的研究生,大概28-30歲,他們的父母應該會是50-60左右,這樣的話,這一輩人應該是老一輩的,經歷過很多,尤其生活在改革開放前和初期的生活艱苦期,他們會有“高考改變命運”、“工作穩定就好,最好是鐵飯碗”……這里面就會存在一個“自我羊群效應”,就是自己跟隨自己的過去。
我們的父母生活在他們的圈子里,特別是80后的父母,這個圈子就是喜歡談論自己的兒女,因為他們這個年齡段職業發展基本不靠譜,等著退休了,農村的就更加是過一天算一天了。在談論兒女的時候,無非就是談兒女的工作好不好,婚姻好不好,有沒有小孩,兒女對自己好不好……,當他們聽到一些和自己女兒不一樣又覺得特別好的地方(不排除別人會吹噓。。。)的時候,就會有跟隨現象啦,你看誰誰的小孩,考研了,還是名牌大學;誰誰的小孩,做公務員多好;誰誰的小孩,聽說要出國了;誰誰的小孩,娶了個有錢的老婆等等,諸如此類的,其實談這些,就是給你提期望,提要求:)
當你的父母出現“羊群效應”和“自我羊群效應”的時候,就會有這些你不理解的地方了,如私企=非正當……
如果你認真分析他們的確存在,其實是存在的,只是程度不一樣而已。那就不要太在意,自己沿著自己內心的線路去走就好了,然后自己就算羊群了,也別太羊群別人!做自己,別太羊群!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 求職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