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先考試,后找導師。其實大多數學院都是導師可招名額多于實際學生名額,因此沒有導師要你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難的是“好”導師比較搶手。反過來,“好學生”會更加搶手,要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因為很多學校都開始限制一個導師最大招收名額,目的就是使得學生更多的能得到老師的親自指導,這話能聽明白吧?
要給導師套磁,其實就得知道導師的需求。簡單的說導師要培育人才,那也是“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才會不亦樂乎。
第一自查:你對導師的研究方向和領域是否“真有”興趣,不然你將來自己痛苦,導師也痛苦;記住興趣是出研究成果的前提;
第二自查:導師治學是否嚴謹,你是否能做得了他(她)的弟子?自己是否能耐住寂寞?浮躁,像公司一樣按時上下班是做不出好研究的,至于“九三學社”(早九點前不來,下午三點就溜)的人更沒戲;
第三自查:你自己的學習背景或者初步的研究背景是否與導師的相吻合,或者相通?優選的肯定是背景相似的,但是學科交叉也是有可能的;
怎么查呢?
第一自查,可以上網查導師的網頁,尋找他的文章,下載下來先花時間看看,總不能去導師那了,具體研究什么都不知道,導師會覺得你不誠心;
第二自查,問問學院的師兄和師姐們,多問幾個,兼聽則明么,自己招自己所需的,就只想混的就別去治學嚴謹導師那了,找個放羊的心慈的算了(這是個餿主意但不壞),否則不真心的學生將來總會被導師訓斥的,何苦呢?想研究一條路走到黑的,那就別去多年沒經費沒文章的導師那里,想將來出國深造的,那就得找發文章在國際主流期刊的(外國教授根本就不管你是985還是211的,他們更看文章),想去工業界的,就得找課題緊密聯系實際的。想在國內混的,就得找國內的大牛,人脈好。
第三自查,自己給導師介紹自己的時候要多強調自己的背景夠“硬”,如果有研究經歷更好,但不要裝懂,否則導師面試你的時候很容易露餡,會留下“做學術大忌”的印象,如果不強就得靠自己突擊下,至少能清楚的說出導師的研究背景和方向,可以留下“認真”的印象。
見到導師談什么?
見導師之前最好先發個簡歷,讓導師有個初步了解,最主要介紹課程學習和研究經歷。
見到導師,根據自己先期了解導師的研究方向和論文,可以提出自己的一些問題,會給導師留心深刻印象,之間能互動也會加分。如果不是非此導師不行的話,自己說話千萬別急于表忠心,否則自己又改變主意了,接下來的三年你惡心導師也惡心。(小提示:個別導師也有來著不拒的,你得小心),也可以問問導師將來的研究思路。
導師如果有幾個方向最好問清楚,他招人將來是準備去做什么的,否則你可能會撲空。
如果有幾個導師你都喜歡,如何取舍?
首先,你得看看導師是否有后勁,有研究思路,否則你到時候畢業豈不成問題?
其次,你得看看導師的科研環境,是否能保證你的研究?什么都不買,你怎么做?
再次,你看看導師之前的學生畢業去向你是否喜歡?
最后,問問師兄師姐的建議,自己再衡量做個決定,還猶豫的可以找導師深談一次。
記住,一旦決定了,就不要后悔,應該怎么做就怎么去做,不然沒有人會認為你是能負責任、有責任心的人。
最后兩句話:一不是人人都能走學術道路的,這個自己得門清;二沒有付出就不會有回報,這是亙古真理。
祝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