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畫
中國研究生教育的東施效顰評述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6-11 11:36:32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研究生教育有了很大的發展,可是發展到今天,有些為創新而創新,進而陷入了東施效顰的泥坑
東施效顰的第一招是碩士研究生二年制,效的是美國。現在世界上,英語國家科技領先,社會科學思想創新,所以研究生要想研究就得懂英語,為了懂英語,中國學生大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時間用在學英語上,這樣美國人學兩年完成的內容,我們三年才能完成。不僅如此,我們為科研服務的產業不發達,服務機構官僚化,研究生研究中涉及服務問題,需要花大量時間解決。更進一步,由于中國制度不健全和就業壓力大,許多單位在招收就業者時要求研究生先來“實習”,結果研究生就更沒有時間做論文了。因此兩年期間研究生完全完不成相應的能力培養。有一位導師在招收兩次兩年制研究生后拒絕招收二年制研究生,理由是第一年上課見不到人,第二年跑去實習,也見不到人。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學校碩士論文答辯走過場,十數個研究生二十多過研究生一起答辯,答辯成為流水線生產。這樣的研究生培養,基本上是浪費國家資源。
東施效顰的第二招是搞夏季學期。西方國家沒有春節,也就沒有春節附近的寒假,圣誕節的假期在一周左右,因此他們的春季學期結束早,通常春季學期到秋季學期歷時3個月,所以搞一個月左右夏季學期沒有問題。中國的暑假在存在一個月寒假的情況下,一般不會超過2個月,這樣研究生得不到休整,也沒有充分時間參加社會實踐、科學實踐和野外考察。夏季學期成為了一種累贅。
東施效顰的第三招是某些高校人物強調的,還好中央沒有采納,那就是學美國等,只允許高等院校招收研究生,言下之意是不讓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招收研究生。可是美國科學院是虛體,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是實體,存在大量科研資源,人力的與物質的,也因此承擔了大量科研任務,需要研究生參加,可以培養高級人才。絕大多數高校是沒有這個力量的。不讓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招收研究生,等于對中國科學釜底抽薪。允許中央認識到這一點,才沒有采納這種意見。可是有關部門,總是對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招收研究生作出百般限制,這等于在抽中國科學研究的血。
還有一些東施效顰,比如大量招收官員做在職博士研究生,一味擴大博士生導師隊伍。這些,我就不說了,不說了。已經不是效顰,而是“有所創新,有所突破”了。
我不知道,東施效顰的東施最后嫁了人沒有。估計是嫁了。
其實就是那個顰兒西施,后來怎么樣?靠病態動作顰贏得了一時的榮華富貴,卻最后被在太湖倒栽荷花了。寬容的故事里,西施是與自己的知己和人生導師范蠡遠走他鄉,這時的西施,“顰”可以添一些美麗,可是,要生存,她需要與陶朱公一起謀劃主要的實際問題。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 中國教育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