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研究生們(三) 請在與評審專家打交道時調整好心態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6-11 11:32:38/ 個人分類:學生與導師如何選
研究生接受科研訓練直到走上獨立科研之路的過程中,會有許多與評審專家打交道的情況。這些評審專家包括參與開題報告和答辯的本專業老師,投遞論文時遇到的審稿專家。如果部分同學參與申請課題,那么還會遇到課題評審專家。
上述這些專家有一個共同點,即他們都是與你導師類似的專業人士。與你的導師不同,這些專家在評價時沒有利益沖突或摻雜個人情感因素,因而普遍認為他們的評價更客觀。不過,由于他們與你的專業領域有或多或少的差異,以及缺乏日常的密切接觸,因此也經常出現對你的工作水準評價不準確的情況,特別是對你全面的素質和能力的評價方面。
特別說明一句,對于那些因為與導師有矛盾而有意貶低他學生的情況,或者為了表現與導師的友善而有意抬高他學生的情況,就不在這里討論了。本文要關注的是在正常狀況下,研究生如何與評審專家打交道,怎么去正確理解他們的意見等問題。下面就分不同情況加以說明和討論。
在開題報告和答辯過程中,參與的一般都是專業相同或者非常接近的老師。在當前的國情下,通常一多半評審專家都是你導師所在同一學校甚至同一科室的同事。他們會在專業范圍內給你提出意見和建議,不大會出現讓人摸不著頭腦的外行意見,但不同專家的心態和表現差異是很大的。作為學生你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沒有或很少提意見,或者意見不尖銳的人并不一定認為你做得無可挑剔,而可能是礙于情面,或是認為你表現好壞與他們關系不大,不愿多提意見尤其是尖銳的意見。他們的意見對你當然是有參考價值的,但你不應該陶醉于“好評”。只有當那些以挑剔聞名的專家對你的工作評價不錯時,你才可以小小地自得一下。
我的朋友給我講過他學校的一名導師和學生之間的對話。當導師批評學生的論文寫得不好時,學生辯稱“北大的xx老師說我寫得很好”。導師對此一臉嚴肅地說到,“他是騙你的,而我不會”。我聽到這個故事的第一反應是覺得這事有點好笑。我的朋友告訴我那個學生確實寫得不好,因此在這件事上我倒是挺佩服那個導師的直言,希望這當頭棒喝能讓學生清醒一些。
研究生最常遇到的另一類評審專家就是審稿人了。很多人一定還記得自己第一篇文章從寫作、評審到發表的過程。有的人比較順利,有的人則要費不少功夫。這一過程影響因素很多,包括你自己寫作能力的強弱、工作基礎是否扎實、刊物選擇適當與否,也和你遇到的審稿專家有關。
其他幾個方面偏離了本文討論的主題,這里只說說和審稿專家打交道的問題。有過不止一次投稿經歷的人會有體會,不同檔次的刊物審稿專家水平的高低,提出問題的尖銳程度,是否“命中要害”,都有不小的差異。因此,越是向高檔次雜志投稿,你遇到麻煩的可能性就越大,不過一旦論文發表引起的關注以及帶來的聲譽通常也是大大增加的。無論你向所謂的高檔次還是一般檔次的雜志投稿,都應該做到認真地與編輯和審稿人打交道。即使你對評審意見有不同觀點,甚至覺得某些審稿人故意刁難,也應該做到不卑不亢、有理有據地去和他們交換意見。
以我十多年發表數十篇論文的經歷,我至今還沒有遇到一個算得上是故意刁難的審稿人。盡管有時審稿人的意見很尖銳,說得話也很重(英語的說法是harsh),但不必認為這就是刁難。其實,有的審稿人可能只是平日里說話就這么“損”罷了。兩年前我和國外學者合著的一篇論文,在一審意見回來后,關于我的工作部分提出了一些補充數據的意見,總算比較好應付;而對于涉及到一個合作者所做的核磁工作,審稿人竟然說關于核磁數據的解讀是一個“災難”(disaster)。要是對我的工作這么說,我恐怕都會有些憤憤不平了,盡管我也算是接觸過不少形形色色的評審人。那位做核磁的專家,本身也是幾個一流刊物的編委,對此卻不以為意。他在答復意見中詳細答復了如何按照審稿人意見修改論文中的有關內容,并且從專業角度說明原有的數據解讀也并非那么糟糕。二審后稿件被順利接受。對此我也算見識到了國外優秀學者的心態,或許這也部分源于他們所奉行的同行評議制度中,評審意見對事不對人的一種文化。
當你遇到尖銳的意見時,首先看對方說得是否合理。如果不盡合理,就多考慮審稿人是在利用他的寶貴時間,為提高你論文的質量和保證刊物的質量無償地工作。即使審稿人說了些不入耳的話,也能夠坦然面對。此時多做修改,總比發表出來被人家挑毛病好吧?對于那些該修改的部分就認真修改,不同意也可以引用他人研究結果或者用自己的數據提出反駁意見,但交流時一定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我說的調整好心態是指,你并不是強忍心中怒火,不是抱著“在人屋檐下,怎敢不低頭”的心態,而是真正心平氣和地與他們打交道。萬一確實說服不了這個雜志的編輯和審稿人,大不了改投其他雜志就是。
我的一名博士生為了發表她的第一篇論文,和一份在業內還算不錯的雜志“死磕”,兩次被審稿人要求發回大修并重新投稿,前后總共花了將近一年的時間。有一次我建議她可以改投其他雜志試試,而她說這個雜志既然沒有明確拒稿,只是說要大修,就繼續投它。在這個過程中,每次審稿意見回來我都讓她認真按照審稿人的要求修改(我認為里面也沒有根本不合理的要求),并且逐條答復審稿人意見。最近這篇稿子已經排版付印了,接到編輯部的通知后我給她發了一封郵件,大意是說祝賀你發表了你的第一篇論文,是你的堅持使你獲得了最終的成功。我相信這個過程對于她是一種歷練,今后投稿時再遇到什么情況,她都能很好地和審稿人打交道了。
關于申請課題時與評審專家打交道的問題,只有很少同學能夠遇到。處理有關問題,可以參考上面說到的一些大原則。有關課題申請方面的話題,是老師而非學生更關注。由于這一系列“致研究生們”的博文以學生為主要談話對象,因此本文就不詳細討論了。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 心態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