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大學教授與大學精神的再思考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2-08 13:50:57

      “教授是大學的靈魂。一個大學學風的優劣,全視教授人選為轉移。假使大學里有許多教授,以研究學問為畢生事業,以教育后進為無上職責,自然會養成良好的學 風,不斷地培植出博學敦行的學者。”“有了博學的教授,不但是學校的佳譽,并且也是國家的光榮;而作為人才以為國用,流澤更是被于無窮。”
     
        “不過要薈萃一群好教授,不是短時期內所能辦到,而必須相當的歲月,尤須學校有安定的環境。因為教授在校有相當的年份,方能漸漸實現其研究計劃,發揮其教 育效能;而且對學術感情日增,甚至到終身不愿離開的程度,這才對學術教育能有較大的貢獻。本人決將竭誠盡力,豁然大公,以禮增聘國內專門的學者,以充實本 校的教授。尤希望學生對于教師,必須有敬意與信仰,接受教師的指導,方能發揮教師誨人不倦的精神。”
     
    ——國立浙江大學校長竺可楨 1936年4月25日
     
            今日的教授已不再是學銜、學問的標志,而是工資的一個級別,一個分配住房的資格,再加上一個享受公費醫療的待遇而已。
     
             ——謝泳
     
             以上兩段話是不同時期教育者對大學教授的評價,這種變化不是進化了,而是倒退了。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倒退,或許正如鄧小平所說“十年改革開放的最大失誤,就是教育的失誤”。但根源在哪里那?這才是我們需要思考的真正問題。之所以造成如此的局面,與真正的大學教授及其大學精神的缺失不無關系,依我看主要是以下幾點原因:
    (1)大學職稱評定缺乏一套科學合理且具有較強可操作性 的制度。這個是造成大學教授泛濫的主要原因,這種沖擊可能是來自于社會各個方面的不良影響,使得大學不再是一片凈土。職稱評定本身是一件非常神圣的事情, 完全是對一個人的各個方面的一個綜合評價。職稱本來就是隨著學問積累的一種自然產物,假如評上教授之后,幾年主持不到一樣像樣項目,科研也沒有任何突破, 也不能給學生帶來一點新的思想,無論是學術上的還是教育上的,這樣的教授應該感到慚愧內疚。大學教授本身不應該劃分成幾個等級,沒有能力,可以永遠是副教 授,能評上教授就要拿出真才實學,這樣學術圈才會不斷健康。學問能力沒達到,徒有教授的虛名,是對社會資源的一種浪費,是對大學精神的一種破壞!
     
    (2)部分大學教授缺乏社會責任感!大學教授本身是非常 神圣的一個字眼,相比講師助教而言,大學教授的社會責任感主要有三個方面:高深的學問,能夠推動學科的進步;優秀的傳授學問的技能;卓越的服務社會的意 識。而如今的部分大學教授主要憑借這樣的一種學術稱號爭名奪利,搶占資源及升官發財。更有甚者,現在許多大學不論搞什么,都附加一條“具有教授職稱”。只 要你具有就可以,而不管其自身的水平。
     
    (3)大學教授的官場化。部分教授一旦評上教授,就開始 向官場邁進,開始淡視神圣的學術研究,開始進入不搞研究只出成果的圣人階段。官場化的教授也是中國學術之怪現象。出現這種現象,我想主要的原因可能還是很 多教授根本不是以科研興趣為目的而從事研究的,而只是為了大學的這份體面的工作或教授這種學術頭銜而做所謂的“研究”。21世紀的高等教育,應該逐步增加 以科研為興趣的教授的比例,淘汰功利化的教授,逐步凈化大學的內環境。
    (4)大學精神的喪失及迷茫。有 人說,中國的高等教育已失去了脊梁,泯滅了精神,只余下赤裸裸的追名逐利。更有人說,中國20多年來根本沒有大學,有的只是一個“打工仔崗前培訓機構”。 而哈佛大學教授丘成桐對中國高校“唯利是圖”的“炮轟”更令眾多內地高校顏面掃地。(“中國現在的許多高校唯利是圖,就是看錢,看經費。真的研究成果從來 不在乎。名教授為什么不教本科?全部為自己的利益去了,所以大學生的比以前差了很多。我們哈佛大學的教授一定要跟本科生做接觸,否則不能做教授。”——丘 成桐)。盡管高級職稱和高級學歷四處泛濫,學術思想水平的絕對值卻在下降。無論是蔡元培時代的自由精神,還是戰爭年代西南聯大剛毅堅卓的斗爭精神及犧牲精 神,都一去不復返。留給我們的只是浮躁與功利的就業教育,完全使中國的大學徹底變成了打工仔崗前培訓機構。盡管楊叔子在多個場合呼吁利用人文精神改變教育 現狀,并指出急功近利,缺少人文關懷,使大學喪失了其作為“精神家園”和“理想燈塔”的崇高定位。大學應該成為真正的學術殿堂,應該是引領社會進步的一面 旗幟,而不應成為名利場!但要實現中國高校大學精神的重構,仍然有很長的路等著我們去走! 
      自己在大學工作之后的些許體會,敬請大家批評指正。 21世紀要想成為中國的世紀,中國必須有幾十所世界級的大學。我們呼喚一流大學,就需要一流的教授和一流的大學精神,只靠引進一流的大師是不可能的,關鍵 還是大學教授隊伍的自身的進化,如果進化的好了,進化的快了,一流大學就可以早點出現。
     
     
     
     

    TAG: 思考精神大學教授

     

    評分:0

    我來說兩句

    顯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日歷

    « 2024-06-11  
          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      

    數據統計

    • 訪問量: 10736
    • 日志數: 65
    • 文件數: 6
    • 建立時間: 2008-12-28
    • 更新時間: 2012-06-30

    RSS訂閱

    Open Toolbar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