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工作者需要點精神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1-12 14:14:06/ 個人分類:液相

圖片來源《KungFu Panda》.
在國家頒發各項科技獎的時候,我們這些還沒資格參與該項最高榮譽的人就討論點虛幻的東西吧,譬如科學工作者的精神。因為可以稱為“科學家”的人并不多,但是中國卻有世界上最龐大的科學工作者隊伍,討論這支隊伍的精神或許不是個很無聊的話題。
從新文化運動開始,“賽先生”進入中國以來,廣大的中華兒女對西方科學技術有了日新月異的理解。同時,對中華傳統文明的傳承也日漸削弱。在這個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尷尬境地里,人的“野性”很容易被激發出來,千奇百怪的事也就見怪不怪了。
每當說起科學家精神的時候,我就想起陳省身先生的一段話:“因為我,一般中國人覺得我們不如外國人,所以我要把這個心理給改過來,某些事情可以做得跟外國人同樣好,甚至于更好。中國人有能力的,我要把這個心理改過來。” 這也許是我們每個中國的科學工作者該有的精神。這個精神就是自信的精神,自強的精神,頑強拼搏的精神。我們相信可以做的更好,但這個相信不是盲目自大,要自強不息,頑強拼搏,用事實和實踐證明我們的能力,為人類的進步做出奉獻。
各行各業的人都需要自信自強的精神,作為科學工作者,或許還需要一點自娛自樂甘耐寂寞的精神。如貝時璋先生說:“一個真實的科學家是忠于科學,熱愛科學的。熱愛科學,不是為名為利,而是求知,愛真理,為國家做貢獻,為人民謀福利。”如今科學界的很多問題,諸如學術腐敗、就業困難、甚至有人抑郁自殺,可能都和沒有這樣的精神有關。不過,連愛因斯坦老先生都感慨:“Science is a wonderful thing if one does not have to earn one's living at it. ”看來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而貝老頭子做到了,所以貝先生活到一百零七歲,比愛因斯坦多活很久。由此可見,有這點精神,不僅可以享受科學,還可以長壽。
科學是嚴謹的。科學工作者還需要點循序漸進精益求精的精神。關于這個精神,學習孔夫子就夠一輩子學的了。從他的“十五有志于學”到“七十而不逾矩”,從“物格而后知至”到“天下平”。都有無窮的至理值得我們去體會。《易經》是中華文化之根,六十四卦之演化無不蘊含深邃的自然演變道理。學習西方科學技術是末,是表,融會貫通中華精粹是本是里。任何忘記甚至拋棄中華文明的行為都是不值得的。
作為結尾,一同學習一下易經吧。易經中有八八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是有吉有兇有好有壞,很難找出一卦完全吉利的,唯有"謙"卦,上下三爻皆吉,稱得上大吉大利。
謙卦第十五
艮下坤上 
《謙》:亨。君子有終。
《彖》曰: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終也。
具體該如何理解易經,這是個太大的問題。孔子過五十才學易。年輕的科學工作者們就看看熱鬧,清醒一下,該干啥干啥吧!
向獲得各類科技獎的各位前輩們致敬,并致以熱烈祝賀!
相關閱讀:
- 作為客體的科學儀器 (zxlyid, 2009-12-22)
- 09年十大科學發現之首與一位研究生的故事 (gitde, 2009-12-22)
- 《科學》年度十大科學突破解讀 (tianhua, 2009-12-23)
- 美一名科學家造假十年被揭穿 (tianhua, 2009-12-23)
- 科學研究有什么用? (dragon5, 2009-12-24)
- 科學知識到底是什么——波蘭尼“信念科學知識觀”評析 (PURPOSE人生, 2009-12-28)
- 【轉載】科學方法的幾個問題 (utek, 2009-12-29)
- 2008、2009年度最佳科學圖片 (haohaorenjia, 2009-12-30)
- 轉:科學人生之頂天立地--給研究生的一點建議 (uovt69jn, 2010-1-05)
- 科學研究需不需要競爭? (ztj970831, 2010-1-08)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 工作者科學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