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研究需不需要競爭?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1-08 11:01:46
中國的科學研究正在試圖與國際接軌,其中有兩個推動因素:一是諾貝爾獎,二是CNS論文。前者是新中國的需要,后者是科學家的需要。因此,目前的一切政策體制,最終目的大都是為了加強科研競爭。國內競爭之激烈就不用說了,與國際上的競爭也很熱鬧,把人家的人才、課題、儀器全部照搬,加班加點,就是為了早點搞出個論文來。
復制一個實驗室容易,無非花錢。晝夜不息做實驗也容易,無非給研究生多發點補助費。人力和時間,我們比國外有優勢,所以,一點也不奇怪中國的CNS論文會越來越多。
這種競爭有意義嗎?就科學研究來說,應該毫無價值。同樣一個科學問題,遲早會有人解決的,早兩天晚兩天也沒啥關系。如果人家已經在做了,你再做,做的比人家的快,只能是浪費時間、浪費金錢,一點實際收獲也沒有。
科學研究競爭沒有意義的根本在于成果共享,科學研究的的最終形式是論文或報告。大家都是踩著文獻向前走,誰會在意腳下的文獻是誰做的?
這說明一個道理:科學研究需要合作,而不是競爭。眾人拾柴火焰高。你在這里撿,我到那里拾,殊途同歸,都是為了科學進步。科學無國界,可能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那什么才需要競爭呢?應該是技術開發。技術是科學的延伸,它具有實際價值,直接關系到利益。技術非要競爭不可,沒有新技術,就是落后,肯定要挨打。
技術不太可能合作,誰會傻到把自己擁有的利益與別人分享呢?技術要么花錢買、要么等人家轉讓。總之,沒技術就要賠本。
就目前形勢看,我們國家好象提倡:科學研究要競爭,技術開發要合作。不知道這種反道而行之的作法,是不是有更深刻的含義?
導向是第一位的。我覺得:科學研究競爭的結果是“禍國”,技術開發合作的結果是“賣國”。不知道對不對?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 研究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