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生命科學的幾點思考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11-27 09:49:35
一
相對其他自然科學,我對生命科學有較多關注。當然,諸如分子生物學之類,是我所不能理解的。但對生態學,多少還能理解一點。
生態學與哲學已經交融而成為了生態哲學或環境哲學。
基因概念也被有些學者引入文化哲學而成為文化基因概念,雖然這個概念不一定正確,也未被學者普遍接受,但至少這反映了一種趨向,即生命科學正在向人文社會科學滲透。
二
生態學中關于生物與環境的交互作用的觀念、物種間的相互依賴和相互制約的觀念,這在生態學產生以前,實際上早已蘊含于哲學觀念中了,無論是西方哲學還是中國哲學,都早就有與之完全一致的觀念。
還在德國生物學家海克爾1866年提出“生態學”一詞之前,馬克思和恩格斯就根據當時的“三大發現”而得出了世界普遍聯系的結論,這個結論已經是有科學依據的哲學結論。我想“生態學”概念也在這個時期被提出來,不是偶然的,它是否是受到了德國哲學(包括黑格爾哲學、馬克思哲學)的影響呢?
三
人類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在這個意義上,人的精神現象也不過是一種特殊的自然現象,從而研究精神現象的科學也可以說是一種特殊的自然科學,只是傳統習慣上為了把人與自然區分開來,才相應地區分人文現象(包括社會現象與精神現象)與自然現象,這種區分其實只具有相對意義,而不是絕對的,如果這種區別絕對化了,就會導致把人文現象看作是與自然現象無關的東西,從而把人類看作自然界之外的東西,由此必然導致上帝創造人類的宗教觀念。
其實,自然界一切生命的信息都包含在人類生命中,如果把人類生命研究清楚了,一切生命現象就都不難理解了。迄今為止生命科學(Life
Sciences)對非人類生命的研究,不過是理解人類生命的一種手段,但這不是唯一的手段,因為僅僅對非人類生命的研究,并不足以達到對人類生命的認識。要達到對人類生命的認識,尚須開展社會科學(Social
Sciences)和人文科學(Humanities)的研究,這種研究不僅對理解人類生命是必要的,而且可以使人們在更高水平上達到對非人類生命的認識。
四
人類生命是自然界最復雜的生命現象,所以要揭示生命的奧秘,就是不能不研究人類生命;而要研究人類生命,就是不能把人類生命簡化為動物生命,就象不能把動物生命簡化為植物生命一樣。
如果科學不承認人類這種生命是由“上帝”創造出來的特殊之物,而是認為人類生命是自然界生命長期進化的產物,那末,就沒有任何理由認為人類生命與其他生物的生命之間沒有本質的聯系,從而就沒有任何理由認為研究自然生命的生命科學與研究人類生命的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之間沒有本質的聯系,從而也沒有任何理由認為社會科學、人文科學與生命科學是無關的。
另一方面,無論自然科學(狹義)發展到多高的程度或水平,只要其仍然是自然科學(狹義),它就無法達到對人類生命的本質的真正把握。要揭示人類生命的本質,不僅有賴于生命科學(狹義)的發展,更有賴于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的發展。
五
科學發展至今,其實上帝造人的宗教觀念仍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思想,也影響著科學家的思想,人類是自然界長期進化的產物的觀念并未完全深入人心,人們總是有意無意地把人類當作與自然物有天壤之分的非自然物來看待,站在自然科學的立場上傲視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的科學家,其實是暗受這種傳統宗教觀念的影響的,從而有意無意地拒斥對社會現象和精神現象作科學研究。
當然,傳統的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也確實受到傳統的宗教觀念和哲學觀念的影響,從而使自己多少脫離自然科學,而僅僅在宗教和哲學層次上去研究人類生命現象,但是這種情況只是說明對人類生命現象的研究水平還比較低下,這是歷史的局限性,然而這種歷史局限,并不能成為自然科學輕視甚至鄙視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的理由。
相關閱讀:
- 首師大生科院成功舉辦第四屆研究生生命科學校際學術論壇 (jiashan0430, 2009-5-12)
- 直面生命科學在中國的困境 (skyline0430, 2009-6-19)
- 生命科學在中國的困境:斷了的產業鏈 (jiashan0430, 2009-6-26)
- "十二五"基因組和蛋白質組技術發展戰略研究啟動 (jiashan0430, 2009-6-26)
- 中科院首個生命科學儀器與技術創新中心成立 (jiashan0430, 2009-9-13)
- 對博士研究的一些思考 (zxlyid, 2009-9-18)
- PerkinElmer將出席UBS全球生命科學大會 (jiashan0430, 2009-9-22)
- 全英華人生命科學學會第十五屆學術會議在倫敦隆重舉行 (tianhua, 2009-9-23)
- 關于學術不端行為的幾點思考 (notrjhn, 2009-11-01)
- 對人才生長機制的膚淺思考 (財富思考, 2009-11-09)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 思考生命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