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第一個大學排名
1987年9月13日,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科學學所以美國費城科學情報研究所公布的《科學引文索引》(SCI)為數據源,在《科技日報》上以《我國科學計量指標的排序》為標題,公布了對我國87所重點大學的排名。這個只有1項指標的大學排名是中國第一個大學排行榜,它標志著中國學者從此開始了對本國大學的定量排名研究。
2、中國第一個多指標大學排名
1989年11月,科學學所"高等學校比較研究"課題組以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高等學校比較研究"課題組的名義,在國家教委主持的"全國高校科研管理討論會"上,發布了《我國重點高等院校科學計量多項指標排序及其分析》的論文。并在《學會》雜志1990年第2期全文發表。該文以國家教委科技司編的1985~1987年《高等學校科技統計資料匯編》為數據源,選用其中的國外及全國刊物論文、專利批準、國家級獎等三項指標對全國86所重點大學進行了分類排序。這是國內第一個首次采用多項指標的大學排名。
3、中國第一個不同權重大學排名
1992年4月,湖南大學張英、于一凡、龔志勇、李西田,根據國家教委科技司編的1985~1989年《高等學校科技統計資料匯編》中的數據,在《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雜志1992年第4期,發表了題為《全國86所重點高校1985~1989年科技活動評價》的論文。文章以詳細的量化手段對全國86所重點大學作了排序。這是國內第一個對不同成果取不同權重的大學排名。
4、中國第一個含社會科學指標的大學排名
1993年6月30日,廣東管理科學研究院武書連、楊林、張凡、王樹進,在《廣東科技報》整版發表《中國大學評價-1991
研究與發展》。排出以成果為主、投入產出比為輔的中國大學1991年研究與發展前100名。該評價以國家教委科技司編的《1991年高等學校科技統計資料匯編》和社科司編的《1991年全國高等學校社科統計資料匯編》為數據源,共涉及25項指標。指標權重由全國203名專家確定,評價對象是全國614所本科大學。《中國大學評價-1991
研究與發展》是國內首次使用較大規模專家群體給定的權重作為各項評價指標的權系數大學排名,也是國內第一次對包括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活動在內的中國大學排名評價。在此之前的中國大學排名僅涉及自然科學(含技術科學)領域。
5、中國第一個研究生院排名
1995年10月,由中國高等教育評估研究會、上海市高等教育研究所、國家教委研究中心主辦的教育評估專業期刊《中國高等教育評估》雜志,以《94'中國研究生院評估排行榜》為標題,在該雜志1995年第4期公布了國家教委委托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評估所對全國33所大學研究生院的評估結果。該評估包括"研究生培養及質量"、"學科建設及成果"、"研究生院機構建設"三方面內容。該排行榜為解決不同類型大學的可比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中國高等教育評估》雜志1996年第3期在《我國普通高校研究生院評估指標體系研究》中公布了該排行榜的指標體系和權重以及部分評估方法,但沒有公布指標數據來源和主要評價方法。這是中國第一個研究生院排名。
6、中國第一個大學綜合排名
1996年2月,《中國高等教育評估》雜志根據學校辦學基本條件、學科建設及成果、學生質量等指標,在該雜志1996年第1期發表《中國高等學校排行榜》,列出中國最佳大學30所。《中國高等學校排行榜》是國內第一個大學綜合排名。遺憾的是,該排行榜沒有公布指標權重和評價方法。
7、中國第一個以政府名義發布的大學排名
1992年12月23日,國家科委在《人民日報(海外報)》上以《中國排出大學四強》為標題,公布了國家科委排出的中國大學四強排名以及另外10
所大學的名次。國家科委用了與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完全相同的3項指標。《中國排出大學四強》是迄今唯一以中國政府部委名義發布的大學排名。
8、中國第一個教育行政部門發布的大學排名
2000年6月7日,由教育部科技司授權、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提供獨家數據的北京思路科技網開發有限公司,在uniranks
.edu
.cn網站發布《2000中國高校排行榜》,計有科研經費排行榜、論文發表排行榜、科研力量排行榜、獲獎成果排行榜、成果轉化排行榜、校辦產業排行榜、科技企業收入排行榜、科技產業收入排行榜、校辦科技企業排行榜等多個大學單項排名。《中國教育報》6月9日以《高校科技實力排行》為標題刊登了該排行榜的部分內容。《高校科技實力排行》是中國第一個教育行政部門發布的大學排名。
9、中國篇幅最長的大學排名
1997年7月,武書連、呂嘉、郭石林,在《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雜志1997年第7期發表了《中國大學研究與發展成果評價(節錄)》,公布了1995年中國大學研究與發展前100名。該評價涉及42項指標,評價對象是全國610所本科大學。有1927名專家為該評價提供了指標權重數據,其最終指標權重由1083名專家確定,專家資格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務院或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審批的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大學研究與發展成果評價(節錄)》是廣東管理科學研究院進行了高教評估領域本世紀國內最大規模的專家咨詢后的產物。這一成果評價以"不同類型大學的科研人員平均具有相同創新能力"的科學假設為基礎,有效地解決了長期困擾國內高教評估學者的不同類型大學的相互比較問題,實現了中國大學排名質的突破。國家教委所屬專業期刊《中國高等教育評估》雜志1997年第4期以《中國大學評價-1995
研究與發展(摘要)》為標題轉發了這一評價。新華社和多家報刊報道了這一成果,一些單位在互聯網上轉發了《中國大學研究與發展成果評價(節錄)》。這篇56000字的《中國大學研究與發展成果評價(節錄)》是中國篇幅最長的大學排名。
10、中國篇幅最短的大學排名
1996年2月,《中國高等教育評估》雜志根據學校辦學基本條件、學科建設及成果、學生質量等指標,在該雜志1996年第1期發表《中國高等學校排行榜》,列出中國最佳大學30所。《中國高等學校排行榜》是國內第一個大學綜合排行榜。遺憾的是,該排行榜沒有公布指標權重和評價方法。全文含標題共499字,是中國篇幅最短的大學排名。
11、中國第一個被起訴的大學排名
2000年6月8日,《中國青年報》和香港網大(中國)有限公司在人民大會堂聯合發布《2000中國大學排行榜》。《中國青年報》當天整版刊登了該排行榜的部分內容,國內多家報紙轉載。netbig
.com網站在首頁顯著位置標出該排行榜,許多網站鏈接了這一排名。該排行榜仍沿用《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的評價體系,評估指標增加到16項,其中多數科研成果指標的得分值是廣東管理科學研究院1997年的研究結果。200多名學者和企業家參加了該排行榜大學學術聲譽調查。
2000年 月
日,中國人民大學畢業生郭軍輝,在海口市新華區法院起訴香港網大(中國)有限公司發布的《2000中國大學排行榜》損害了人大及其畢業生的聲譽。《2000中國大學排行榜》
是中國第一個被起訴的大學排名。
12、20世紀中國最后一個大學排行榜
2000年7月,廣東管理科學研究院武書連、呂嘉、郭石林在《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雜志2000年第7期發表《中國大學評價-1998》。這是廣東管理科學研究院完成的第5個大學排名,也是國內第一個概括了中國高校基本功能的大學綜合排行榜。隨著采用《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數據和2000年6月《中文社會科學引文數據庫》的問世,該排行榜的國內論文全部使用了檢索數據,此舉有效的提高了排名的準確性和整個系統的穩定性。《中國大學評價-1998》是建立在《中國大學評價-研究與發展》基礎上的大學綜合排行榜。這一排行榜中,還包括另外3項各自獨立的重要排名,即《中國大學評價-1998研究生院》、《中國大學評價-1998人才培養》、《中國大學評價-1998科學研究》。《中國大學評價-1998》從大學對社會貢獻的角度評價大學,但其中的《中國大學評價-1998研究生院》則是從學生接受最好教育的角度評價大學,兩項排名各有側重,相輔相成。
《中國大學評價-1998》結束了中國高教評估界在本世紀對大學排名長達13年的徘徊和探索,創立了以對社會的貢獻作為唯一衡量標準的中國大學評價體系。《中國大學評價-1998》的出現標志著中國大學排名的研究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中國高等教育評估》雜志2000年第3期以《中國大學評價-1998(摘要)》為標題加編者按轉發了這一排名。
2000年9月28日,經廣東管理科學研究院授權,utop . com網站網上發表了《中國大學評價》。
《中國大學評價-1998》是20世紀中國最后一個大學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