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堂:液相色譜(一)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04-09 17:22:44/ 個人分類:色譜
一、液相儀器發展歷史
從1903年Tswett發表了吸附色譜分離植物色素的論文(Tswett在波蘭華沙大學研究植物葉子成分時,把碳酸鈣粉末裝在一個細長的玻璃管中,把從葉子中用石油醚萃取的物質倒在管中的碳酸鈣粉末上面,然后用石油醚洗脫被吸附的色素,在管中形成了不同的顏色色帶,Tswett當時叫這種色帶為色譜,并發表論文到德國植物學雜志上)至今,色譜技術已有近百年的發展歷史。特別是60年代現代液相色譜技術的問世,使其在生命科學、藥物化學、食品衛生、環境化學等諸多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在所有色譜技術中,液相色譜法(liquid chromatography,LC)是最早(1903年)發明的,但其初期發展比較慢,在液相色譜普及之前,紙色譜法、氣相色譜法和薄層色譜法是色譜分析法的主流。到了20世紀60年代后期,將已經發展得比較成熟的氣相色譜的理論與技術應用到液相色譜上來,使液相色譜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特別是填料制備技術、檢測技術和高壓輸液泵性能的不斷改進,使液相色譜分析實現了高效化和高速化。具有這些優良性能的液相色譜儀于1969年商品化。從此,這種分離效率高、分析速度快的液相色譜就被稱為高效液相色譜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也稱高壓液相色譜法或高速液相色譜法。經過30多年的發展,現代高效液相色譜技術得到了不斷的完善和改進,在輸液泵、檢測器、色譜柱及數據控制和處理系統等方面采用了許多專利技術,使泵的穩定性和重復性、檢測器的靈敏度和檢出能力、色譜柱的分離效能和應用范圍及數據處理軟件的智能化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氣相色譜只適合分析較易揮發、且化學性質穩定的有機化合物,而HPLC則適合于分析那些用氣相色譜難以分析的物質,如揮發性差、極性強、具有生物活性、熱穩定性差的物質。現在,HPLC的應用范圍已經遠遠超過氣相色譜,位居色譜法之首。
從原理來看,高效液相色譜同經典液相色譜比較,沒有很大的區別,主要體現在高靈敏度檢測,高壓泵和高效固定相填料。在保持高效分離效率,高檢測靈敏度和高分析速度前提下,也保持了經典液相色譜的特點:分析樣品種類多,流動相多樣化和便于制備色譜等特點。高效液相色譜與經典液相色譜比較如下圖:
高效液相色譜法與經典液相(柱)色譜法的比較
項目 |
高效液相色譜法 |
經典液相(柱)色譜法 |
色譜柱柱長/cm |
10~25 |
10~200 |
色譜柱柱內徑/mm |
2~10 |
10~50 |
固定相粒度:粒徑/um |
5~50 |
75~600 |
固定相粒度:篩孔/目 |
2500~300 |
200~30 |
色譜柱入口壓力/Mpa |
2~20 |
0.001~0.1 |
色譜柱柱效/(理論塔板數/m) |
2×105~5×104 |
2~50 |
進樣量/g |
10-6~10-2 |
1~10 |
分析時間/h |
0.05~1.0 |
1~20 |
所以液相色譜特點主要是:
- 高分離度(由于使用高效固定相,分析樣品柱效可達到十幾萬);
- 高靈敏度(使用紫外檢測器可以檢測出10-9g,使用熒光檢測器可以達到10-12g);
- 高分析速度(一般含量測定的只要幾分鐘到幾十分鐘),
- 還有適用范圍廣,易制備等特點。
相關閱讀:
- 高效液相色譜法同時測定豆制品中的堿性橙和堿性嫩黃O染料 (food, 2009-3-01)
- HPLC法測定食品中非食用色素酸性橙II (food, 2009-3-01)
- SN/T 1547-2005進出口食品中甲醛含量測定HPLC (hj1983, 2009-3-01)
- DB33/T 555-2005 植物源食品中甲醛殘留量的測定HPLC (hj1983, 2009-3-01)
- 火鍋底料中罌粟殼的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 (food, 2009-3-04)
- HPLC同時測定飲料中的著色劑、甜味劑與防腐劑 (food, 2009-3-13)
- HPLC法快速檢測食品中糖精鈉、苯甲酸和山梨酸 (food, 2009-3-14)
- 食品 山梨酸 苯甲酸 氣相色譜法 高效液相色譜法 薄層色譜法 (food, 2009-3-14)
- 反相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食品中防腐劑和甜味劑 (food, 2009-3-15)
- 高效液相色譜測定面粉中過氧化苯甲酰 (food, 2009-3-15)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 hplc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