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付導師的最好辦法就是不理他(她)
(王德華)
有些導師確實很煩人,每天就知道催,幾乎每天都跟在研究生屁股后面催。
這里告訴研究生們一個絕招,對付導師的最好辦法就是不理他(她)。
如果導師要求及時將學習情況和研究進展讓他知道,不要理他。
如果導師要求盡快完成開題報告或研究計劃,不要理他。
如果導師要求完成一些學習任務,不要理他。
如果導師安排一些與自己課題(論文)沒有直接關系的事情,不要理他。
如果導師要求評閱一篇論文、協助修改一些文件、協助搜集基金申請材料、協助整理課題任務進展,等等,統統不要理他。
… …
不管導師怎么安排,怎么要求,怎么催促,怎么嘮叨,如果你心里不愿意,最好的辦法就是堅決不理他,看他能把你怎么著?
不管我上面說的是真是假,結論不容置疑:此招絕對有效。
我說這招有效,是因為我深有體會,并且越來越感到困惑,對自己做導師的能力越來越懷疑起來。是學生的問題,還是我自己的問題,我已經困惑很久了,可能是我自己的問題占主要成分吧。
說點具體的,就以我自己的研究生為例吧。我們組以前有一些很好的傳統,大家做得都不錯,都受益,都說很有好處,如:
研究組一位同學的論文初稿完成后,研究組的全體成員都有責任提出自己的“評審”意見,要求從“一般評論General comments”和“具體意見 Specific comments”兩個方面給出書面意見。文章被接受返回校樣時,要求大家參與校對。
要求每位研究生(和研究組成員)過一段時間對自己的工作和學習進行簡明的書面匯報。
要求研究生和研究組成員在實施任何一個實驗前,都需要在于導師討論之后,再在研究組組會上進行討論。
要求研究生(和研究組成員)盡量按時上下班,有事情需要請假。
要求研究生(和研究組成員)上班時間不要QQ聊天、不要上網看八卦新聞、不要聽MP3等等與學習和科研無關的事情。
建議研究生要及時回復需要回復的郵件,這是一種禮節。
… ….
近幾年我發現我們研究組有些研究生也在逐漸忽視這些規定或要求,喪失這些曾經建立起來的傳統,不知道是要求多了,還是嘮叨太頻了,讓大家厭倦了、生厭了,
還是其他什么原因。但學生對這些規定和要求不理不睬,對郵件的不理不睬(沒有任何回復),作為導師開始確實不理解,盡管現在我還是不理解,但也不得不“理
解”了。
我也逐漸學會了這一套,對有些學生的郵件,我也試著不立即回復或者不回復。以前我對學生的郵件都是回復的。終于有學生試探著問“我發給您的郵件您收到了
嗎?”,我也很平淡地回了一句“收到了”。相信學生也會體會到不理不睬的滋味是一種甜蜜還是苦澀。導師給研究生發郵件,學生不理睬,這一定不是正常現象。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研究生學會最起碼的社會交往禮節(禮儀)是應該的。最起碼的禮節都不會,最起碼的規矩都不遵守,只能說是導師指導的失敗。
研究生3-5年的學習過程,就是學點實驗技術、發篇論文嗎?肯定不是的。研究生要學習和訓練的方面是很多很多的,技術、思維和行事方式、相關禮節和規范、行業基本技能等等,都是需要研究生花費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和鍛煉的。
想讓你的導師心里難受嗎?最好的辦法就是不理他(她)。這一招很靈的,希望你不要去試。
師生之間最重要的是能夠做到相互尊重,相互信任,這是師生關系和諧的基礎。失去了尊重和信任,沒有誠信的師生關系,還需要討論嗎?
×××××××××××
說明:看
來有些事情不說清楚還真是容易誤解。寫文章往往是借題發揮,借自己學生的事情,說點大家關心的問題。實際上我們的學生總體看(畢業的、在學的)真的是做得
很優秀的,不排除個別同學覺悟晚了點。本文的起因主要是看到有些導師的無奈,開組會學生無辜不到、導師發短信也不理,有的研究生導師幾日也不見人,學生出
去打工、兼職、去外地找工作等等,導師統統不知情...
...聽到很多老師的無奈,同時自己的研究生也逐漸開始有這種苗頭,結題發揮一下。這樣是不是清楚了,我的研究生們也不需要承擔很多委屈。有則改之,無則
加勉,這句話沒有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