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空談理想的老板,那樣太虛偽了,我的信條是,你可以跟員工談論理想,但是你一定要解決員工的實際問題。”--周鴻祎
近期,我一直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研究生與導師的話題總是如此能引起廣泛討論與爭論?而且爭論雙方各執一
詞,誰也說服不了誰,大有“水火不相容”的的姿態。為什么尊師重教現在這么難?這不僅僅是80-90后學生嬌生慣養的問題,更不是獨生子女要害三代人等說
法將責任完全推到學生一方可以解決的。
今天看到360公司董事長周鴻祎的說法,我就想借用一下,來表達本文的觀點:在中國(特意加上了這個狀語),一個好的導師,不應只與學生談理想,還要解決他們的實際問題,而且后者更重要。
與學生談理想,顯然是非常重要的,教師的職責就是“傳道授業解惑”*,我理
解傳道就是理想教育,而且放在最前面。所以,導師在教學中,不加強理想教育,是失職的。我們批評現在的學生“功利心太重”,其實是不公平的,這并不是獨生
子女特有的問題,目前整個社會都存在這樣的問題。中國幾十年來經濟的高速發展是有目共睹的,但在“發展是硬道理”的指導思想下,一些弊端凸顯出來也是顯而
易見的,這里不是要批判這種指導思想,因為那是在特定的歷史時期的產物,有其非常重要的歷史意義。我們的社會、家長和老師,都有意無意地充當了培養學生功
利心的幫兇。功利心與崇高的理想是相互排斥的,功利心重了,理想自然就喪失了;樹立了崇高的理想,眼界自然就高了,也不會為眼前的得失而斤斤計較,干事就會踏踏實實,
所以,導師一定要幫助學生樹立這個理想。但是,談理想,不能空談,必須貫穿在一個個實際的案例基礎上,在正式的授課、隨意的聊天中都可包含這種教育。可惜
的是,我們許多導師,自己也沒有什么崇高的理想,在許多荒唐的評價體制下,也是急功近利,顯示給學生的都是負面的案例,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悲哀。因此,在與
學生談論理想的同時,導師也應該加強自我修養,必須自己先有崇高的理想。
我曾經與學生說過一句話:“想最大的事兒,從最小事兒做起”,
也就是“眼高手低”。我想重新詮釋一下這個詞,其實,眼高手低這個詞中,“眼高”并不是貶義的,它是指眼界高,只是“手低”被解釋為“不積極做具體的事
兒”,這樣合在一起就不匹配了,就成了好高騖遠: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做。我想說的是,我這里說的手低,是“愿意做小事”,其實,世界上哪有那么多大事兒
呀,做的小事多了,累計起來就是大事,不知不覺中就完成了崇高的理想。在談論這個問題的時候,我經常喜歡講keeling的故事,就是在夏威夷荒島上測定
常年CO2濃度的那個科學家,一測就是50年,直到他幾年前去世。相信他上世紀50年代只身去夏威夷荒島上的時候,測定CO2只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小事,談
不上有多大的理想,但keeling絕對不是沒有理想的人,這從他之后的成就可以看出。至于他當時的崇高理想是什么,我們已經無從查證了。所以,眼高手低
沒有錯,這里為眼高手低平個反。
理想談完了,學生也樂意從小事中積累,去一步一步為崇高的理想付諸努力。其實,讀完大學,想繼續讀研究生的學生,你要硬說人家沒有理想,肯定是不對的,所以應該是略加引導就可以了。接下來,學生會碰到許多具體的問題。
1)選題與交流,這是學生從本科生過來首先會碰到的問題。學生既然報考了導師的研究生,對導師的研
究應該是有興趣的,導師首先的責任是要保留學生的這種熱情和興趣,而不是塞給他一堆枯燥的內容,讓其慢慢消化,如果這樣做,只會讓其朦朧的興趣慢慢消失。
我們一方面責怪學生缺乏主動性,可出現這方面的問題,導師也有責任呀!如果學生給導師的郵件,導師因為工作忙,一直不回復,學生慢慢就會覺得你根本就不在
乎他,他哪里還有熱情呢?鑒于此,我給自己一個強迫癥的要求:學生的郵件,再忙也要回,而且必須在兩天之內回復,回復的內容剛開始必須以鼓勵為主,哪怕他
剛開始考慮的東西是多么荒唐。回復其實很簡單,并不一定每次都是長篇累牘,說忙,真得是導師的借口。在導師眼里,有比學生的事兒更重要的事兒嗎?忙是相對的,導師憑什么不能因為忙學生的事兒,而推掉其他的事兒?人家選你做導師,這是一種緣分,也是一種情誼,不能無視這種聯系而麻木不仁。保留學生的學習與研究熱情,是小事,也是具體的事兒,是實際的問題,但對學生來說,是無以倫比的大事兒。
2)論文寫作,這是學生在完成初步研究工作后,最想做的事兒,這也涉及到學
生的切身利益,學生沒有不重視的,但有時候學生真得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剛從本科生過來,寫作科研論文對他們是一個新的挑戰,萬事開頭難,學生不知道如
何下手,也寫不好,再正常不過的事兒了,如果學生個個是科研與寫作高手,還找你做導師干什么?其實這個時候的實際問題非常多。對一個新的學生,除了讓其看
范文,慢慢領悟外,另一方面,更需要對學生寫作方面的問題進行個性化指導,因為除了一些共同的問題,不同的學生,其個性化的問題也非常多,有經驗的導師是
很容易發現這些問題的,而且導師作為過來人,一句話,有時候能讓他們少走許多彎路,這都是實際的問題。科技論文寫作是有技巧的,特別是英文,導師對于學生
的首篇英文論文,必須逐字逐句修改,這也是最具中國特色的研究生培養模式。我自己對學生的實際指導發現,如果學生的第一篇文章在導師的幫助下發表了,他會
非常有成就感,緊接著的第二篇文章問題就少多了。現在的學生,英語水平都不差,但他們寫英文論文的水平,仍然是開頭難的過程。有些導師借口國外的老板如何
如何,要讓學生自己訓練為托辭,讓其自生自滅,這是不負責任的表現。其實,國外有些導師對待亞洲國家的學生,有的也是逐字逐句修改的,為什么不像這些導師
看齊呢?另外,國外與中國在對待研究生學習這方面本身就有很大的差別,國外的研究生沒有畢業,不會遭到社會的歧視,而中國的學生無法完成學業,被視為無能。學生以后的路還長著,讓他以后如何混?如果不考慮學生的這種感受和壓力,是極為自私的。所以,導師一個重要的責任,是幫助學生順利、合格地完成學業,
這也是他在讀期間最大的理想。你考慮了他,他才會考慮你。人非草木,孰能無情?無情的學生有,但不占主流,在指責學生之前,導師應該質問自己是否考慮了學
生,是否在他幾年的學業中給予了足夠的關注?如果導師做到了問心無愧,再來指責學生不晚。許多師生之間的矛盾,就是沒有處理好這個問題。
3)生活與感情問題,肯定是再現實不過的實際問題了。雖然現在大家的生活水
平都提高了,但家庭困難的學生還是有的,目前的補貼,勉強能夠花,我不否認,但有些家庭有特殊困難的學生,必須給予格外的關注,這才能穩定他的情緒,將精
力放在學業上。如果不問青紅皂白,看到學生最近沒有什么產出,就劈頭蓋臉地批一通,肯定只能引起學生的抵觸和反感。學生可以批評,但也不是任何時候任何事
都可以批評,導師也不應該將批評變成自己的專利,批評習慣了,自己都覺得自己總有理。按照婚姻法規定,讀研究生的學生都到了適婚的年齡,談戀愛是很正常的,我甚至鼓勵學生談戀愛。有些導師可能認為談戀愛影響學業,所以看到學生與戀人在一起就非常反感。導師都是過來人,不知道他們年輕的時候是不是一定比他的學生做得好,那很難說。那不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嗎?學生談戀愛,是一個雙刃劍,處理不當,確實影響學習,處理得當,對學業是有促進作用的。如果學生戀愛無法得到導師的理解,那只能偷偷摸摸,無法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而讓其大大方方,隨其發展,相信學生會處理好的,都是成年的文化人了!
有些導師看了這篇博文,可能不爽,感覺是為了迎合學生,嘩眾取寵,我不想反駁,只想說,如果從客觀和公正的角度
出發,如果沒有私心的話,作為一個導師,不正是應該如此嗎?特別是在中國,導師的責任將更重一些。有人可能還會說,我是一個導師,還是一位領導,還是一個
大的項目負責人,我哪有那么多精力?對不起,我這里是好導師訓練營,您走錯地方。我相信,如果作為導師能夠這樣考慮問題,最終一定會贏得大多數學生發自內
心的尊重,尊師重教也就不再是句空話了。
*注:傳道、授業、解惑(根據網上內容整理)
“傳道”,就是傳給學生通往“彼岸”自由世界的真理,這是“大道”,也可以理解為老師傳給學生一條道路,一個方向,一種思維方法,一種科學理論體系。
“授業”,“業”可以理解為事業,即人們的求生存的技術與能力。可以理解為“七十二行”所需要的專業技能知識。 “授業”就是教給學生在這個方向,這條道路上行走的方法與技巧。
“解惑”,“惑”疑問,疑惑,即人生歷程中的困惑。當學生在行走的實踐過程中,遇到了大霧迷茫,遇到了河流隔斷,天塹相橫等這樣阻撓的時候,老師給以點拔、提醒,或是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