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三年換三個導師的經歷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06-21 15:25:46/ 個人分類:學生與導師

看到這個題目,也許有人會覺得不可思議,也許有人會罵我喜新厭舊。說實話,就在半年前,博士都開始兩年了,在痛苦無助的掙扎中,我甚至還有過再換導師再換課題的念頭。
本科畢業論文是跟中科院水保所的一位老師做的,當導師聽說我保送到植保學院去讀研時,臉上有點不高興,問我怎么跨到那里去了? 我無言以對。當時保研本校的同學,不少的都是繼續跟了做畢業論文的導師。我卻跨了學院、跨了專業,師從了另一位導師,那年2007。接下來研究生上了一年課,課題還沒定所以沒做實驗,申請到了國外兩所學校,于是決定放棄國內的研究生,出國直接攻讀博士。理所當然地又換了一位導師,那年2008。
博士入學后才發現,選擇的導師原來也博士畢業不久(這里哪怕剛畢業的博士也有資格帶博士生),雖然屬于一個聽上去很有前途的Sustainable energy centre,但給我課題卻是關于Life cycle assessment的。課題的Feasibility遭到我的質疑,經過一個多月的文獻閱讀,我給導師寫了一封長信,提出了很多質疑,希望換課題。他肯定了我的質疑,同意我換課題,但他當時也沒有成熟的課題供我選擇。于是,Co-supervisor又
拉出他的另一個同事,試圖說服我去做他們的課題。當時,恰好在樓道里遇到現在的導師,她手頭剛好有項目,但缺人做。于是,她也加入了說服我的行列。一時
間,我竟然成了搶手的學生,三方老師輪流找我談話,希望我做他們的課題。最后,我從興趣出發,選擇了現在的導師、現在課題,那年2009。.
后來我給原來的導師還書時,當面向他表示了歉意。我心里很清楚,在英語成績不夠,沒有碩士證的情況下能申請到博士獎學金,他背后絕對幫了不少忙。他安慰我說,“It is your scholarship, you have the right to choose your supervisor and your project. ”最后他還給我說了很多鼓勵的話,我當時那個感動啊
雖
然我經歷了三年三換導師,但每次都不是因為師生關系惡化而換的,而是為了追逐自己的夢想,為了自己的前途。其實,換導師無怪乎兩個原因:一個可能就是師生
關系惡化,無法再繼續下去;另一個就是自己對課題不再抱有希望,或者有了更感興趣的目標。如果是第一種情況,僅僅換導師似乎也很難擺脫陰影,最好是換個學
校,甚至換個國家。如果是第二種情況,當然要從遠處高處大處為自己的將來著想,這方面發揮下自己應有的權力,應該不算自私吧。
幾經周折換導師選課題,感悟還是有的,并且還不少:
(1)只要換導師,肯定會使原來的導師心里不舒服,不管出于哪種原因。所以換前一定要謹慎,一定要是為自己的將來著想才換的,并努力將不愉快降到最低。
(2)一旦確定了導師,就不要再有抱怨,哪怕導師缺點再多,除非又想換導師了。做學生的,自從確定導師的那一刻就,就等于跟導師綁到了一條船上,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我想,師生都不希望彼此受損吧。
(3)選擇課題,一定要謹慎再謹慎,花半年甚至一年去調研文獻都不為過。
否則課題開始一兩年,進行不下去了再換,浪費的是自己的時間。我就親歷了課題開始后兩年了,沒有進展的痛苦,當時確實有換課題的念頭。最后綜合考慮:沒
換,如果再換課題,浪費了兩年時間,重新開始,絕對得不償失,于是咬咬牙堅持了下來,第三年終于投出去兩篇,并被接收了。
(4)如果想在規定的期限內順利畢業,建議選導師成熟的課題。哪些是成熟的課題?成熟的課題是指那些有Funding的課題,導師在相關領域已經發過文章的課題。試想,這些課題既然已經經過專家評審拿到了Funding,導師已經發過了文章,那么可行性肯定沒得說。如果做不出來東西,就需要從自身找問題了。
(5)如果經過深思熟慮,執意要換課題換導師,越早越好。這樣也好重新開始,不至于浪費太多時間。
(6)做科研僅憑興趣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其他很多方面的支撐,例如,實驗設備,funding,導師的精心指導,同事們的交流等等。每個人的理想、興趣看上去可能都很豐滿,但現實往往很骨感,所以興趣很多時候也得服從現實。
個人的一點經歷,希望對那些還在換、選導師或課題的學生有所幫助。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 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