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訓練重要的是培養學術獨立性——不一定要從事導師最擅長的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04-25 16:04:58
我個人是這樣認為的,能跟導師學習他最擅長的領域固然是好的,但是現實情況有可能并沒有那么多選擇。對于我們生物物理這樣跨學科的領域而言,導師可能會嘗試新的領域來拓展他/她在學術界的影響力,門下的學生自然不可避免地需要去嘗試導師可能自己從來沒有從事過的領域的研究。那不是沒有的可學了么?我不認為是這樣。(注:我自己是個學生,以下認識來自自己正在讀博的總結,不一定對,大家批判地看吧。)
在我看來,博士培養的目的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反駁“無可學”這樣的觀點的論據。我個人是認同博士培養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可以獨立從事研究的學者的。Nature雜志上剛好有篇評論文章提到博士教育的問題:Fix
the
PhD,里面有強調獨立性培養的重要性。成為獨立的學者以后,本來是要作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研究來的,能夠沿著某個優秀科學家的導師指示下的方向一直做某個領域的可能性本來微乎其微(而且這樣還要考慮將來和導師競爭的問題),
能夠早點接觸導師都不熟悉的領域不一定是很糟糕的事情,而有可能是很好的事情。尤其是如果導師是公認的學術大師的情況下,他開始轉方向做一些新東西,預示著在新領域做下去有可能大有可為。為什么這么說?我相信優秀的學者,學術眼光也往往優秀。當然這都是不保準的事情——什么都保準,或者說確定,就沒有研究的必要了,又怎么可能作出激動人心的優秀工作?
那跟導師學什么?事實上我覺得無論跟導師做什么領域,他擅長的也好,不擅長的也好(剛要涉及,還沒有相當的publication
record做證明,說是不擅長應該可以吧?),最重要的是學習怎么做研究。說白了,我這句話就是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重新表述。當然這和我前面提出的學術獨立性的培養一致的。這樣說是否太空泛,那么具體一點是學習什么呢?
思考的模式——他/她為什么想研究一個問題,他/她有那些argument支持這個研究是有意義的?導師研究這個問題的初步思路是什么,用什么方法?學生得到一些數據之后,導師是從什么角度來思考而來解釋這些數據的?他/她不一定知道怎么解釋,但是這種提供思路的討論很可能具有很好的啟發性,促使學生自己思考,查文獻,再思考來解讀數據。如果有解釋的多種可能性,導師是如何提出實驗的建議來排除某些可能性的?這些都是實驗科學研究當中非常重要的訓練。當然,所有的具體的工作,都需要學生自己完成,有的時候甚至(或者很多時候)導師的建議也未必比自己的想法對于解決某個問題更有幫助,這是由于學生是從事研究的第一線,可以用來幫助判斷的具體信息很大程度上是比導師能了解到的更多的。如果導師愿意了解更多的實驗細節的話,匯報結果的時候,學生可以帶入更多的細節一并討論。導師過往的經驗,有的時候比學生第一手的信息可能更有指導意義。但是,這都是概率性的,都保不準。當然,學生如果有自己的判斷,也是可以和導師討論的。學生和導師互相給出支持自己想法的依據,這樣的討論往往對于揭示數據背后的正確解釋,或者對于提出判斷解釋合理性的實驗方法非常有幫助。
項目末段如何整理數據,整理出一個report,當然也是可以有很多東西可以學的。科學網上的馬臻老師過去談論這個問題寫了很多不錯的文章,所以我就不寫了。
順帶,我還想提提學生可以在導師的實驗室學習到的別的東西。事實上,我們不必把學習的對象局限于導師,身邊的學生,博士后和其他senior
researchers,或者technicians,甚至系里其他可能和自己所做的項目有overlap的人也都是學生可以學習的對象。學習什么呢?比如怎么管理自己時間,如何在上課和做研究當中取得一個好的平衡點,選擇哪些課程為自己正在從事的或者將來想從事的研究提供最大的利用價值,怎么管理文獻,怎么管理實驗樣本,實驗的具體操作,怎么做實驗記錄等等。上述提到的這些人都是導師給學生提供的可以學習的重要資源,如果充分的利用好這些資源,這個博士訓練肯定會有所收獲。絕不是單純的孤立的,自己教自己這樣定義下的“自學”。而必是學生有意識地去主動地向他人學習,是為我以為應當的“自學”。
就我自己而言,我的導師最擅長的是利用單分子熒光光譜的手段研究熒光染料分子的暗狀態/不發光狀態(dark states,
比如triplet state, radical state, redox
state等),說白了是物理化學的范疇。我自己的課題是利用超分辨率的熒光顯微鏡和超敏感的熒光光譜的方法研究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早期診斷的工作。雖說和導師所擅長的東西不是完全不相關,但是我可以直接借鑒的他過去的研究的東西真是少得可憐。組里真正沿著導師過去擅長的方向走的只有一個博士生,但是我們組里一共有6個博士,聽上去很糟糕,但是事實上我們實驗室發展的相當好,導師在生命科學領域里的影響力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生物學專家來和我們實驗室合作就是一個佐證
(這當中的項目合作者,不又是我可以學習的對象么?事實上我就常常和合作者交流的)。所以,我可不悲觀地認為,我學不到什么。相反,我可以學的東西是太多,而不是太少,以至于我還得學會知道選擇那些東西去學習。知道怎么利用資源,在某個具體問題的下尋找更合適的人學習,也是博士訓練當中不可少的一環吧,難道不是么?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 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