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的一萬小時與導師的責任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05-09 14:25:16/ 個人分類:求學生涯
閱讀博文《導師的反饋是研究生成才的點金石》有感,特記于此:
一是10000小時定律:
美國作家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通過多年研究,得出一個定律——10000小時定律:在任何領域取得成功的關鍵跟天分無關,只是練習的問題,需要練習1萬小時,即每天3小時,練習10年。這一定律似乎在說大腦需要這么長時間的訓練,才能達到熟能生巧的程度。當然,這10000小時是指有效的10000小時,混日子不算。
二是導師的作用:燈塔,標桿,和北斗星。
燈塔之作用在于領航,不讓航船偏離航向,避免觸礁的危險。導師需隨時了解學生所處的狀態,并加以合理的工作安排,放任學生不聞不問,對立志于求學者是莫大的傷害。學生要想通過反復練習達到精通科研的地步,從一開始就要和導師保持暢通的交流渠道,讓導師了解自己,從而有的放矢地設置培養計劃。
標桿之作用在于楷模所產生的“榜樣效應”,激勵追隨者產生敬愛、欽佩的心理情緒共謀大事。欲正人,先要正己,這對導師是一個最基本的要求,非如此不能獲得學生的認同和贊賞。故孔子才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和“身教重于言傳”是同一意思。盡管師生關系大不如前,但學生在情感上認同于導師的成分還較多,導師言行舉止所反映出的品格修養,往往成為學生加以模仿或參悟的范本。
北斗星之作用在于幫助迷路之人于暗夜中辨識方位。導師需在浩瀚星空中為學生指引正確的方向。在每個領域,成功都是分層次的。要想上升到該領域最為成功的境界,前面的指路人尤為重要。當學生的進步到達一定境界時,必然會出現“成長的瓶頸”,陷入“路徑選擇的迷茫”之中。但凡學生到達此種混沌狀態,引領學生進入到人生的更高層級,就成為導師最為重要的反饋。反饋的手段多種多樣,既可是“一語驚醒夢中人”的當頭棒喝,也可以是“吹面不寒楊柳風”的諄諄教誨。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 學生導師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