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奶粉的“安全夢”是不是也被打破了?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9-03 14:52:03
國家質檢總局發布的公開信息顯示,截至8月27日,國家質檢總局共發布了6次進境食品和化妝品不合格名單,其中共有14批次的乳制品不合格。包括25.25噸新西蘭公司出品的全脂奶粉,149.875噸新加坡全脂奶粉檢出阪崎腸桿菌,1噸來自美國的牛初乳檢出亞硝酸鹽。(揚子晚報2010年09月01日)
2008年之前,國人對中國和外國乳制品的對比也僅限于營養成分的全面與否,以及價錢高低等方面。當時對于所有乳制品的安全似乎排在了最后,在相同的品質下,國人沒有任何理由去選擇洋品牌。當時很多專家醫生都說,“因各國對嬰兒配方奶粉的產品標準不同,進口的洋奶粉與國產奶粉的營養成分基本相同僅有細微差別,除去人為的安全因素,醫生認為國標更適合中國寶寶,如對蛋白質含量要求更高等。”
然而,當國產的“問題奶粉”頻頻曝光,“大頭娃娃”“結石娃娃”不斷刺痛國人的神經后,洋奶粉似乎成了國人最后的“救命稻草”。國人為何熱衷于“洋奶粉”,這并不簡單的是“崇洋媚外”。中國乳品產業協會科學技術委員會首席專家南慶賢教授曾經指出,由于產業鏈特別長,中間有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最終都體現在奶粉這個產品上。歐美等發達國家由于以奶業為主體,因此相對來說標準更為嚴格,特別是在奶牛的管理上更為完善。為了安全起見,家長們無論是直接通過超市去購買,還是網上郵購,或是通過旅游、親戚代購等方式,洋奶粉都成了他們的重要選擇。有數據顯示,一家淘寶的奶粉代購店里,今年8月1日到13日,購買某品牌港版精裝奶粉第二段共銷售了78桶,而從13日到23日這10天就銷售了244桶,而且一次買18桶、12桶等10桶以上的就有8人。
遺憾的是,現在洋奶粉的“安全夢”似乎也被打破了。國家質檢總局發布的14批次的乳制品不合格中名單中,不乏值得國人信任的乳制品大國所生產的奶粉。雖然具體品牌名稱沒有公布,但一石激起千層浪,洋奶粉也不值得信任了嗎?當人們在懷疑自己選擇的時候,國人不得不再次迷茫:我們到底應該相信誰,還有沒有安全的奶粉?
洋奶粉也未必安全,我們有理由懷疑洋奶粉是否為了迎合國人大規模的需求,存在把劣質奶粉向國內傾銷的趨勢。而這種“傾銷的趨勢”恰恰需要監管部門的反趨勢而行,所以,相關監管部門應當加強對進口奶粉質量檢疫,防止過期、變質奶粉涌進國內市場;同時加強對奶粉還原奶的監督,因為用進口奶粉還原奶的成本低于用生鮮奶生產的成本。惟有這樣,才能給洋奶粉加上一個“中國檢測”的標簽,才能保證洋奶粉的“安全夢”。
回過頭看,無論是國產奶粉還是洋奶粉,安全與否都與其質量監管部門息息相關,讓乳品企業即當裁判又當運動員的檢測方式不僅得不到消費者的肯定也必將導致正規的奶品企業無生存之地。不讓奶粉被妖魔化,這就需要一個“治妖”有效辦法,無論是加大經濟處罰力度還是法律懲罰力度。否則,消費者如何去尋找“道高一丈”的安心?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 奶粉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