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師和博士生眼中的“延遲畢業”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8-05 11:36:05/ 個人分類:博士 自述
美國讀博士目前少則需要3-5年,多則需要7-8年才能畢業。按說這也是世界大勢,但是在我國卻稍有不同。雖說“博士生“延遲畢業”至少50%“不是什么丟臉的事”,但至少150%的博士生不想“延遲畢業”。
顯
然,從經濟上說,學校和機構在機制上不鼓勵這么做,因為“延遲畢業”后的學生生涯國家不再發給生活補貼,能否有點生活津貼全指望導師是否開眼。博士生大多
來自貧困家庭,高堂父母或膝下兒女都盼望著早點畢業來支撐家庭,即使家里不需要學生早日賺錢養家,但博士生自覺得學習多年,尚不能自立,如果看到同年碩士
或學士畢業的同學早已在社會上“成家立業”或“功成名就”,羨慕得眼珠子都要掉出來了,怎奈得又要多三五年的苦行僧生活?
其次,如今博士貶值,就業困難, 晚畢業一年跟早畢業一年的際遇有可能是天上和地下的差別。博士里有多少是對科研真正感興趣的、準備獻身于科學的?恐怕99%是為了一個好的就業,將來好混口飯吃才讀的。所以晚畢業無異于毀滅自己的前途,博士生承受不起。
再次,“延遲畢業”雖然懂得者了解至少50%“不是什么丟臉的事”,但不懂行者如親人/朋友/熟人/鄉親可能認為你怎讀了這么多年都沒畢業喲。問得多了,懷疑得多了,自己也不免抬不起頭來,認為是丟臉的事。
還有一個可能的原因,俗話說得好,“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博士能否畢業的標準并非整齊劃一,當博士生看到別的博士生做得不如自己都畢了業,甚至于差得不得了(或憑導師的臉面)都畢了業,那能不氣?
從導師角度講,你三年讀博期間,沒有下功夫,或沒有能力將論文做好,達不到畢業答辯的要求,讓你延遲畢業公平合理,也算是嚴格要求。如果是這點,學生也算是活該,沒有什么可抱怨的。但如果學生認為你導師讓他選了個難的題目或新的領域或者頻繁更換題目,他/她不能按時畢業的“功勞”有你的一半,可能就會有怨言了。當然,也可能是課題組想憋“大論文”如CNS論文,要求你延遲畢業,或者由于課題的要求和任務需要你“犧牲自己”,延遲畢業。則導師應該給與適當的經濟補償或預期學術成果,或者答應博士生的前途安排,則博士生雖有怨言,但也會安于“延遲畢業”。否則,博士生就會視導師為“寇仇”,跟你“鬧翻”甚至采取“一哭二鬧三上吊”等極端手段也是有可能的事。在這種情況下,“延遲畢業”有風險,導師決定須謹慎! 分析化學 儀器分析 紅外光譜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 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