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科研想法如何“無中生有”?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5-20 14:43:40

    科研的想法是如何“無中生有”的?

    (1)首先我認為,所謂的“無中生有”其實是個很夸張的說法,因為這世界并沒有絕對“無中生有”的東西,必定是有前人的積淀,這就是牛頓老大所說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任何的創新都不會是憑空而來的。

    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也是在開普勒行星運動三定律,胡克“太陽對行星的引力的大小跟行星與太陽之間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的猜測,以及天文學家哈雷等人的計算基礎上,作出的偉大突破;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也是在洛侖茲和龐加萊等人的工作基礎上作出的。

    (2)既然要做“無中生有”的發現,那么可能你需要漠視某些現存的知識,以擺脫思維定勢的桎梏,比如愛因斯坦拋棄了“以太”概念和絕對參照系,而這一點是很不容易。

    這又給了我們另一個問題,那你說知識多了反而不好了?我認為知識的積累仍然很重要,只是知識不能在腦中只是一個雜亂的集合,而應該是一個有機的結構。你需要善于抓住紛繁的知識間的“共通點”,也是看穿事物的本質。

    (3)什么是事物的“共通點”?我拿自己所從事的研究舉個例子。

    我自己以前的專業是冶金,處理和面對都是一個巨大冶金爐里發生的事情;而我現在做的是大氣氣溶膠的研究,所謂氣溶膠就是空氣中漂浮的極其微小的顆粒,肉眼看不見,尺度在納米到微米級。

    從一個巨大無比的爐子到一個小到看不見的顆粒,很多人都問我,你怎么會轉到這里來的?各位,請看下邊一張圖(俺還辛苦畫張了圖,沖這個,你該頂一下吧哈哈):



    各位發現了什么,大尺度冶金爐中的渣鋼平衡,和微尺度氣溶膠的氣膠平衡(整個大圓圈就是一個氣溶膠顆粒)居然是神似的!這兩個領域,涉及的背景,實驗,組分,溫度,數據等等都完全不同,我相信這兩個領域的人開會也從來不會碰頭。但是,它們之間卻有一點是共通的,那就是最基本的熱力學原理!What is underlying? Thermodynamics!

    (4)我這個例子只是說明了領域間的“共通點”,我自己倒很希望我能從這兩個領域的交叉上,找到什么“無中生有”的好idea,但大概是因為我比較懶,比如在這寫博扯淡,卻不是在研讀文獻嘿嘿,也不曉得啥時能做出點發現。

    不過,我想在一些偉大理論發展過程中,這種“共通點”的尋找和發現,可能是連接兩個“素不相識”的領域的鑰匙。牛頓的突破在于抓住了引力“萬有”的共通點,愛因斯坦的突破在于抓住了“光速不變”的共通點。

    在數學領域中,我想可能會有更多的例子,很多數學家致力尋找的就是貫通2個不同分支的鑰匙。推而廣之,“大一統”理論尋找的就是宇宙最底層最基本的共通點——宇宙的終極奧秘。

    我想表達的意思是,創新并不神秘,“無中生有”也一定不是“無中生有”,靈感的迸發必定是一個量變引起質變的過程,知識才是想象力最豐富的土壤,基于知識的想象力才是最有價值的。

    一家之言,歡迎探討!

    TAG: 科研

    hongjingzi 引用 刪除 hongjingzi   /   2010-05-21 11:48:28
    5
     

    評分:0

    我來說兩句

    顯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Open Toolbar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