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毅:做科研需要有從自身出發的動力與激情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4-10 10:06:20
做
科研要找到自己的
動力
饒教授說,他小時侯一直不明白為什么文學作品老是寫愛情和死亡。后來研究做得多了,才發現人很多行為都是圍繞這些終極的問題展開的,
科學研究也不例外。因
為人的行為的動力就來自于這些問題。“動力對科學和其它競爭性的工作尤其重要。”所有科學人員做研究的動力不外乎是因為對科學世界的好奇,對工作的敬業,
和為了證明自己能夠贏別人的好勝心。“成人版的科學現實是很多人獲獎后,省掉敬業求勝,強調自己對對科學的好奇。”他調侃道。
科學研究的動力多種多樣,這些現實的動力去支撐他們克服困難,他們都做出了劃時代的工作。例如神父Mendel頂住壓力,由老鼠雜交的實驗,奠定了遺傳學
的基礎;下村修則是因為長崎遭到核彈襲擊導致短暫失明后,倍感光的重要,發現了GFP綠色熒光
蛋白。他們當時都不知道自己研究的重要性,只是因為強烈的好
奇心驅動了對科學的探索。居里夫人則是敬業工作推動重大發現的典型。而像發現DNA雙螺旋結構的Sames.D.Waston則是赤裸裸的野心和對成功特
別是諾貝爾獎的追求,導致了他劃時代的發現。這些偉大的科學工作者并不是抱著“極其崇高的目的”才去做科研的。
從自己的經歷來說,他認為科學研究是“好玩有意義的工作”。自己只會在家中的事情安排好后,再去做工作。所以他一直很反對別人說他工作很努力,研究很辛苦,因為這是自己喜歡的東西,如果嫌辛苦可以不做。
現在我們
中國的學生要在科研上“去神化”,從自己的志趣出發做科研,“這樣可以使一生有趣。我們在研究上,對上對老估計過高,對新對下信心過低,很多學生
都不敢也未想過超過自己的老師。科研沒有現成的答案,學生要有洞察力去發現自己的潛力和興趣,就像小馬過河一樣,要經常獨立思考,然后決定行動”。他認為
做研究無需步任何人的后塵,要自己走到前列,科學才能走到前面。
關于教育和科學管理體制
在談到教育時,他認為在父母方面“管”得太多。父母總會說,“你不想我管你是吧?好,我不管了。”在饒毅看來,這其實是一種“霸道”的表現。其實,從某方
面來說,父母這是一種“綁架”。這樣就造成很多學生不去思考自己的路徑,沒有創造力。但對于學生影響最大的還是在學校,老師方面一定要對學生負責任。現在
很多學校愛競爭生源,但又提供不了好的培養。搞不好教育,就是浪費學生。
他覺得現在的科學教育領域出現問題,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科教工作者在體制內的決策上影響力太小。他認為科教資金要盡快進入科研教育領域。“而現在切蛋糕的刀太厚,靠在刀柄和刀口上生活的人太多,切蛋糕的刀要薄,動作要快。”他形象地說道。
“我和華工很有緣”
“我和華工有很大關系。”講座開始時饒教授如此說道。他用PPT展示了自己兒時和家人在我校的照片,與大家一起分享他的“老華工”記憶。他的外婆是是當時
華中工學院的職工,外公也是居委會的工作人員。小時候,隨父母親屬經常到華工來。他回憶道,自己六十年代就已經來過華中大了。翻到一張他在老圖書館草坪上
的照片時,他笑著解釋說:“這是我穿著開襠褲在華工。拿著‘槍’,想當軍人,這是我記憶里最早的動力。”說完,同學們哄堂大笑。
相關閱讀:
- 科研成果難以轉化 (maomi530, 2010-3-26)
- 緊張的科研中,小小的休息 (wyznanhang, 2010-4-04)
- 我的計算機上的科研文件夾分類 (uwku58h, 2010-4-04)
- 轉:科研怎能成政治任務 (bhnchnuo, 2010-4-04)
- 如何在科研過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態 (q_r_epcnge, 2010-4-05)
- 我所推崇的幾個做科研的基本觀念 (358uwcj, 2010-4-06)
- 科研工作總結 (chongwenmen, 2010-4-06)
- 我的科研孫子兵法 (LUMGR, 2010-4-07)
- 我國高校實驗室儀器設備缺乏競爭力 (sclbj, 2010-4-09)
- 中國科研的主力應由博士后擔當 (haohaorenjia, 2010-4-09)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 動力激情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