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中國的科學和教育定性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1-13 14:14:16
現在很多人對中國的科學和教育的水平不滿意,我想主要是因為人的標準不同,手里拿的尺子長短不一,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據,吵吵死人。矛盾在哪兒呢?一句話:沒給中國的科學和技術定性。沒定性的東西,想咋說就可以咋說。性都沒定,量個毛啊?
那如何定性中國當前的科學技術與教育水平呢?肯定離不開國家這個大背景。中國處于什么水平?定性來講:發展中國家。雖然不能說發展中國家里的啥都是發展中的,但是用來定性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教育,還是應該比較穩妥的。
因此,我們就有了“發展中科學技術(DingST)”、“發展中教育(DedEDU)”。這樣一來,很多問題就可以理解了,矛盾也就緩和了不少。
相對來說,歐美列強的科學技術與教育基本都可以算是“發達科技”(DedST)、“發達教育”(DedEDU)。
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最大區別是什么?我覺得是兩個字:“放心”。發達了,走是正軌了,穩步前進,啥事都讓人放心。你發展中國家還在學走路呢,變來變去的,誰能放心?
發展中國家或者是大國,如中國、印度,但不是強國。發展中科技也是如此,如中國,是論文大國、科研大軍,但還不是科技強國、科研強軍。
發展中國家有好處,例如可以要求支援、減責。發展中科技也是如此,可以通過引進的方式增援,碰到問題也可以冠冕堂皇地推卸一些責任。
有好處必然有壞處,壞處就是不可靠,可信度低。所以說“支持國貨”只不過是個好聽的口號而已!看論文有個感覺,看到來自DingST的論文,難免有所疑問:這對嗎?啥時候中國的科學技術能讓人覺得放心了,也就從“發展中科技”變成“發達科技”了!
說到大學教育,國人總是喜歡分“流”。國內大學分流,國際上也爭創一流。其實,“流”不應該是教育的最終目標。中國的教育整體上處在發展中階段,還沒成流。啥時候中國的教育讓人放心了,教育也就發達了,根本就不用操心幾流幾流。
因為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教育還很不讓人放心,所以可以定性為“發展中科技”與“發展中教育”。這兩個名詞至少比“中國特色”更好聽些。
自創概念,版權所有,翻錄必究!
相關閱讀:
- 雜志社約稿:發表職稱論文 學術論文 學位論文 課題研究 王編在線QQ: 784631983 (zgkjzh, 2009-9-04)
- ZZ 色譜定性與定量分析方法簡介 (HEC_css, 2009-10-09)
- 化學品剖析簡論 (uucall, 2009-10-24)
- 科研與教育的困惑--難道全是周濟的錯嗎? (amelican_beauty, 2009-11-06)
- 職業教育發展必須注意幾個問題 (gitde, 2009-11-19)
- 白春禮:研究生培養規模發展必須服從質量要求 (release, 2009-11-25)
- 轉載:應試教育對大學生能力培養的欠缺 (ccf335, 2009-11-29)
- 俞敏洪、李開復等名人談自己如何教育子女 (kflsjjfdl, 2009-12-04)
- 中國教育者深思的文章-----(轉載) (ross_racheal, 2009-12-10)
- ZZ 研究生教育也該實行計劃生育 (JJSIE--NNE, 2009-12-22)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 定性教育科學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