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門實驗,關門科研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10-31 15:14:41/ 個人分類:情感
畢竟是個學化學的人,數年的磨練,抵抗化學藥品侵蝕的能力應該比一般人要好點。但是,最近還是沒能承受住一種硫醇的攻擊。正在忙活之際,一股濃烈的臭味撲面而來,頓是頭暈眼花。雖然在樓房的盡頭,但味道是越來越濃,只好關門走人。
走過化學樓的人都知道,里面外面都是毒氣源,日日月月年年,從不間斷。平常忍一忍也就算了,但這一次超過了極限。走出大樓好遠,想起來在國外的日子,環境真是天壤之別。
國
內化學樓里的實驗室,多數時間是敞開的,穿的花花綠綠的研究生們在實驗臺前忙忙碌碌,一瓶瓶的藥品擺滿了臺子。為了方便取藥,通風櫥的門通常都是半開。“
開門實驗”好象成了傳統:一來可以讓人看到里面正忙于工作而不是偷閑,二來可以讓里面的氣味隨風飄散而緩解污染,三來可以在發生危險時讓自己快速逃散。大
學里面化學樓應該最容易找,“跟著氣味走”就行了。
我
去過的國外實驗室并不是這樣,他們都是“關門實驗”。實驗室的門總是關著的,無論里面做什么實驗。如果是危險性高的實驗,那些門都是密碼鎖的,外人根本進
不去。從樓道里走過,不開門你是不知道里面干啥的,就不要說刺鼻的味道了。更重要的是,在危險來臨時,實驗室的門都是自動關閉的,而不是打開!
與實驗相反,對待科研國內外正好翻個。做完實驗,該整理數據、分析結果、推導結論的時候了,研究生和導師們都躲在屋子里,門關的緊緊的,一來怕別人來打擾,二來可以隨心所欲地“處理”數據了!該刪的刪,該改的改,直到一篇宏文投出,才會開門含笑離去。
“
關門科研”不僅僅是個人,整個中國科研大軍都是這樣。討論“科研計劃”時,大都是閉門會議,把資源分清了、都滿意了才開門,怕被人瓜分;有了“科研結果”
時,通常都是閉門磋商,直到把那點“結果”做爛了、文章發光了才肯開門,怕被人偷走;請來大腕做“科研報告”,大門也是關的,有頭有臉的人坐在里面,無關
人等進不了那個門,即使進去了不但尷尬(沒你的名牌),也會被鄙視的(沒你提問的份)……
國外不同,均是“開門科研”。學校的任何一個科研政策,都要通知每個職員,連訪問學者都不例外;有了新結果,都是到處宣揚,廣泛合作,甚至都扔到大街上給社區群眾講;學術報告,沒有位次的安排,早來有座,晚來沒位,校長來晚了想坐也只能做地上 ^_^
中
國的研究人員都有“犧牲精神”,百毒不侵,即使每天都在化學藥品里度過也心甘情愿。但是,并不是每個人都愿意做這樣的“犧牲”,強迫別人也學著犧牲,“開
門實驗”就是學術素質問題。中國的研究人員都有著強大的“數據處理”本領,能化腐朽為神奇,妙筆生花。但是,不是每個數據都可以“處理”的,硬把黑的描成
白的,“關門科研”就是學術道德問題。
“開門實驗、關門科研”的傳統,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中國學術的現狀。是繼續發揚光大,還是果斷拋棄,每個研究人員都應該自己給自己做個決定了。
相關閱讀:
- 科研江湖求生術:主動出擊 (dragon5, 2009-10-08)
- 中國科研現狀、弊端、問題 (maicaixiaogu, 2009-10-08)
- 科研路上的理論學習問題一點愚見!! (PURPOSE人生, 2009-10-09)
- 如何使科研工作成功開展 (出國吧, 2009-10-13)
- 誤區----化學就是天天瓶瓶罐罐做實驗 (ross_racheal, 2009-10-15)
- 好的實驗技能從哪里來? (aasle, 2009-10-20)
- 轉:實驗的技能很重要—供化學專業同學參考 (aasle, 2009-10-21)
- 科研的魔鬼 (yyid, 2009-10-23)
- 黃金四法則--給科研路上的起步者 (綠茵ssein, 2009-10-24)
- 科研失敗的根源總結 (santa, 2009-10-28)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 實驗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