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江湖中,與其逆來順受,被動挨打,不如主動出擊,建立自己的地盤。本節就來講述出擊期刊和論文的策略。
(1)論文:where and how
科林人士用來闖蕩江湖的“法寶”就是你的CV,而CV的核心就是refereed
publications。正如前邊指出的,這個江湖規矩縱然不十分客觀合理,也經受無數口誅筆伐,但確是巋然不動。所以,以期刊影響因子和引用次數作為工具量化科學家的貢獻,在整個世界范圍內都是無法回避的(不然最近怎會有加強版的H指數誕生)。因為,一篇在高IF期刊上發表的論文可能的確比低IF期刊的類似論文要好,因為它可能經受了更嚴格的同行評審;的確,追求在更高檔次的期刊上發表論文確實是如同買彩票(即使對最好的科學家也是如此),因此很多科學家選擇在本專業領域的好期刊發表,雖然這限制了影響力和讀者群。
【博主:的確,既然游戲規則難以改變,你又著力闖蕩江湖,就必須適應接受,并力求反制他人。】
那么應該采用怎樣的策略?
首先,要多做文獻調研,并樂于多引他人的工作(這也是避免剽竊嫌疑的最好方法),通過論文的引用,你可以交到朋友,因為被引者也會樂于讀你的論文并可能引用你的論文;反之,如果你忽略應用領域內的一些重要工作,則可能樹了敵。當然,這并不是要你為了盲目交友而引用低水平的工作,不過,引用一些不太重要的好工作絕沒有壞處。
其次,要隨時關注自己的論文被引次數和引用者的情況,引用次數既然已經成了江湖生存的必需食糧,當然是越多越好。
【博主:引用是個很嚴肅的事情,例如我的論文涉及大量實驗數據,有時會引用一個研究組的多篇文獻。有一篇論文在accept的時候就受到被引人的關注,但由于我對老外的first和last
name經常搞不清楚,導致寫反,對方直接寫信要求我做出改正,但當時已錯過在proof上修改的時間,我認為問題不大也就不重視了,結果一段時間后對方再次同時給我和期刊副主編寫信要求更正,我意識到不能再忽視了,只好按照正常投稿發了個erratum才了事。事實證明,你的工作隨時有人關注,一不小心對方就可能從潛在的朋友變成敵人。】
(2)會議:why and how
發表同行評議的論文雖是最好的方式,但是會議的重要性也不可忽略。顯然的優勢是你可以直接給聽眾留下感性的印象。其次,會議還有幾個主要功能
(a)推銷自己:最好帶上你的一些最近發表的論文打印版和名片以隨時向感興趣的人散發,即使是學生也要這樣做,這樣給人留下的印象是你很專業。
(b)獲取新知識:會議上的報告有些可能是最新尚未發表的工作(這種可能性雖然不多,也不是沒有),最好有計劃的1年參加1次或2次會議。
(c)建立關系網:小同行是如此之少,以至于交朋友相當重要。在這個游戲者互相評估的江湖里,你的成功最終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你有多少朋友,以及誰是你的朋友。對年輕人來說,如果某位大牛可能來聽你的報告,并且他的工作與你的研究密切相關,不要吝嗇,直接在PPT里直接展現出來,并強調該大牛對你和其他人的啟發。即使該大牛未必來聽你的報告,他的學生,博士后或朋友也可能在聽眾里。要知道,你一個年輕人進入某個領域有時意味著搶占他的“地盤”,在這個現實的江湖中,有著足夠的尊重和禮貌可以省去很多麻煩。
【博主:即使你非以為這是拍馬屁,你也拍的他很舒服。】
(d)開拓新機會:參加會議有可能使你找到新的工作機會(很多人的博士后雇主都是在會議上首先相熟的。某些會議甚至有專門的employment
center)
那么如何爭取會議機會?
作為學生,看到心動的會議,可以征求導師的意見,但應該同時準備好一個budget(查好便宜機票,以及會議注冊費住宿是否對學生有折扣或資助。導師會很樂意看到你的用心,這也有助于他決定是否讓你參加會議)。
【博主:我再講一個我的故事。我在瑞典讀博時,曾收到系里grant申請的郵件,當時信里并未說明該grant的具體功用。但我很認真的寫了一個
proposal,并請導師給意見。導師很清楚這個grant是用來資助學生參加會議的,所以他以為我的意思是想去參加會議(雖然我當時確實不知道),但無論如何,導師看到我的用心就同意讓我參加這個會議(grant未必能拿到,他可能要從project出錢,即使后來我拿到了grant,他也已經用
project的錢付了注冊費)。次年我實驗室的另一個同學也申請到了這個grant。】
那么會議論文值不值得出版?
目前,只有很少數的會議論文得以進入高水平期刊發表,大部分傳播范圍都有限。所以對剛起步的學生學者來說,發表會議論文也許會增強你的CV,但長期來看,極少被引用的會議論文如果只是對已有工作的單調復述,不是一個好的戰略,反而有一稿多投的嫌疑,從而降低你的聲望。
【博主:領域不同也是一個因素。計算機行業的頂尖會議就比期刊要好】
【博主:我有2篇會議論文就被擇優在期刊上發表,但是都要經歷重新同行評審后的改動,而且我也在acknowledgement里注明,“該論文初稿曾在某某會議上發表”,避免一稿多投嫌疑。】
那么選擇墻報還是口頭報告?
在較大規模的會議里,有機會的話當然爭取做口頭報告。較小規模的會議或者workshop里,則可選擇po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