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功的秘訣
同真正的江湖一樣,個人天賦的確是在科研江湖成名立萬的重要條件。那么,一個只有B類天賦的人如何成為頂尖高手(A-scientist)?首先是要工作非常努力,其次是在一個大領域的各個分支都contribute
well,成為“共同建設者”。另外兩個最重要的特質是極強的自我驅動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其次要值得信任,之后領導協調能力也將越來越重要。
【博主:很多特質都是與生俱來的,有時候提高程度不大,但任何人都應該首先做出嘗試】
(2)培養自律,嚴謹和守時作風
鍛煉自己track
everything的能力(要在幾年后還能順手拈來)是培養自律的關鍵。作為一個實驗家,能做到自己的數據都是可重復的(否則就是他人的錯誤),自然就獲得很高的聲望。在實驗室,用記錄本忠實記載所有做過的(甚至沒做的)實驗細節(即使有些看起來很愚蠢)就是一個很好的習慣。
【博主:這種嚴謹的習慣我是相當欠缺的,需要努力培養】
培養嚴謹作風,要在別人挑戰之前,先挑戰自己。看到某個有趣的現象要重復一遍甚至多遍,請同事觀摩,甚至可能的話由同事重復,以確保是否是偶然現象;不要總是用最簡單但正確的解釋,在審稿人指出之前自己對其他可能的解釋做驗證;確保數據不依賴于儀器設備,如果確實如此,誠實地承認。
【博主:不能回避問題,要自己首先做自己工作最嚴厲的批評者】
培養守時重諾作風,是對同行的尊重,也能為自己贏得尊重。你必須(a)不在不確定時隨意定下日期(b)停下手邊的任何事來遵守你已定下的日期。
【博主:記得我申請UCD博后時,對方教授索要推薦信時,就特意問:Does he respect the
deadline?可見meet deadline是相當重要的習慣】
(3)要有耐心
對事要有耐心。例如在儀器故障的時候,保持耐心能讓你精力更集中從而更快地找到原因;儀器久久未到,耐心能使你安心找到其他的事情做,說不定另有發現;對行政程序的耐心往往使事情進展更快。
【博主:在中國似乎不管用啊,不發飆沒人理你。】
對人要有耐心。管住自己的嘴巴,平心靜氣地作出客觀評價。作為學生,保持耐心與導師相處,禮貌但堅定地堅持,直到得到你想要的。
【博主:比如催老板改論文,必須要堅定但禮貌,失去耐心往往更糟。我的博文《最狠和最好的審稿意見》中最狠的審稿意見,部分原因就是失去耐心,貿然投出論文的后果。對一些極品老板,忍無可忍當然無需再忍】
(4)要勇于推銷自己
對一些人來說,做到耐心,有禮貌沒有困難,但相對地對自己的推銷就少。有時即使你做不到所有,也要適時站出來贏得相應的尊重。
【博主:回答審稿人問題時就不能一味遷就,有理有力但不情緒化的回應有時效果更好。】
(5)要勇于嘗試--不玩永遠不會贏!
很多情況下你看到某個職位或基金會想要嘗試,但隨后意識到競爭太激烈,希望渺茫,就簡單的放棄。但是“不玩永遠不會贏!”。在科研江湖中,成功的機會如此之少,你最好不要因為缺乏勇氣就固步自封。即使你得不到,也沒有什么損失,你花費的時間不是一種浪費,而是對自己的投資;也不要有挫敗感,世界上最成功的人也有失敗的時候。
【博主:我可以講一個自己的故事,但請大家不要擴展,只是印證這個觀點而已。我以前是那種瞻前顧后,怯于嘗試的人。不過我在08年的時候看到一個叫做“國家自費優秀留學生獎學金”的評選,各位有興趣可以google之,這個獎項大約每年頒發給300名左右中國海外的非公派博士生,博士2年級以上都可以申請,獎金5000美元。想想海外有無數英雄好漢,美英名校牛人無數。而瑞典一般每年只有5-10人可以獲獎,加上我屬于工科專業,不是基礎研究,文章檔次都不高,似乎希望更加渺茫,也有同學開玩笑說,有名額也給了使館的“關系戶”,沒戲。我當時就想,我試試也不會失去什么,于是在deadline的前一天把材料寄出。之前我不認識使館教育處的任何人,但居然進入初審名單,并最終獲獎(在瑞典10名獲獎人中排名第7)。我突然覺得,哦,
原來我非但不算差,反而多少算有點“牛”(自捧一下,大家不要噴)。】
(6)要與時俱進
從長遠來看,只專注于一個領域可能會變得僵化而磨滅創造力;隨時關注科研前沿,勇于接受新事物,學習新技術,開辟新方向,有助于保持創造力,同時也能帶來更多的機會。具體來說,花費一定時間閱讀與自身領域相關的科研動向,基金等信息很有必要。
(7)學習第二外語可能大有助益
掌握一門第二外語,可能給予你更多的機會。
【博主:對中國學生來說,這條還是免了吧,時間成本太大,用好英語足夠了。】
(8)一順百順
科研江湖就是個真實的江湖,就像有錢人賺錢更容易一樣,聲望越大的得到的越多。所以,必須有充分的自信,努力走出第一步,一事順則百事順。【博主:你申請到了一個基金,再申請別的基金就占優,不會有人覺得你有了funding不再給你,反而會覺得你能拿到funding證明你能力強,從而更傾向于給你
fun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