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研現狀、弊端、問題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10-08 15:28:37/ 個人分類:科研
中國的科研資源(項目)掌握在少數人手中,在中國科學界,
存在嚴重的家族式的控制科研項目的現象;
院士拿項目容易,院士的學生拿項目容易,當院士也容易;
名校畢業的容易,因為人家扎堆了,或者說評項目的人都在名校;
現在的科研大牛,幾萬、幾十萬的項目沒有多少興趣了,國基也就叫個學生謝謝申報書,做個博士論文就結題了,也沒有多少興趣管了。
他們感興趣但是863,973,國家支撐計劃這種少者4,5百萬,多則上億的大項目了。
科研項目靠運作,前段時間一個來自貴州的校友來交流,他30歲上教授,在貴州是有史以來的NO1
他就說了,他在貴州科技廳,人事廳,組織部拿項目很容易,這些人都是他朋友了
目前,中國人評價科研的結題目標是:
培養料多少博士,多少碩士,發表了多少三大檢索論文,申請了多少專利,獲得了多少億的經濟效益,這些東西看起來實在,但是實際上都是虛的,所謂的經濟效益,用怎么證明呢?完全是紙上寫出來的。
曾經聽了這么一個事情,一個企業總工,完成了一個項目,經濟效益一欄寫的:本項目實施后,為本企業一年產生的經濟效益上千萬元。后來我一個朋友私下告訴
我,實際上我們單位3千多員工,一年真正的利潤就5百萬元,如果這個項目或者這個人這么牛,還要這3千多人干什么啊,直接養他一個人就得了嘛。簡直是放衛
星。
項目鑒定:
找幾個院士和牛人來吃喝一頓,如果主持人把鑒定人員伺候的好,可能給個國際領先水平,那就是國家級科技進步獎了。這個人當然也很快就通過運作,也能當院士了。
這樣周而復始,國際領先的東西越來越多了,院士水平的人當然也越來越多了。這些有院士水平的人繼續去當鑒定人員,繼續鼓吹國際領先
長此以往,我們的科研水平很快就是世界一流的了。
所以大家不要擔心,即使將來大家都不做科研了。還有我們這些院士和院士水平的人去為中國爭世界一流的事情嘛。
創新是其次的,即使有所謂的創新,也是國內領先水平,因為是跟蹤國外的東西嘛
其實在中國,絕大多數人做科研是為了生活和生存,不是因為愛好科研,有興趣做科研
拿項目,發論文,繼續拿項目,繼續發論文,然后根據這些論文和項目評職稱,報獎,過得優秀科技人才啊。十大杰出青年啊。先進科技工作者啊。然后國家級教學名師啊,長江學者啊,院士啊。
實際中其成果的應用價值可能還不如一個農民種一天地的價值大,因為農民一天的工作投入大多是力氣,而科研的投入少者幾十萬,多則上百萬,上千萬啊。投入產出比真的不如一個農民
相關閱讀:
- 質檢與共和國同行 (hongjingzi, 2009-9-18)
- “物聯網”顛覆格局 中國準備好了嗎? (hongjingzi, 2009-9-23)
- 新生代科研人員之怪現象 (PURPOSE人生, 2009-9-24)
- 耶魯大學校長:紅色中國沒有一所真正的大學 (ccf335, 2009-9-24)
- 科研江湖求生術: 內功修煉 (dragon5, 2009-9-25)
- ZZ 中國科學創新者是可恥的 (fjdlgldg, 2009-9-26)
- 科研江湖求生術: 外功修煉 (dragon5, 2009-9-29)
- 如何管理科研儀器才能不出或少出毛病 (TTEWEE, 2009-9-30)
- 中國總體科研能力令人矚目 (tianhua, 2009-9-30)
- 科研江湖求生術:主動出擊 (dragon5, 2009-10-08)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 中國現狀科研問題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