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抗生素對泡桐叢枝病植原體和發病相關蛋白質的影響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8-12-29 00:03:38/ 個人分類:蛋白質

    • 文件版本: V1.0
    • 開發商: 本站原創
    • 文件來源: 本地
    • 界面語言: 簡體中文
    • 授權方式: 免費
    • 運行平臺: Win9X/Win2000/WinXP
    泡桐( Paulownia sp. ) 是我國重要的速生用材和綠化樹種;然而,叢枝病的發生給我國的泡桐生產帶來了巨大的損失。自從泡桐叢枝病病原菌被發現以來,人們對其發病機理和防治方法進行了大量研究(李秀生,1983 ; 任國蘭等,1991 ; 李加友,1997 ; 范國強等,2003a ; 2006 ; 何放亭等,1997 ; 田國忠等,1994 ; 王蕤等,1981) ,但由于其病原菌———植原體自身的特性,至今國內外仍不能進行體外活體培養,因此,限制了泡桐叢枝病有效防治方法的建立。眾所周知,蛋白質是基因表達的最終產物,基因的信息通過mRNA 轉錄再到合成的蛋白質。蛋白質合成抑制劑主要作用于mRNA 翻譯蛋白質這一過程,而核酸抑制劑主要作用于DNA 的復制及mRNA 的轉錄水平上。因此,蛋白質合成抑制劑與核酸合成抑制劑在生命代謝活動中的作用機理存在著一定差異。過去,人們用四環素和土霉素等蛋白質合成抑制劑處理泡桐( Paulownia sp. ) (李秀生,1983 ; 李加友,1997 ; 任國蘭等,1991) 、木麻黃( Casuarina sp. ) (容向東等,1989) 、棗樹( Zizyphus jujuba) (王焯等,1992) 、山楂( Crataegus sp. ) (張銳等,1993) 、梨( Pyrus sp. ) (Davies et al . ,1994) 和甘蔗( Sugarcane sp. )(Wongkaew etal . ,2004) 等患叢枝病植物后發現,這些蛋白質合成抑制劑對其癥狀減輕有一定作用,但絕大部分試驗不能根治植物叢枝病。此外,以前研究發現,泡桐叢枝病發生與其葉片內pI 618、m 24 ku 特異蛋白質相關(范國強等,2003a) 。然而,至今國內外未見抗生素對泡桐本身蛋白質變化影響和應用核酸合成抑制劑防治泡桐叢枝病的有關研究報道。本文探討不同濃度抗生素處理對泡桐叢枝病植原體抑制作用的差異及對叢枝病發病相關蛋白質的影響,為泡桐叢枝病防治藥劑的篩選及其發病機理的闡明奠定基礎。



    下載提示:

    1.您還沒有登錄,只有登錄后才可以下載此資源, ,
    2.如果您還沒有注冊,請
    3.下載減少用戶積分。

    本地下載鏈接

    TAG: 叢枝病雙向電泳泡桐蛋白質

     

    評分:0

    我來說兩句

    顯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日歷

    « 2024-06-08  
          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      

    數據統計

    • 訪問量: 137566
    • 日志數: 1
    • 文件數: 1580
    • 建立時間: 2008-12-03
    • 更新時間: 2010-03-02

    RSS訂閱

    Open Toolbar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