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畫
與學生聊讀書的總結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7-25 09:37:38/ 個人分類:青年教師
信息與網絡時代,知識更新太快,要讀的書也浩如煙海,因此讀書的方法決定了讀書的效率與效果。
三四年級的大學生和新研究生都要去獲取專業知識,雖然說知識量越多不一定能力越強,但要想具有較強的能力,獲取足夠的知識是必須的!掌握正確的讀書方法與技巧是有利于能力的提高的。
在與學生的交流中,經常發現許多學生不太會讀書,雖然耗費了大量時間,但收效寥寥。下面是我經常給他們的一些讀書建議:
(1)一定不要忽略“序”、或“前言”、或preface。從與學生交流中得知,絕大多數學生對此是“不屑一顧”的。其實一本好書的“前言”非常重要,具有畫龍點睛的作用,不僅要認真讀,而且要反復讀,要結合書中主體內容讀,這樣才能高屋建瓴地掌握該書的主題思想。
(2)認真研讀“緒言”、或“緒論”、或introduction.
這也是常常被不會讀書的學生忽略的內容。其實這是一本書的“靈魂”,不掌握其靈魂,如何掌握一本書的要旨呢?常聽學生說讀完書后,把握不住重點或不知道重
點,原因就在于此。其實一本好書,作者一定會在“緒論”里告訴讀者“為什么寫這部書”或“系統介紹某個方面知識的意義”,進而提綱挈領地告訴讀者該書涉及
到的某方面知識、技術的“歷史與現狀”,所有這些都為掌握該書精髓指明了方向。有了“靈魂”實際上就是把握住了一本書重點內容的脈絡。
(3)不可忽略的“目錄”。目錄不僅僅是告訴讀者“哪部分內容在多少頁上”,更重要的是相當于一本書的“骨架”。掌握目錄就是洞悉了整部書的結構與構造,相當于一個完整建筑的結構與布局,難道不重要嗎?不少學生往往忽略這一點,僅僅把“目錄”當成“索引”。
其實,一本書,琢磨完這三部分,一般讀者心里會有了很深刻的總體感覺,而且似乎感覺已經了解很多知識——就是“不求甚解者”常有的狀態,你甚至可以在不太嚴謹的場合白話幾句,但是只要一較真就“露餡”了。所以還有繼續下列幾點:
(4)先看有用的,再看感興趣的。
專業書籍,大多是為用而讀,所以要以盡快的速度讀完或“找讀完”這些內容。然后再“找找”自己感興趣的內容。為什么要“先有用后興趣”呢?人們的興趣一般
與自己掌握的知識有關,知識越多產生興趣的方面越多。一本新書,一開始讀者感興趣的可能只有一小部分,隨著掌握書中知識內容的增加,興趣可能也會增加;感
興趣的東西越多也會對“有用知識”產生新的認識,會發現更多“有用的內容”。如此相輔相成、互相促進,最后一本書百分之八九十的內容盡收腦海嘍!
(5)不要死死盯住看不懂的內容,可暫時放過。
看不懂的內容容易使人喪失信心、減弱斗志,甚至停滯不前!另外,“能不能看懂”主要取決于知識量與理解能力,而理解能力也與知識量有關。隨著反復閱讀的進
行,某方面的知識量與理解能力都在提高,第一遍看不懂的內容第二遍可能不是問題——人們常說“書越看越薄”就是這層意思。
(6)讀一本新書,時間最好不要超過3周。人們對一本書的“新鮮感”一般不會持續3周以上;另外人們在從事任何活動時,都會產生某種“疲勞”。如果閱讀速度太慢,新鮮感沒有了,開始疲勞了,還沒有看到書的一半,誰還能堅持下來呢?如果強迫自己非常“痛苦”地讀下去,其效果可想而知了,因此需要盡快掌握其要旨。
(7)對于整部書來講,3周內稍慢速看一遍不如稍快速看三遍效果好,快快樂樂讀書一分鐘好于痛苦讀書數小時。
相關閱讀:
- 長沙營養狀況調查顯示學生飲食整體不健康 (snwxf, 2010-5-20)
- 導師和學生那些事 (aasle, 2010-5-23)
- 河北內丘縣20余小學生發燒嘔吐 疑似食物中毒 (snwxf, 2010-5-28)
- 致研究生們(一) 學生如何選學校導師以及導師如何選學生 (woaifou, 2010-6-11)
- 轉載:北京的學生在大學里究竟如何? (q_r_epcnge, 2010-6-24)
- 簡單說點學生與導師的關系,大家可以看看。 (xiaoweiwe121, 2010-7-05)
- 轉載:學生的用處還是很大,包括具體的科研工作和一些事務性工作 (PURPOSE人生, 2010-7-08)
- 讓學生自己去選擇成長 (PURPOSE人生, 2010-7-10)
- 碩博學習,不要把自己當學生 (LUMGR, 2010-7-10)
- 第一次給學生講社會的陰暗面 (王德華) (q_r_epcnge, 2010-7-15)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 學生讀書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