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研究中常見的兩種極端方式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6-13 11:21:29
純思辯方式
有人認為自己發展了熱力學,例如用“熵產生原理”解釋了低壓條件下的金剛石生成,但遍觀其文章,對于“熵產生”是多少就壓根沒有計算,只是在那里推理推理
再推理,于是就以為自己解釋了;
還有人從微觀、宏觀到宇觀,所有問題都解釋了一遍,簡直是科學巨星,但看他(不會有她)的全文,連一個式子都沒有。
純計算式
計算機成了一些人的寶貝,似乎沒有數值計算、沒有曲線圖就不是科學。例如,有人對一些強關聯模型做了“詳細”計算,得出它們都沒有超導解。可看看他們的
解,所基于的是所謂的非對角長程序判據,殊不知這個判據中隱藏的不可靠性。
以上是當下流行的兩個極端,您是否屬于其一,三思。
相關閱讀:
- 日發現白血病發病相關蛋白質受體 (snwxf, 2010-5-12)
- 4月23日《科學》雜志精選 (snwxf, 2010-5-13)
- 巨型"試管"將被投放到北冰洋以研究海水酸化 (snwxf, 2010-5-13)
- 沈銘賢:用實驗說話是科學公認的一個重要特征 (snwxf, 2010-5-14)
- 4月30日《科學》雜志精選 (snwxf, 2010-5-18)
- 如何面對研究中“錯誤”的數據 (haohaorenjia, 2010-5-21)
- 科學與藝術的分手與會合 (chongwenmen, 2010-5-27)
- 像打工一樣做研究 (woaifou, 2010-6-01)
- 王大珩:請不要再叫我“中國光學之父” (snwxf, 2010-6-03)
- 從科學的春天到科學創未來 (eedc-dcnge, 2010-6-09)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 研究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