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科研可能會影響出生性別比例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5-28 10:15:18
本實驗室及周圍科研人員的生兒育女情況(非官方數據統計):
經常搞科研的夫婦,生女兒的概率比較大;
不常搞科研或不搞的夫婦,生男孩的概率比較大。
當然,以上統計沒有統計學意義,小規模群體不能以偏概全。但
是,我還是想提出一個hypothesis:搞科研可能會影響出生性別比例。
兩者存在相關行嗎?
不得而知!在沒有大規模的調查報告前,我們不能妄下結論。最
近,美國研究人員在新一期英國《BMC公共健康》(BMC
Public Health)雜志上報告說,2001年“9·11”事件發生后,全美國男嬰出生率一度出現下降,這印證了大災難事件造成的社會壓力會影響出生性別比例的理論。研究人
員布魯克納說,這是在許多物種中都存在的現象,即當群體面臨壓力時,男性或雄性后代的出生率就會下降,本次對“9·11”事件影響的研究再次印證了這一點。
通過這篇report,我們可以知道,群體面臨壓力時,男性或雄性的后代的出生率就
會下降。由此推知,搞科研的群體(特別是博
士、碩士群)面臨的壓力不亞于9.11對人們的影響。具體體現在:
1. work
2. SCI
3. wife
4. house and car
面對競爭如此激烈的社會,看著久投不中的實驗,想著還未找到的
另一半,還真不敢考慮日后的房子車子。如此重壓下的人們,不能安心搞科研也就算了。說的嚴重一點,影響出生性別比例,造成“肉多狼少”局面,影響社會穩
定。
還有一點,科研群體,特別是搞分子生物學的,常常接觸“致癌、
致畸、致突變”的試劑。如此環境下的人們,影響出生比例也就算了。說的嚴重一點,有可能會引起不育。
如此推敲,搞科研
1. 壓力真不小
2. 本身就是實驗動物
搞科研有可能會影響出生性別比例,還真有待探討!呵呵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 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