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不要忘記及時“回報”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5-12 14:25:38/ 個人分類:當代研究生
在
工作中,由于信息不對稱導致判斷偏差或決策失誤的情況時有發生。這主要源于相關負責人未能及時報告和反饋,同時也反映了一個人做事主
動性的欠缺。工作、學習與生活中若缺乏自主性,事事需要在他人督促下才能完成,則離研究生的
期望標準相去甚
遠。如果要將一件事情做好,事前做好充分準備是前提,事中及時“回報”是其關鍵環節。
這里的“回報”不是指報答,而是回復報告之意,即自動自發地匯報。余世維的《有效溝通》講座里提到:如果要求別人做事情,那么必須
讓他養成一個習慣——“回報”。同樣,研究生也需養成主動報告工作進度的習慣,這不僅體現做事的積極主動性,而且也是對導師的一種尊重,以
便導師隨時了解學生工作狀況,及時糾正工作偏差。
然
而,“回報”是研究生經常忽視的問題,很多研究生甚至根本不具備“回報”概念。為什么我們成為不了卓越的人?正是因為我們缺乏追求卓越的心態,任
何事情都只做到淺嘗輒止,也就難以走向卓越。那么,如何提高“回報”意識并辨別什么時間什么地點什么事情應該“回報”?
在科研工作中,有些事情需要自己妥善處理,發揮自主能動性,而非
事
事過問別人;有些事情研究生應如履薄冰般謹慎對待,每一環節都積極反饋信息。研究生應根據當時當境合理判斷,恰當地做好“回報”至關重要。這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1 內部:擺正自己的位置,不能缺位。
知
識工作者的生產力源于“做好該做的事情”。很多工作出現問題都是因為“人的問題”所引發,而非工具。隨著研究生的自我意識日益強化,伴隨而來的卻
是自我位置感日趨淡化。在日常管理中研究生認清自己的位置感,既不缺位,也不越位,是履行好個人職責關鍵所在。
在科研工作學習中,研究生如同杯中水一樣,雖具有流動性,但受到杯子
有形規則的約束。如何尋求屬于自己的正確位置呢?這需要改變舊有觀念,以積極主動
的姿態面對工作中的難題,而非消極被動接受。一方面,需要理解及時“回報”的優點;另一方面,深刻分析缺乏“回報”造成的弊端。這樣便可在行為中體現正確的做事方式。人沒有生而知
之,只有學而知之。只有在生活中的磨礪中,才會逐漸發現自我的認識不足所在。擺正應有的位置需要每個人的用心,學會采用自檢、自糾與自改的自我管理方式。
2 外部:分析工作狀況,抓住重點。
事情一定不會如你所設想的那樣發展。任何事情都具有一定風險性,不
會按照理想狀態進行。遇到突發狀況時應及時改變思維意識,積極主動應對,這實際上是進行一種事中風險管理工作。
在
風險管理程序中包含以下三個步驟:
(1)風險確認:通過問“什么事情可能變壞”或“存在何種威脅”確認風險與威脅。
(2)風險量化:通過風險重要值(Risk Priority Number,RPN)量化風險與威脅。
(3)風險應對:制定不確定性計劃,以應對那些不可忽視的風險。
同
樣,在處理日常工作中,研究生也應隨時自問:“在我的工作中,哪些可以自行決斷?”任何事情只有依靠主動性,才能處理妥當。研究生需要確認可能影響
工作計劃與實施的風險,進而量化風險發生概率及嚴重度,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很些問題不能因為發生概率小而忽略,否則將會釀成嚴重后果。
科研工作中,研究生不可能事事都向導師“回報”,這會逐漸喪失導師對我們做事的信任。因此,面對問題時,我們首先需要重視思考問題的角度及方法,分析
各個狀況情形。如果在工作中能夠抓住重點,做到事前防范,出意外狀況的概率將會大大降低。
3 綜合:辨別情形確定“回報”,力求有效。
做出影響整體績效和成果的決策,必須審時度勢,力求有效。這需要研究生仔細辨別事情的發展狀況,在適當時機做出是否需要“回報”的決策。如何辨別情形與研究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及既有的知識儲備相
關,但只要改變以前粗線條工作的方式,便會出現行為上的改善。
(1)根據各個進程點目標,做好細節計劃。
(2)明確時間的消耗,系統工作,妥善利用時間。
(3)關注進程中的偏差,及時調整方向。
(4)善于抓住情形,做出有效決策并向上級報告。
按照正確方式做事才不會出現問題。在工作中,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計劃細節永遠超出可控范圍之內,
未雨綢繆事項的考慮也不可能一
蹴而就,但危險源可以盡可能地消除。只要我們及時做好信息交流反饋工作:以不同視角關注問題,并將信息及時呈交給導師。
但
科研工作中,很少有人遵循良好的做事程序。人總是存在一種拒絕成熟的心理,回避痛苦,追求快樂;總是希望能夠讓痛苦來臨得更晚一些。但是,問題是客觀存在
的。如果研究生存在自保心理,害怕犯錯誤,不敢將問題提交,隨著時間流失,只會如腫瘤般越長越大。
在“回報”過程中,研究生還需注意以下細節:
(1)“回報”內容力求簡潔有效,注重尋求問題的“根本”,不能被繁文縟節所惑。
(2)“回報”形式不能只限于流水帳式報告,需以敏銳的眼光客觀看待問題并進行慎重分
析判斷。
(3)“回報”方式根據不同時機靈活選擇。對于細枝末節,可以短信、QQ聊天回復;對于舉足輕重的問題,則須以郵件等正式的方式。
工作事務的管理不可能一勞永逸,但當我們具備在特定時間做正確事
情的能力后,將會發現一切都變得條理化,無需左右徘徊,顧慮擔憂。生活中有許多技能是相通的,如果我們能夠把科學研究工
作做到盡善盡
美,那么其它事情也自然水到渠
成;倘若我們不能致力于使科研工作卓有成效,那么我們在其他方面也難以實現高標準的目標。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 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