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生活隨筆(一)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5-04 11:15:57/ 個人分類:研究生
研究生的生活即將完成三分之二,突然間想寫些什么做一個階段性的標記。思考的東西很多,首先還是從自己的試驗(換一個有高度的詞“科研”可能聽起來
會更舒服)談起吧。 (1)2008年入學初接到老師課題的安排(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便又開始了酶解蛋白質的熟練工作,鑒于“多
年”的經驗該部分進行的較為順利;
(2)生物活性測定這一部分 我負責的是降壓肽的活性測定及穩定性的內容,而對于活性測定的方法具體參數國內外研究學者沒有共識,所采用的方法也各
不相同(有紫外法、熒光法、高效液相色譜法及毛細管電泳法等),在這云上霧繞中我苦苦獨自摸索了近三個月。這其中日本的一位學者給我的幫助最多,我們通過
E-mail 進行交流,該學者給我發了一些在他研究過程中的一些有價值的文獻(其中有一些日文文獻,本人實在看不懂,但很感激這位先生),在這期間我也
給很多國內的一些教授發過郵件,但都石沉大海。在這一點上,我覺得國外的學者比國內的要好的多,他們將論文發表后會同時自覺地承擔起讀者的一些問題的解
答,或者說更有大家風范,能夠將一些知識傳授給讀者,尤其是對自己研究感興趣的同行;
(3)活性追蹤式分離純化 在為活性測定方法而苦惱時,為了提高效率同時進行了分離純化的研究,算是雙管齊下吧(主要是為了交差,國家863課題
每年十月分左右就要交執行報告,有時一年要交兩次,簡直了........)。幸運的是在活性方法建立后,很快也純化了一批樣品,更幸運的是其中一組樣品
有較高的活性,在這時我看到了一線希望,但與目前國外的相關研究而言差距還是有的。按照既定的計劃是打算進行進一步的分離純化的,無奈囊中羞澀,此乃屠龍
之術。而后冥思苦想中產生了一個good idea.結果成功了。經過數次的投稿-被拒中掙扎,最后終于發表了一篇文章在
FOOD CHEMISTRY 上 ,影響因子3.183(近五年平均值);
(4)后續 我深知在這一領域我們所研究的深度與國際還是有差距的,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做,不是一個人能完成的,更不是三年五年所能完成的。
若要想把該研究多大做強,我們的路還很長也跟艱巨。談到這里“團隊”這個詞不覺彈出“團隊”,在這個世界不說想成就一番事業,就是生存也需要
team work .而我們團隊從何而來,我覺得我們團隊的中堅力量來自于我們的老師、同學(主要是大學和研究生階段),因為高校里近距離接觸讓我們以
后的協調配合的更默契(志同道合)。所以我覺得在我們大學尤其是研究生階段的同學將是我們的事業的伙伴,值得信賴的同行。我們應把眼光放遠,把追求提高,
這個世界的舞臺很大很大。就我們同齡人而言,國內各高校的從事
食品的80后的研究生及教師數字巨大,國外呢...更多的優秀人才....,所以相比而言,
團隊內而之間更多的應是互助協作。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 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