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研究生如何提高自主性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5-07 14:20:19/ 個人分類:學問之美

    科研工作中,研 究生需對自身的成長負責。但事實上,在導師不督促過問的情況下,很多學生會降低自我約束,樂于閑散。顯然,這是研究生的不良心態在作祟,若我們僅以任務心 態來對待學習和工作,那么便會喪失自身成長的自主性和完善自我的諸多良機。
     
          正所 謂,弱者坐 失良機,強者制造時機。沒有時機, 這是弱者最好的供詞。對我們的學習來說,機會無處不在。惠普公司前首席執行官費奧利娜曾發現:任何事情都能讓你學到不少東西,關鍵在于你是否選擇了學習。 把握學習的機會需要激發我們的主動性。而主動性源自何處呢?依靠內力,抑或外力?
     
          一位哲 人曾說:“首先,我們培養習慣;后來,習慣塑造我們。”習慣伴隨我們每個人,使我們的行為傾向于秩序性,不易打破;但一味遵循習慣,不愿跨出舒服的區域, 只能是種固步自封的心態。西班牙作家烏納穆諾曾言:當你開始依照習慣行事,你的進取精神就會因此而喪失。由此可見,懶惰的習慣是我們主動性最大的敵人,它 比天性更頑固。那么,我們該如何去除惡習,養成自主性呢?一靠制度約束、教育的陶冶(外力),二靠自己的努力和決心(內力)。外力再大如果沒有內力的執 行,效果也是不明顯的。如下圖所示,外界的各種力量在約束著我們的行為,但自我力量仍處于主導地位。


          在企業中也經常會有人問到:“如何讓員工自動自發地工作?”最好的答案便 是:“除去他們其它的替代方案。”在工作中我們需要培養自力更生的本事,同樣科研中自力更生的能力更是不可缺少,它是每個人經過自制、耐性與堅持,才能獲 得的后天特質。

     
           每天自省,認真思考:每天我們都需要認真思考:“我今天都做了些什么?還有哪些事情我還 沒有做?”在《別讓猴子跳回背上》一書中,作者論述了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是決定成敗的關鍵。這實際說明:每天的自行思考至關重要。實際上,成敗之間并沒有 嚴格的差別,關鍵在于每天的自我積累。
     
           用心做事,使自己忙碌起來:心理學家告訴我們,當你無事可做,你會覺得很沮喪。我們都有過類似的體會,當每天渾渾噩噩、無所事事 時,反而會覺得毫無意義,隨之而來的低落情緒會讓我們愈發無心做事。葉圣陶先生在《三四集·逃難》中有句心理描繪尤為傳神,書中言道“李先生這才透一口 氣,心里重又充實起來”,可見忙碌未必便會帶來不良情緒,相反,充實忙碌的生活使我們更容易產生自我價值的認可,賦予我們更貼近成功的優越感,充分享受到 生活的樂趣。
     
           刪繁就簡,按部就班:未完成的工作進度是否會讓你喪失進取心?古老的心理學原則,亦即斯金納所說的:“任何你所鼓勵的行 為,都會受到強化。”你是否發現愈是趕上進度,反而落后更嚴重呢?“趕上進度”并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對策,我們現在需要做的是心平氣和,把一切繁雜事務刪 去。當我們沉下心按部就班后,將會發現看似紛繁復雜的工作自己同樣可以應對自如、游刃有余。
     
           研究 生學會自力更生的過程,即是逐步擺脫依賴心理,逐步提高自主性的過程。著名教育家巴金說過,“成功教育從好習慣的培養開始”。研究生在學會自力更生的同時 征服舊有的不良習慣,將會開辟新的心靈道路。至此,我們的研究生生活也會步入一個嶄新的境界。

    TAG: 研究生自主性

     

    評分:0

    我來說兩句

    顯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Open Toolbar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