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博士論文寫作之研讀文獻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4-08 10:17:11/ 個人分類:感悟

      一般來說,一個博士生在入學后就已經確定了其博士論文所屬的領域或者方向,因為這是在報考和錄取時就確定好了的,除非入學后還要進行修改,而那是另當別論的。

      在第一年完成博士課程的學習并且取得應有的學分之后,就自然進入了文獻的收集和研讀的過程中了。文獻的收集及研讀對于博士論文來說既是一個開始,又是非常關鍵的。你過去沒有進行過研究,現在也沒有仔細研讀該領域中別人的研究成果,怎么也不可能搞出什么象樣的東西的。所以,在這個工作之前,你只可能是一張白紙,什么也沒有,什么也不知道,更不知道什么是該領域的前沿研究課題,也不會使用該領域中的常用技術,不可能只是這樣白版一塊就可以做出什么象樣的東西的。故論文在線學者提醒廣大博士生應提早準備.這是一個很復雜的工程,如果您確實沒有時間,您也可以找我們幫忙,給您省時省力,論文代寫質量保證過關.

      1. 收集文獻

      收集文獻可以從網絡,圖書館,書店和朋友同學那里取得。主要是要顯灰到一些(哪怕是只有一篇)該領域出現的“近期”的綜述性文獻,一般是不超過三年以前發表的論文。什么是綜述性文獻呢?一般來說,英文的綜述性文獻在題目上有“…..review….”(一般為較為通俗的綜述評論)或“survey”(一般為比較專業化的文獻綜述)這樣的字樣。綜述性文章的內容不是在研究一個具體的問題,而是在回顧,評論某個領域在最近或者過去的一段時間里的研究情況,并對于不同的研究者和不同時期的研究特點進行評論,最后還要為未來的研究方向以及創新的可能性作出預測。

      在綜述性文獻中,作者會羅列出大量的參考文獻,并且還要對這些參考文獻的相對重要性進行評說。你就可以根據這樣的評說和所羅列出來的文獻去進一步搜索更多的文獻,然后又從那里的參考文獻去找出更多的參考文獻,如此等等。這樣,沿著一條路線,你就可以在一段時間里,譬如,在一年以內,做到基本掌握該領域的研究情況了,也知道這個領域的前沿是什么了。

      另外的一種文獻收集方法是根據作者和關鍵詞去檢索。

      當然,即使在同樣一個領域里研究的問題還是很多的,可以事先帶著問題去搜索,如公司治理問題,可持續發展問題,經濟增長問題等。這就需要使用關鍵詞搜索法了。

      如何利用互連網搜索文獻?

      現代網絡技術的發展,使得人們可以更為便捷地獲取信息資源。在文獻搜集過程中,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常常可以事半功倍。

      利用網絡搜集資源大致有兩種:一是處于選題階段,還沒有論文方向,想找一個合適的方向來做,此時可以在網上搜索“review”“survey”等,閱讀一些文獻綜述,在其中尋找自己感興趣的方向;另一種是已經確定了大致方向,希望了解本研究領域的進展,此時應當請教這一領域的專家,搞清楚哪些人是這一領域的牛人,搜索他們的文章—— 國外的傳統,很多雜志要介紹某個領域的成就和進展,都會邀請牛人來寫綜述——只有知道哪些人是這一領域的杰出代表,才可能從這些人的著作中體驗這一領域激動人心的發展。

      網絡搜索技巧我也談一下:首先,谷歌肯定是一個很好的圖書館,它是全世界最大的搜索引擎,并且可以支持中文、英文搜索。如果你已經知道一篇文章的名字,不妨把名字輸進去看看——這里多說一句,因為國外的論文全文通常都是pdf格式的,所以不妨在輸入的論文名字前加個“[pdf]”,比如可以這樣 “[PDF]+A Survey of Corporate Governance”作為關鍵詞搜索,這樣就有助于限制你搜索的是pdf格式的論文全文,你可以很方便地搜索到公司治理研究四人幫LLSV(1997) 的《公司治理的一個綜述》全文。

      但是,Google搜索到的全文常常只是working Paper,沒有雜志的編號頁碼,因此在論文中引用有一定的不方便。我們要搜索已發表的論文也很容易,目前管理學院購買了EBSCO等外文數據庫,這些數據庫提供了大量的論文全文,90年代以后尤其是95年以后的文獻,基本上可以方便查詢。

      如果通過這些全文數據庫還不能查閱到所需要的論文,不妨把論文發表期刊頁碼記下來(方便引用),然后到Google上搜索其working paper。如果Google上還不能搜集到,那么還可以嘗試搜尋作者的主頁,也許上面會有,如果仍然沒有,還可以嘗試通過作者的郵件地址直接寫信索取。我的經驗,老外們是比較熱情的。如果這些方法都嘗試了還不行,最后還可以在EBSCO查閱國內館藏,請求幫助—— 一般地,比較經典的論文大多會有好事者放到網上,所以,嘗試以上各種辦法都無法得到某篇文獻,要么忍痛放棄,要么只有求助國外的朋友,或者從其他文獻中間接引用。

      搜集文獻還有一個值得提出的方面。國外論文發表周期較長,我們現在看到的論文,實際上可能是兩三年前的作品,因此要把握研究動態,最好還是看 working paper,這樣可了解別人現在正在研究什么。而且,你在博士論文開題時讀到的好的working paper,等你博士論文寫成,這個working paper大概也已經發表了,此時不妨再上網查一下其發表的期刊,將發表信息正式列如你的參考文獻,你的論文文獻注釋就會更規范,而且兼顧了注釋最新文獻的要求。

      2. 研讀文獻與讀書筆記

      其實,研讀文獻應該是與文獻的檢索過程同時或者是交錯進行的。在檢索到文獻的同時就應該開始進行文獻的研讀了,同時,在研讀文獻的同時就應該根據在閱讀過程中出現的新的檢索要求去檢索新的文獻,收集文獻是一個不斷反復進行的過程。

      所以是“研讀”而不是“閱讀”文獻,是要求在讀文獻的時候應該同時捕捉住產生的火花進行研究,而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閱讀過程,如進行新的模型的推導及用新的數據進行計算等。在看人家的文章的時候,要養成用“批判”和“懷疑”的眼光去思考的習慣,在讀到人家的判斷時,應該在自己的心中不斷地問著“是嗎?為什么?可能不是這樣的吧?”,同時試著去找相反的例子,還有在邏輯上進行深入的思考——這就是“研究”。

      根據我自己的經驗,在讀文獻的時候,特別是沿著一條固定的思路下去讀了許多文獻之后,很容易就出現新的火花和思如泉涌的情形。但是,過了之后,就容易把它們忘記了。因此,為了在后面寫作論文的時候可以充分利用前面在讀文獻的時候出現的新的想法和線索,為了不忘記它們。一般要采用做讀書筆記的辦法。讀書筆記的寫法是:

      (1)什么雜志,第幾期,什么地方有關于什么問題的什么論述,它對于我即將做的博論文有什么參考作用,或者我對于這個問題有什么自己的見解,可能會有什么貢獻等等。

      (2) 讀書筆記要進行分類,如分為數學模型方面的;實證研究方面的;中文文獻方面的;外文文獻方面的;數據方面的;純理論方面的;政策分析方面的;學術爭論方面的;案例材料方面的等等。

      (3) 重點分析或者精讀幾篇代表性的文獻;

      (4) 重要的是要寫心得體會;

      (5) 重要的數據要及時記下來;

      (6) 前面的過程可能有反復,自己的見解也會有變化的。

      在國內收集文獻,特別是收集外文文獻一般是有困難的;但是在北京圖書館就可以收集到與國外差不多同樣的文獻,所以,盡量爭取去北圖收集資料;但是,目前重慶大學圖書館也可以收集到相當多的外文文獻;泡圖書館是讀博士的必需過程,全世界都是如此,這個環節不可缺少。


    TAG: 寫作博士論文研讀文獻

     

    評分:0

    我來說兩句

    顯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日歷

    « 2024-06-08  
          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      

    數據統計

    • 訪問量: 6370
    • 日志數: 55
    • 文件數: 5
    • 建立時間: 2009-03-27
    • 更新時間: 2012-08-24

    RSS訂閱

    Open Toolbar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