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導師不做實驗的人大學白念了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3-01 14:00:17
導師不做實驗的原因是他沒時間做,他的課題組必須有他負責管理和搞錢,有其他人負責做實驗干活。為什么導師不在外面聘請人到課題組里負責實驗,而是要通過招生來實現呢?好多學生的理由就是:誰讓那么多人想讀博呀?我們又便宜又聽話,當然招我們來干活了。可別忘了用學生也有很多弊端,每三五年就換一拔人,實驗室都要重新教重新上手,我干嘛不多花點錢長期請一個人干這個?許多學生能給出的解釋就是:切,學校聘他做教授就是要讓他招學生的,他要是不招學生學校要讓他滾蛋。于是,學生的苦難,就是從導師、學校、乃至整個教育體制重重壓迫下的結果。其實這些人都是壓迫妄想癥。他要是不讀博到了企業,也會覺得受壓迫。他整個人生無論如何就是受壓迫,特別可悲。
難道你們不想知道這種方式的設計初衷是什么嗎?這種方式是以“培養學生”的口號而設計的哦?你們體會不到你們在受到培養么?你們知不知道到底要培養你什么?你以為要培養你什么?我覺得一方面有大量的學生完全沒有答案,另一方面導師和整個中國研究生培養制度也沒有給出正確的答案。本來按照設計的初衷教授個人業務的發展和培養學生之間是不矛盾的,但事實上二者矛盾的情況在很多課題組里都存在(但我沒親眼見過,我只是發現網上有很多人的抱怨體現了這種矛盾)。所幸我所在的課題組和我的導師基本體現了這種培養方式的設計初衷。
首先這種方式并不是一個除了培養學生之外什么其他產出都沒有的方式。為什么很多人會覺得應該使用一種“全心全意”地培養教育,沒有“雜念”的方式呢?因為他們大學都白念了(很多二流大學也是白建的)。他們(包括那些二流大學)還停留在高中的方式。高中的方式就是純粹“培養”你,純粹就是上課,你是主角兒。(我聽說有的大學還要強迫本科生上晚自習,班主任監督點名。)但研究生不是,尤其是PI制度下,課題組是一個團隊。你受培養就是通過在這個團隊里負責你的部分,加上導師和你之間的交流而受到培養。具體不同的團隊,管理制度和文化會有所不同,你在受培養的結果也會打上這樣或那樣的烙印。但最終結果總歸是:你形成了基本的獨立執業的能力。有些東西你做過,例如實驗方案的制定和落實;有些東西你見過,例如成功的實驗室管理;有些東西你和你導師請教過,例如科學見解科學思想,學科發展趨勢分析等等。但請注意這一整套制度并不是全部只由學生受益的。這不是高中!誠然導師有好有壞,課題組有好有壞,但評價的標準也應該以團隊的整體來評價,你的豆腐是被人吃定的了。出來社會,你如果覺得有什么事情是圍繞著你來設計而執行的,那我只能罵一句:可悲的獨生子女!
相關閱讀:
- [轉載]如何讓功利化不再要大學的命 (notrjhn, 2010-2-05)
- ZZ 和導師的相處之道:談自己的一個體會 (ccf335, 2010-2-08)
- 大學要有活力 關鍵要給年輕人成長的空間 (popshengu, 2010-2-11)
- 創建“一流”的大學 (HEC_css, 2010-2-13)
- 大學行政化被指五宗罪(轉載) (感悟人生, 2010-2-16)
- 做實驗,看文獻,寫論文經驗 (entd_jps, 2010-2-21)
- 研究生導師招學生默認的等級次序 (mingdongmmw, 2010-2-26)
- 導師的科研觀決定學生的畢業與否及發展 (OSRCC_REE, 2010-2-26)
- 不做實驗的老板和不拼刺刀的將軍 (gitde, 2010-2-27)
- ZZ 我的感受——選導師 (uytdo, 2010-3-01)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 大學實驗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