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健康,不完全是一件私事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1-07 10:11:05

      生活中,有的人常抱著這樣一種心態:身體是自己的,生病了,痛在自己身上,苦由自己承擔,所以健不健康完全是個人的私事,與別人無關。有了這個冠冕堂皇的理由,這些人就毫無顧忌地透支健康,吸煙、喝酒、熬夜、不鍛煉,對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嗤之以鼻。然而,健康,并不完全是自己的私事,也不完全是可以任意揮霍的私有品。

      “保持健康是做人的基本責任。”這句話一針見血地指明了健康的多重性。作為一個社會成員,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與他人產生聯系,所以個人健康當然也與他人密切相關。人生病了,首先牽扯到的就是家人和朋友。其實,包括慢性病在內的許多疾病都是和家庭有關的疾病。因為一旦有家庭成員被診斷為某種疾病,需要長期治療,整個家庭的生活都可能會因此受到影響。照料病人,會占用家人的大量時間精力和金錢,還有可能會使家庭成員陷入焦慮、恐慌、不安之中,甚至會影響家庭和睦,影響家人的正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以許多人都害怕的癌癥為例,資料顯示,給予癌癥患者護理的家庭成員中,70%是配偶、20%是患者的子女、10%是朋友或其他人員,無數家庭因為癌癥而陷入痛苦絕望之中。試想,如果一個正常的家庭中男主人病倒了,老人靠誰來照料,妻子要承擔多大壓力,孩子又怎么能健康地成長?

      同樣,個人健康對集體、對社會也有很大影響。對單位集體來說,倒下一個人,就會給其他人增加工作負擔,影響整個團隊的運作;對社會國家來說,多一個病人,就多一份藥物、治療和護理投入,就會增加一份醫療負擔,多消耗一部分社會資源,少一份社會貢獻,甚至會有意無意地客觀對社會造成破環。一項關于失眠的調查就顯示,車禍中有35%是由于司機有睡眠障礙所導致。因此,個人健康并非完全是私事。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關注自己的健康,不僅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家庭、對社會負責的表現。

      更重要的是,現在威脅國人健康的最主要是慢性病。慢性病是治不好的。現在每十個死去的中國人中有八個是給慢性病殺死的。而慢性病的健康危險因素肥胖、吸煙、不運動都是會傳染的-通過生活方式和社會網絡傳染。美國新英格蘭醫學雜志2007年7月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就發現,哈佛教授追蹤12,067人30多年,發現朋友肥胖,肥胖的機會增加57%,兄弟肥胖,機會增加40%,夫婦一方肥胖,另一方肥胖的機會增加37%。因此,每個人都對自己的健康負責,也是對家庭,對社會的負責。這是21世紀文明社會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和責任。

      健康不單純指的是沒病。世界衛生組織給健康的定義是:“一種軀體,精神和社會適應的完美狀態,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虛弱。”健康是生理、心理、社會、環境的和諧統一。正因為如此,21世紀文明的一個新趨勢就是每個人都對自己的健康負責任,科學地管理自己的健康,即通過科學,找到和去除/減少健康危險因素,使我們每個人都能活得更好,更長,更有意義。健康危險因素就是增加得病和死亡機會的因素,包括生物、心理、社會、環境各個方面。 對個人生活方式進行正確指導,如何合理利用各種醫療服務以及理性應對壓力,調整心態等都是科學應對健康危險因素的健康管理方法。

      高爾基說:“健康就是金子一樣的東西。”希望每一個人都不要到了失去健康時才明白健康的寶貴。關注健康,維護健康,促進健康,利國、利民、利己,何樂而不為?!


    TAG: 健康

     

    評分:0

    我來說兩句

    顯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Open Toolbar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