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健康殺手”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09-15 14:33:49/ 個人分類:生活
十大“殺手”布滿你周圍




也許是生存壓力使得我們沒時間留意,也許是限于經濟窘迫無奈何,也許是懵懂無知才無畏,也許是集體無意識的從眾 心理使然,也許是工業文明進程的步履匆匆……我們時常在受著外部不良環境的種種傷害,時常在為此付出青春、財富、精力甚至寶貴生命等沉重代價。可以肯定地 說,真正綠色意義上的健康生活,對廣大普通百姓來說,目前還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
十大“殺手”布滿你周圍
按照生物學原理,哺乳動物的壽命是其生長期的5至7倍。照此算來,人的壽命最短100歲,最長175歲,平均壽命應該是120歲。反觀古往今來的天下眾生,有誰活到了大限,享盡了天年?
不僅如此,有資料表明:在中國,現在得絕癥、過勞死、亞健康的人在增多;乙肝感染人員已占到總人數的10%;青少年鉛中毒已逾30%;自殺人數每年28.7萬,另有200萬未遂;抑郁癥的終身患者達到5200萬;癌癥患者每年以3%的速度遞增; 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攜帶者100萬以上;性病患者200萬以上……原因何在?因為我們周圍布滿了“殺手”!
這些“殺手”像魔鬼一樣冷酷無情,無孔不入。天天在惡化著我們的健康,破壞著我們的情緒,斷送著我們的未來。為此,許多人病魔纏身,痛不欲生;許多人傾家蕩產,妻傷子痛;許多人英年早逝,不得善終。
因此,認識并防范這些“殺手”,已成為當代人幸福健康的必修課。
第一大“殺手”污濁的空氣
大家知道,空氣的潔凈對于人類的健康是至關重要的。然而,恰恰在這一點上出了大問題。國家環保總局2006年發 布的《年度報告》顯示:2005年國家監測的522個城市中,有39.7%的城市處于中度或重度污染,56.1%的城市達到二級標準,只有4.2%的城市 達到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一級標準。這就是說,我們近一半城市的空氣質量是明顯不適人們居住的,另一多半也只是勉強的。
大氣污染物是什么呢?據專家講,主要是有害氣體和顆粒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碳氫化物、光化學煙霧,等等。這些染物源,主要是燃料的燃燒和工業生產過程所排放的氣體所致。如鍋爐、汽車、煉油、冶金、采礦等工業排放的污染物。
大氣污染進入人體,有些是通過人的呼吸,有些是附在食物上或溶于水中被人食用,有些是通過接觸或刺激皮膚。其 中,通過呼吸是主要的途徑,危害也最大。根據吸入程度,可使人慢性中毒、急性中毒甚至致癌。即使大氣中污染物濃度不高,但人體成年累月呼吸這種污染了的空 氣后,也會慢性中毒,不僅能引起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氣腫及肺癌等呼吸道和肺部疾病,還可對心血管系統、肝等產生危害,嚴重的可奪去人的生命。我 國有近30%的兒童鉛中毒,就是因為汽車尾氣等排放的鉛散到空氣中造成的。
通過自然界的循環,大氣原本有一定的自凈能力。但到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后,現代大工業迅速發展,排進大氣的污 染物量大大超過了大氣的自凈能力,致使全球大氣漸漸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局部地區已經造成十分嚴重的后果。1952年12月5日至8日四天時間里,英國 倫敦無風有霧,工廠里的煙囪和居民取暖排出的廢氣聚集在空中久久不散,結果煙塵和二氧化硫濃度加劇,致使4000多人傷生。
在我國,煤炭在能源消費中的比例已占到70%左右,成為影響大氣環境質量的主要因素。“十五”期間,我國煤炭消 費量增加了8億多噸,其中火電行業增加了5億多噸,但脫硫機組裝機容量的比例只由2%增加到12%。2005年全國二氧化硫排放總量高達2549萬噸,居 世界第一,比2000年增加了27%。“十五”計劃確定的削減目標沒有完成。盡管酸雨污染范圍基本穩定,但重酸雨區的污染程度在進一步加重。酸雨頻率大于 40%的城市比例,由2000年的52%上升至2005年的63.9%。
步燃煤之后,機動車尾氣排放也是大城市空氣污染的重要來源。據有關部門統計,目前我國汽車保有量超過4000萬 輛,其中氮氧化物排放量已占總量的50%,一氧化碳占85%。此外,工業粉塵、地面揚塵、建筑工地沙塵、土壤風蝕塵等都對空氣中顆粒物濃度有較大影響。可 以說,中國大多數城市的人口生活在可吸入顆粒物超標的環境空氣中,尤其是人口超過百萬的特大城市。
仰望天空,我們充滿著無奈。大氣無處不在,而我們又須臾不可離開。人可以三五天不吃飯不喝水,卻不能一分鐘不呼吸。盡管人們已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并在采取改進措施,但“病去如抽絲”,要想凈化已經污染的大氣,絕非一件容易的事。
第二大“殺手”劣質的水源
在貌似平靜的生活中,經常上演著沉重的悲劇。
河南省沈丘縣周營鄉黃孟營村,1990年至2004年間共死亡204人,其中癌癥105人,占死亡總人數的 51.5%。該村殘疾和育齡婦女不孕人數也很多。無獨有偶,廣東省翁源縣上壩村,在1986年至1999年死亡的250人中,癌癥患者高達210人,占死 亡總數的84%。村中多數人肝功能異常,以至報名參軍的青年,竟然無人能體檢合格。有報道說,在江西樂安河沿岸,出現了10多個癌癥村……
是什么原因導致這可怕的結局?經有關專家研究發現,是水出了問題。這些村民飲的都是嚴重污染的水。
如同空氣一樣,我們終日飲用的水也早已不再純凈。
多年來,隨著國家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凡是液體類的污染物,我們都盡情地向水中排放,以致江河湖泊和地下水都不同 程度地遭到了污染。2006年中國環境綠皮書指出:我國有70%的江河水系受到了污染,而流經城市的水流90%處于嚴重的污染狀態。國家發布的監測報告顯 示:在重點城市當中,有14%的城市水質不達標;在重點城市的總需求水量中,32%總量不達標;在農村,有34%的農民飲用不合格的水。國家環保總局局長 周生賢說,全國至少有3.2億人的用水不安全。
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表明:全世界80%的疾病、50%兒童的死亡是由飲用被污染的水造成的;全世界有 18億人飲用污染水,其中有12億人因此患上多種疾病;全世界每年有2500萬兒童死于飲用被污染的水引發的疾病;全世界因水污染引發的霍亂、痢疾和瘧疾 等傳染病的人數超過500萬……
醫學研究證明:人體內的水每5至13天更新一次,如果占人體比重70%的水分是潔凈的,那么人體內的細胞也就有 了健康清新的環境。否則,就會嚴重危及到人體健康。因為污染的水里含著許多十分有害的化學物質,如三氯甲烷、熒光物、鉛、鎘、氟、大腸桿菌、沙門氏菌、溶 血性球菌等上百種看不見的有害物。
水污染可造成的主要疾病有:
癌:科學研究發現,癌癥就是有害物質在人體內長期積累而損害了細胞組織,從而造成急性惡化;癌細胞的擴散也是通過細胞體液來進行的,其它的疾病、炎癥等也是由于細胞內水的有害物質引發的。
心腦血管硬化:長期飲用不潔凈的水,有些污染物就會沉淀在血管壁上,加速了心腦血管硬化。高血壓、心臟病、腦血栓等疾病,和長期飲用不潔凈的水都有直接的關系。
氟中毒:長期飲用高氟水,可導致人體骨疏松和軟化,使人彎腰駝背,嚴重的還可喪失勞動能力。兒童7至8歲之前,會使牙齒表面失去光澤、發黑脫落,一旦形成將殘留終生。
消化系統的病:如腸胃炎、腹瀉、泌尿系統感染、膽囊炎、傷寒、副傷寒、細菌性痢、溶血性黃膽病。飲用超標重金屬的水,還會引發的一系列疾病:如肝炎、腎病、神經痛、麻風病、神經炎、骨骼變形,腰背痛、中毒、紅血球病、痛風等。
水是生命之源。可在很長的一個時期內,我們沒有把它的潔凈與生命的健康聯在一起,以致才有了今天嚴重的后果。
第三大殺手室內的污染
在人們的心中,家不僅溫馨浪漫,更是干凈放心的。其實不然,家也是一個潛伏著多多致命“殺手”的地方。
有專家稱:現代人正進入可怕的以“室內空氣污染”為標志的第三污染時期。
在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2002年世界衛生報告》中,已將室內污染與高血壓、膽固醇過高癥及肥胖癥等,同被列為 人類健康的10大威脅。報告指出,全球近一半的人處于室內空氣污染中。現代人平均有90%的時間生活和工作在室內。室內環境污染已經引起35.7%的呼吸 道疾病,22%的慢性肺病和15%的氣管炎、支氣管炎和肺癌。目前,中國每年由室內空氣污染引起的超額死亡數已經達到11.1萬人,超額急診數達430萬 人次,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高達107億美元。
據統計,現代城市中室內空氣污染的程度比室外高出數倍。更令人擔憂的是,兒童比成年人更容易受到室內空氣污染的 危害。一份來自北京兒童醫院的調查表明,2006年在該院接診的白血病患兒中,有九成患兒家庭在半年內曾經裝修。專家據此推測,室內裝修材料中的有害物質 可能是小兒白血病的一個重要誘因。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全世界每年有10萬人因為室內空氣污染而死于哮喘病,而其中35%為兒童。
為什么會如此呢?因為在我們的室內,尤其是新裝修的室內,含有揮發性有機物,英語簡寫為TVOC。這是由一種或 多種碳原子組成、容易在室溫和正常大氣壓下蒸發的化合物的總稱。如甲醛、二甲苯、四氯化碳、三氯乙烯、四氯乙烯等等,約有300多種,可釋放出高濃度的有 毒氣體。它們主要來源于殺菌劑、壓縮品、硬木夾板、黏合劑、油漆、塑料、毛毯、裝潢家具、乙烯地磚,等等。人們吸入這些氣體后,就會引發各種疾病,其中包 括呼吸道、消化道、神經內科、視覺、高血壓等。
人們熟知的甲醛,是室內最主要的殺手之一。它是一種無色易溶的刺激性氣體,可經呼吸道吸收,其水溶液“福爾馬林 ”可經消化道吸收。如果長期接觸低劑量甲醛,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女性月經紊亂、妊娠綜合癥,引起新生兒體質降低、染色體異常,甚至引起鼻咽癌。高濃度 甲醛對神經系統、免疫系統、肝臟等都有毒害。甲醛還有致畸、致癌作用。長期接觸甲醛的人,可能引起鼻腔、口腔、鼻咽、咽喉、皮膚和消化道的癌癥。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夏青告訴記者:室內污染這么嚴重,是因為我們現在的絕大部分住宅及室內裝修還不是綠色 的。真正的綠色產品在目前成本很高。中國產膠會產生嚴重污染,但使用國外的綠色膠,價格要高出8倍以上,一般老百姓買不起。由此可見,長期以來在巨大的差 價面前,絕大部分老百姓并沒有選擇綠色環保,只能把健康寄托在僥幸上面。
不過,近年來形勢開始好轉。國家逐步加強了建筑裝飾等方面的監控工作,早在2000年就實施了環境標志認證,一批批綠色家裝產品開始面市,一批批污染超標的企業被淘汰出局。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環保意識的增強,可以相信,真正的綠色裝修最終將走進千家萬戶。
在健康與財富面前,畢竟前者是最重要的。
第四大“殺手”有毒的食品
有人預言:中國人將在20年內喪失生育能力。因為人們每天吃的含著毒素的食品在增多,日積月累,將會絕殺人體的生育能力。
無論這話是真是假,現在我們吃的東西已不再令人放心卻是事實。
近年來,在我國出現有毒食品的事件是很多的:從飲用工業酒精勾兌的白酒致死致殘,到食用變質豆奶導致數千名學生 中毒住院;從南京冠生園制造的“黑心”月餅,到用甲醛泡制的眾多水發食品;從涂抹有害礦物油的毒瓜子、毒大米,到添加增加劑的饅頭、花卷;從使用“瘦肉精 ”增瘦的豬肉,到用硫磺熏白的銀耳;從用激素催熟的草莓、獼猴桃,到農藥殘留超標的蔬菜;從用“毛發水”勾兌的毒醬油,到用石蠟做凝固劑的重慶火鍋底料; 從用豬糞浸泡的臭豆腐,到下水道淘出來的“垃圾油”……樁樁件件,令人不寒而栗。
與有毒食品作伴的,還有大量的不合格食品。像震驚中外的阜陽奶粉就是明顯的例子。這種奶粉不含蛋白質,沒有任何 營養,小孩吃了以后活活餓死。近年來,北京市工商局每月都通過網絡和報紙進行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每次都有數種乃至幾十種不合格食品被指令下架。2006 年3 月15 日,北京市有1141個批次的食品被下架,其中有348個批次是因為檸檬黃、日落黃等色素不合格,占了 30.5%,具體涉及到罐頭制品、牛肉干、肉松、話梅、果片、沙丁魚、山楂片等20 余種食品。食品專家表示:大量食用檸檬黃、日落黃等色素含量超標的食品,將會對腎、肝等造成嚴重傷害。
除此外,食物制作不衛生和吃法不科學的現象也大量存在。國家環保產品監督檢驗中心檢測部部長郭麗敏曾表示:近幾 年對一次性餐盒質量的監督抽查結果顯示,合格率僅在40%至50%左右。其原因主要是在生產過程中大量添加工業碳酸鈣、廢舊塑料和工業石蠟,造成重金屬超 標,最高的甚至超過了國家標準的160倍。
在城市大街小巷星羅棋布的中低檔餐館中,有許多無照經營、衛生不達標,一些服務人員身體攜帶著乙肝等病毒。國人 衛生防病保健的意識還不強,飲食結構少從健康角度考慮,過多食用煎炸食品如炸雞腿、烤羊肉串、炸薯條及洋快餐等。有人認為炸淀粉類的食物比較安全,但研究 發現,淀粉類食物煎炸后會產生“丙烯酰胺”,很容易致癌。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楊功煥教授在分析了過去50年中國人群不同死因的流行水平、變化趨勢后,發現腫瘤持續大幅上 升。特別是1991至2000年,所有腫瘤死亡率都有不同程度上升,總死亡水平上升了31%,其中肺癌、肝癌、乳腺癌分別上升了56%、40%和38%。 最后的結論是:多半腫瘤是吃出來的。全國政協委員、中日友好醫院中醫腫瘤科主任李佩文教授也認為:“人得癌癥,除了環境污染等因素外,有一半因素與飲食習 慣有關。”
這些有毒和不合格的食品的產生,原因很多,但有幾點是肯定的:作為生產方是利欲熏心,在拿人們的健康換取自身的 利益;作為政府相關部門是監管不力,致使經營者有恃無恐;作為消費者則是缺乏相關知識,防范意識差。如果這三個方面的問題都能克服,我國的飲食安全就能得 到真正保障。
第五大“殺手”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近幾年,不斷有商界精英、演藝界明星和教授學者等猝然辭世,他們的年齡都在35-60歲之間,已引起人們的高度關注。健康管理專家、中國協和醫科大學黃建始教授就驚呼:七成知識分子處于“過勞死”的邊緣。他認為,目前中國國民在透支健康。
中華醫院管理學會醫療衛生技術應用管理專業委員會(MTA)等機構,曾聯合做過一次“健康透支十大行業”社會調 查,結果表明:IT和企業高管(含民營企業主)人群中身體透支現象最為嚴重,其后依次為媒體記者、證券、保險從業人員、出租車司機、交警、銷售員、律師、 教師。
為什么會如此?可以說:都是不健康方式惹的禍。
隨著城市生活節奏的加快和工作競爭壓力的加劇,許多人從踏入社會時就開始采取一種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不吃早 餐,經常一天兩頓飯;“工作狂”,經常加夜班,每天工作十個小時以上;膳食結構不合理,每日吃新鮮蔬菜少,攝高蛋白、糖等東西多,導致肥胖、高血脂等癥; 每天吸煙20支以上;經常并過量飲酒;缺乏運動,導致心肺耐力下降,肌肉強度減弱和肌肉平均脂肪量增加;長期飲水不衛生,造成疾病感染;長期接觸有毒廢物 和傳染菌源;有病亂投醫、亂服藥、服錯藥;性縱欲、房事不節、吸毒、同性戀、個人生活不檢點等;不會調節自己的情緒,容易動怒,怨天尤人,焦慮自卑……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導致許多病癥提前,原本是老年、中年才可能得的,現在青年、少年都患上了。如心臟病、腦血管病、高血壓、胃病、腎病、糖尿病、肥胖病、高膽醇等。
大工業時代延續至今的“快文化”,使全世界40%的人患上“時間疾病”。許多人被工作的忙碌和焦慮所充斥,而把 自己的興趣愛好和休息時間放在次要位置,導致身心超負荷運轉,長期處于亞健康狀態。我們周圍不乏這樣的人:要買車、要買房、要出國、要讀MBA、要打敗競 爭對手、要消費、要事業成功……
其結果,許多人不到30歲,就已經開始丟這忘那,得了健忘癥;做事經常后悔、煩躁、悲觀;經常頭疼、耳鳴、目眩,檢查也沒有結果;明知這種狀況很不好,可一直想挺過去,想等事業平穩后再去休整。直到某一天,發現頑疾纏身不可逆轉時,才后悔不迭。
有專家認為:20年前的生活方式將決定你20年后的身體狀況。
據統計,發達國家每年約70%至80%的死亡原因是慢性病,而發展中國家也達到40%至50%。中國每年約有1000萬人死于上述與生活方式有關的慢性疾病。科學家指出,只要對上述行業和生活方式稍加干預,就可以使三分之一到一半的人受益。
因此,學會科學的生活方式,對于健康至關重要。
第六大“殺手”電子的幅射
現代文明帶來了許多副產品,電子幅射就是一個。
隨著越來越多的現代化辦公設備和家用電器進入室內,不僅產生空氣、噪聲等污染,也產生電磁波、靜電干擾、紫外線輻射等,對人體構成嚴重危脅。
英國一項研究證實,電腦屏幕發出的低頻輻射與磁場,會導致7至19種病癥,包括眼睛癢、頸背痛、短暫失去記憶、 暴躁及抑郁等。其中眼睛癢、干燥和酸澀時,眼睛只是處于功能性損傷的階段。但是如果這時還不注意保護眼睛,使眼睛繼續長期處于干燥的狀態,就會引起角膜上 皮細胞的脫落,造成器質性的損傷,嚴重影響視力。電腦輻射對女性還易造成生殖機能及胚胎發育異常。有關部門對武漢市200多名銀行系統從事電腦操作者調 查,結果顯示有
35%以上的女性出現痛經、經期延長等癥狀,少數婦女還發生早產或流產。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指出,孕婦每周使用20小時以上電腦,其流產發生率增加80%以上,并且還可能導致胎兒畸形。
前不久,臺灣的一項調查研究也顯示:長期從事與電腦工作有關的女性,比一般非電腦工作從業人員患乳癌的危險性要 高出43%。如果長期在電腦前工作,會增加乳癌的患病機會;停經前的女性又比停經后的女性患乳癌的幾率高。職業女性在生殖健康受到損害后,主要表現為月經 紊亂、妊娠高血壓綜合癥、絕經期提前、生育力下降、自然流產、新生兒低體重、先天畸形甚至胎兒死亡。
手機幅射也是如此。
有專家認為,近年來,我國城市腦癌發病率狂增,可能與手機的頻繁使用有關。WHO神經科學研究和培訓中心副主 任、全國中華神經外科副主委、復旦大學教授周良輔告訴記者:據上海30年的數據顯示,男性腦腫瘤的發病率增加了100%,而女性也增加了50%。而這30 年來,特別是近20年,正是手機這一通訊工具進入我國并逐漸普及化的時期。使用手機時電磁波可以進入大腦的說法已是無可辯駁的事實。因為使用手機時,人體 成了天線的一部分。有資料表明:在北京、廣州等地方,城市居民腦腫瘤發病率的增加近年來比農村明顯要高,且發病率增加與上海相近,這與城市的環境污染和手 機污染不無關系。
匈牙利科學家發現,經常攜帶和使用手機的男性,精子數目可減少多達3成,令生育能力下降。把手機系在腰帶或放在 褲袋,危害更大。該科學家對221名男性進行了13個月的跟蹤調查,對比了經常使用手機的男子與不常使用手機者的精子數量。研究發現,手機在待機狀態下也 可對男性生育能力造成損害。因為雖然手機不在使用中,但它也會不斷發射信號,與最近的無線電波保持聯絡。
熒屏也是殺手。電視機和電腦等熒光屏產生一種有可能致癌的有害氣體,其名稱叫溴化二苯并呋喃。有關專家試驗表明,一些電視機連續使用3天后,在房間內測得這種有害氣體的含量,相當于在一個十字路口測得的含量。
此類情形很多。有關專家發現,電磁波產生最多的地方是插電的電線。而我們為了方便,往往經常在手邊、床頭等不遠的地方置放一些電話、音響、吹風機等。
因此,如何防范電子幅射,也是我們保護健康必須認真面對的一件事情。
第七大“殺手”刺耳的噪音
我們到處都能感受到這個世界的喧囂:噪音。
不要說白天,即使是在深夜,它也能穿越大樓、穿越墻壁,來到我們的耳際。在都市,要想找一個靜謐世界,恐怕有點癡心妄想。
據專家測定,人如果要正常休息,外界聲音不能超過40分貝;要正常工作、學習,聲音不能超過70分貝;如果人長 期生活在聲音超過90分貝的環境中,就會對人體造成傷害。然而按此標準,全國約有三分之二的城市居民都生活在噪聲超標的環境中,且有逐年上升的趨勢。據有 關方面測定:我國大中城市中,交通干線兩側區域噪聲超標的城市達71.4%。至于在道路、工廠、工地、早市、商場、車站、居室、會場……等場所,普遍都超 過這個基本值,有的是兩倍三倍,甚至是四到七倍。
噪音有高低之分。高頻噪音是那種很尖利的聲音,隨著距離越遠或遭遇障礙物,能迅速衰減。而低頻噪音聲音分貝不高,卻遞減得很慢,因此能夠長距離直入人耳。不論是哪種頻率的噪音對人類的危害都是很大的。
損害聽力。有檢測表明:當人連續聽摩托車聲,8小時以后聽力就會受損;若是在搖滾音樂廳,半小時后人的聽力就會受損。
傷害人的心血管系統。我國對城市噪音與居民健康的調查表明:地區的噪音每上升一分貝,高血壓發病率就增加3%。長期受到噪音干擾會心跳加快、血壓上升,容易導致心臟病發作。
影響人的神經系統。噪音使人急躁、易怒,失眠、多夢、疲倦、頭暈、頭痛、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等。
弱化消化系統。噪音營養學家研究發現,噪音使人體中的維生素、微量元素氮基酸、谷氮酸、賴氮酸等必須的營養物質 的消耗量增加,影響健康;令人腎上腺分泌增多,產生惡心、欲吐、胃痛、腹脹、食欲呆滯等消化道癥狀;還可使人唾液、胃液分泌減少,胃酸降低,從而患胃潰瘍 和十二指腸潰瘍。
危害孕婦及胎兒。實驗表明:孕婦長期處在超過50分貝的噪音環境中,就會使內分泌腺體功能紊亂,并出現精神緊張 和內分泌系統失調。嚴重的會使血壓升高、胎兒缺氧缺血,可能導致胎兒畸形甚至流產。高分貝噪音還能損壞胎兒的聽覺器官,致使部分區域受到影響。影響大腦的 發育,導致兒童智力低下。
傷及嬰幼兒。嬰幼兒如果經常受噪音的刺激,會引起精神萎靡、煩躁不安、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現象,并使內分泌發 生紊亂,妨礙身心健康與智力發育。前不久,中央電視臺就報道了一件低頻噪音殺人的事件:北京的富貴園小區因樓底有高壓水泵房,導致樓上好幾家住戶受到其干 擾。尤其一樓的一家新婚住戶,因妻子懷孕受到低頻噪音的危害,導致新生兒出生后9天就不幸夭折。經醫生檢查,居然在噪音的刺激下,患上了心臟病、耳聾、失 明等,事發后被賠償30多萬元了事。
危及視力。現代醫學證明,噪音誘發眼病。尤其是嬰幼兒的眼睛器官嬌嫩,更易受到傷害。現在越來越多的嬰幼兒需要配戴眼睛,噪音是重要的誘因之一。
……
縱觀我們的現實生活,誰又能一下子消滅噪音呢?
看來,如同其他“殺手”一樣,噪音已成為一劑我們人類不得不服用的慢性毒藥。
第八大“殺手”成癮的香煙
我們的人類就是這樣的愚蠢:
明明知道煙草有害,卻偏偏吞云吐霧去吸它;明明知道煙草巨額利潤背后,是增加醫院的巨額利潤,卻想方設法在擴大制造它。
根據世衛估計,目前西太平洋地區煙民占了全球
1/3,每天至少有3000人死于吸煙。男煙民、小煙民和年輕女煙民數目的增幅都居全球之冠。全球煙民現為13 億左右,預計其中半數,將會因為吸煙所引起的疾病而早死;假如新煙民增加的趨勢持續,死于吸煙的人數將會在2020年升至1000萬人,當中70%為發展 中國家人民。吸煙總人數,則將會在2025年前升至17億。
中國更不容樂觀。國家衛生部2006年新聞發布會顯示:中國的煙草產量相當于世界7個最大煙草生產國的總和,每 年銷售的香煙高達1.6萬億支,國人消費的香煙約占世界1/3,煙民人數已逾3.5億,初次吸煙者平均年齡為19.7歲。中國男性吸煙者中,高學歷者所占 比例較高,其中,醫生和教師的吸煙率達50%以上,是世界上男醫生吸煙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吸煙已不僅是成年人的事,也早波及到中小學生。有關資料顯示:北 京市煙民已突破310萬,其中大、中、小學生吸煙率達6.8%。
吸煙受害的不止一人,它所產生的煙霧在空氣中降溫并發生化學反應,這使旁人被動吸入的煙霧有更多的有毒物質。而被動吸煙的人數更為龐大,可大到數倍、十幾倍甚至幾十倍。
對于吸煙的危害,科學家們早就有定論。醫學報告指出:煙草依賴是一種疾病。煙草是含有大量尼古丁、致癌物質及其 它毒素的致癮性植物,它容易導致癌癥。每天吸煙在40支以下的人群,發生肺癌的是不吸煙者的7倍;每天吸煙在40支以上的人群,發生肺癌的是不吸煙人群的 24倍。據WHO(世界衛生組織)的估計,每年約有500萬人死于吸煙導致的肺癌,其中有100萬人發生在中國。吸煙還容易引發冠心病,因為一氧化碳可使 血中含氧量下降,增加心臟負擔,尼古丁可使血壓升高,二者聯合可致動脈粥樣硬化;還可造成慢性阻塞性肺病,主要是咳嗽、痰多、肺功能下降,最后造成慢性呼 吸道阻塞。此外,吸煙還可能導致陽痿。前不久,英國科學家最新公布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香煙會“吸走”男人的陽剛氣。吸煙的男人受陽痿困擾的幾率要比不吸 煙的男人高出40%。吸越多的煙,就越容易出現這一問題。就算是每天吸煙少于20支的男性,陽痿的危險也會比不吸煙者增加24%。
面對殘酷的事實,奇怪的是卻沒多少人怕它,包括政府及廣大的個體群。甚至有人提出“禁煙影響經濟”的怪論。中國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楊功煥教授沉痛地告訴記者:“煙草給社會帶來了沉重負擔,一個明顯的證據是醫療費用的增加。煙草行業稅收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已經消融 在醫療、勞動力損失等社會支出之中。”
現在的問題是,由于千百年來的社會積習,居然沒多少人愿承認煙草依賴性是一種疾病,卻有許多人認為“吸煙的男人很男人”。如果這個觀念不改變,恐怕煙草會一直陪伴人類自我內耗到永遠。
請牢記一位跨國煙草公司大老板的話吧:“我們生產香煙但不吸煙,香煙是為窮人、愚昧的人、無知的人生產的。”
第九大“殺手”有毒的服裝
如果說一些食品、居室等有毒大家都信,說我們穿的服裝會有40%含毒或不合格,許多人會感到驚愕。
2006年,國家質檢總局組織力量抽查了重慶、江蘇、上海等10個省、直轄市的100多家大型生產廠家和銷售企 業,總合格率只有60%。去年,中消協曾對純棉免燙襯衫甲醛含量進行過比較試驗,所涉及的29個品牌樣品中,部分產品甲醛含量較高,免燙徒有虛名,其中寧 波奉化市某企業生產的羅蒙R572全棉免燙襯衫,甲醛含量高達418mg/kg,遠遠超過我國正在制定的貼身服裝甲醛含量≤75mg/kg的限定。北京市 消協在對24種針織童裝進行染料、顏色、甲醛含量對比試驗時發現,一些針織童裝染料色牢度較低,有6種針織童裝甲醛含量較高,最高的超標近兩倍。
外國的名牌也不見得放心。2006年中旬,浙江省工商局對杭州市幾家知名百貨商場進行了一次專項抽檢。結果顯 示,在37個批次的國外知名品牌服裝中,有22個批次在PH值、色牢度等、含甲醛量等安全指標方面存在問題,不合格率達到了59.5%。抽檢涉及到10個 響當當的國外品牌,如鯊魚牌的T恤衫、都彭牌的西褲、雨果·博斯牌、博柏利牌的夾克、雅格獅丹牌的男褲、菲杰牌女褲等等,主要來自意大利、法國、英國、葡 萄牙、土耳其、馬來西亞等13個國家和地區。該省紡織測試中心副主任翁宏力告訴記者說:“這次服裝抽檢,不僅發現有的生產商在布料上弄虛作假,更嚴重的是 一些服裝的安全指標達不到國家強制性標準。這些不合格服裝價格還貴得要命:一條褲子要賣到1000多元,一件外套則要4000至5000元。”
在上述各種抽查中,都是在正規商場里的“正品”,那些假冒偽劣產品就更危險了。
為提高服裝的安全性,從2005年1月起,我國就出臺了《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將 紡織品分 為A、B、C三類,分別指嬰幼兒用紡織品、直接接觸皮膚紡織品、非直接接觸皮膚紡織品,并對服裝的色牢度、甲醛含量、染料、氣味、pH值等5項健康安全指 標作出了詳細規定,并要求所有上市服裝,均要要標明“GB18401—2003”的標志。可兩年多過去了,情況如何呢?據福建省有關部門調查:多數中低檔 服裝,都沒有按新國標要求標注產品安全類別,就連“威克斯”、“雅克龍”、“金牌浪漫”、“捌牌”、“小綿羊”、“登騎鹿”、“鳳都”等在國內馳名的品牌 服裝,也沒有“GB18401—2003”標志。
據業內專家解釋:生產企業在面料生產的過程中,往往加入了大量含甲醛的染色助劑和樹脂整理劑,其目的是為了使衣 服不起皺、不縮水、不褪色。如果穿上這樣的衣服,甲醛會慢慢地釋放出來,被人體吸收;廣泛應用于印染的偶氮染料,在合成過程中所剩余的某些芳香胺中間體, 對人體也具有致癌作用;紡織品中可能殘留的重金屬汞、鎳、鉻、鉛以及砷等,不僅會減弱人的免疫功能,還會引起慢性中毒,傷害人的中樞神經。
說起來很可怕,但更可怕的是國人的意識。人們普遍對服裝有毒無毒不太重視,也缺乏這方面的常識。購買時,只是看樣式、顏色、大小和價格,一般不問安全與否。
由此可見,真正綠色服裝的實現與安全意識的形成,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第十大“殺手”隱形的病毒
病毒傳染由來已久,人類算是飽受其禍。
天花病毒存在了幾千年,其傳染性之強、肆虐范圍之廣、死亡率之高,可謂使人“聞之喪膽”。尤其到了16至18世 紀,該病毒幾乎占領了世界各地,使超過60%的全球人口遭受到致命威脅。鼠疫也是如此。首次大流行發生于公元6世紀,疫情持續了五六十年,流行高峰期每天 死亡萬人,死亡總數近一億人;第二次大流行發生于公元14世紀,持續近300年。這次大流行僅在歐洲就造成2500萬人死亡;第三次始于1860年,至 20世紀30年代達最高峰,總共波及60多個國家,死亡達千萬人以上;2002年肆虐于我國的非典,也曾引起全國性恐慌……
醫學研究表明,無數可傳染的病毒就在我們的身邊,許多病毒還都有一定的潛伏期。等你發現時,往往已經晚了。據官 方統計,我國約有1.25億人在各種互相傳染中攜帶上乙肝病毒;在全世界,AIDS病例有500多萬,HIV感染者已超過2000萬人,每天還約增加 600人。有專家認為中國HIV感染者也逾百萬。此外還有被霍亂、性病、狂犬病、禽流感、肺結核、流行性乙型腦炎、流行 性感冒、包蟲病、傷寒和副傷寒等傳染的人,在世界和中國都有相當可觀的數量。
病毒的傳染方式非常多。有的經飛沫傳播,如患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行性感冒、百日咳等的病人,通過呼氣、大聲說 話、嚎哭、打鼾、咳嗽、打噴嚏時,就可將病原體傳給附近的人。有的通過塵埃傳播,如結核桿菌、炭疽芽孢等病毒,干燥后成為塵埃,落在衣服、床單、手帕或地 板上,健康的人接觸后就會被傳染。有的通過接觸傳播:如性病、愛滋病、狂犬病等,許多都是與帶有病毒的客體進行直接接觸而被傳染的。有的可通過水傳播……
總之,許多病毒不僅傳染途徑多,而且分布極廣。人體、動物、物體、空氣、水源、土地、食物等都能成為它的載體,稍不留意就有可能被傳染,叫你防不勝防。
因此,遠離染性病毒,應成為我們健康生活的一個重要警示!
結束語
事實上,我們面對的不僅這十大“殺手”,還有光幅射、美容危害、不良情緒以及許許多多我們尚未發現的“殺手”。
無數生命的代價在昭示:許多人表面上是死于疾病,其實在很大程度上是死于無知。無數惡性的循環在上演:許多人年輕時拼著健康掙金錢,年老時卻拼著金錢買健康。
社會是愈加文明先進了,可自然環境卻是在每況愈下。相較遠古先人們,我們什么都好,但卻享受不到他們先前那種純 凈的自然文明。可以說,遠古祖先相較我們,接觸到的大自然絕對要美麗得多,看到的珍奇動物種類要多得多,呼吸的空氣要純凈得多。這是百多年來工業文明進程 帶給人類的最大敗筆。在不遠的可以預見的將來,我們會付出更加沉重的代價;如得不到有效遏止,人類所創造的文明有可能毀于一旦。這絕不是危言聳聽,許多證 據表明:我們已經很長時間走在這條自毀的路上。
好在人類開始覺醒,雖然有點遲,但還來得及。反省并糾正自己的過失,正是人類自身的優點。只要我們迅速行動起來,一定能夠喚回那種久違的清風朗月和碧空白云。
僅次于長江、黃河的松花江幾十年來也歷經劫難,尤其是2005年年末那場化學污染后,更是給人一種不勝憂心的痛感。遠遠望去,浩淼依舊,清澈不再,只見濁浪滾滾,時不時有白沫飄來,仿佛是一曲曲哀傷的淺唱。
蕓蕓眾生之上的天空總是灰蒙蒙的時候居多,這是人類造就現代工業文明中的最大敗筆。
北京的護城河雖經多年治理,但仍然泛黃泛黑,與周圍綠地難以匹配。
有專家稱:現代人正進入可怕的以“室內空氣污染”為標志的第三污染時期。
北京地鐵的宣傳畫天天在警示人們:科學的生活方式是健康的基本保證
不合理用藥每年造成三分之一患者死亡
英國一項研究證實,電腦屏幕發出的低頻輻射與磁場,會導致7至19種病癥。
汽車已成為城市噪音的主要制造者。有人作過統計:在北京的二環上,每分鐘平均的車流量是133輛。照此算來,每天至少有19萬臺發動機在二環上呼嘯而過。
煙草有害雖然人人皆知,但四處的招牌卻總是“理直氣壯”,格外醒目。
我們所穿的服裝含毒或不合格比例很大。據抽測:中國品牌至少在40%以上,外國品牌達到了59.5%,那些不見經傳的雜牌服裝更高。
無處不在的病毒已經讓人類顧不上“害羞”,越在大眾聚集的場所就越能看到此類的宣傳。
相關閱讀:
- 美國研究發現肥胖又健康并非不可能 (miracle, 2008-8-13)
- 科學家研究發現:喝水也能使人健康長壽 (miracle, 2008-8-30)
- GB/T 2930.6-2001 牧草種子檢驗規程健康測定 (vvyouttjean, 2008-9-14)
- GB/Z 188-2007 職業健康監護技術規范 (vvyouttjean, 2008-9-19)
- 中科院首發全球國家健康排行榜 中國居第十三位 (miracle, 2008-10-08)
- 不健康食品垃圾指數排名:可樂白酒營養價值低 (木偶人6, 2009-4-13)
- 美環保署稱溫室氣體威脅公眾健康 (木偶人6, 2009-4-19)
- “三位一體”整體推進中國乳業健康發展 (hongjingzi, 2009-7-24)
- 在感受秋爽氣息的同時,也要注意維護健康 (感悟人生, 2009-8-26)
- 家居健康,用水必修課 (健康千萬家, 2009-9-13)
標題搜索
日歷
|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1 | |||||||||
2 | 3 | 4 | 5 | 6 | 7 | 8 |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
30 |
我的存檔
數據統計
- 訪問量: 5614
- 日志數: 38
- 文件數: 10
- 建立時間: 2009-03-29
- 更新時間: 2012-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