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實驗”與“實驗”的區別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1-05 11:08:13/ 個人分類:感悟

      翟保平兄點名要我談談“實驗”與“試驗”的區別。關于二者的語義學,我沒有仔細想過,所以只能泛泛而談。以下是我的一些簡單想法,有興趣的人可以深入探討。我一直認為科學是最重要的人文,哲學中最重要的是現象學和認識論。所以把這個題目放在“人文科學”中。

      語義學

      “實驗”與“試驗”在語義學上的區別大概是一個是experiment,另一個是test。上網去查一下,還真有很多人討論其區別。比如說在以下網址就有人給出了《現代漢語詞典》的定義:【實驗】為了檢驗某種科學理論或假設而進行某種操作或從事某種活動。【試驗】為了察看某事的結果或某物的性能而從事某種活動。

      《“實驗”和“試驗”的區別》:http://www.gmw.cn/content/2004-07/26/content_61246.htm

      英文中關于experiment和test的解釋是這樣的:

      experiment: a test under controlled conditions that is made to demonstrate a known truth, examine the validity of a hypothesis, or determine the efficacy of something previously untried. (在受控條件下為演示一項已知真理、檢驗假說的正確性或確定以前未試用過的某物的效能而做的試驗}

      test:a. a procedure for critical evaluation; a means of determining the presence, quality, or truth of something; a trial. (測試決定性評價的過程;為決定某種事物的存在、特性或真實性而采取的手段;試驗.) b. a basis for evaluation or judgment.(檢驗標準評價或判斷的根據.)

      演繹與歸納

      所以,“試驗”一般是為了確定某一具體的問題所做的事情;而“實驗”一般是為了嘗試確定某一系統的假設是否合理而做的事情。前者可能屬于比較常規的活動,而后者才真有嘗試新的和未知的東西的含義。

      從科學研究的角度說,“試驗”是演繹過程的終結點;而“實驗”是歸納過程的起始點。francis bacon在他的《新工具》一書中,就是明確地提出歸納法作為發現和認識自然現象的“新工具”,西方的近代科學革命真實建立在對歸納法的普遍應用的基礎上的。力求符合已知原理前提下的歸納是發現新的原理的最重要過程。系統的和嚴格的歸納訓練是培養科學家的最重要的過程。

      我個人的觀察是,國內的科學訓練,主要還是側重于演繹的方法和技巧訓練,而比較缺乏系統的和嚴格的歸納訓練。研究中人們也往往是理論先行,只要找到一些能夠說明已有理論的現象,就萬事大吉,并不重視嚴格和系統的實驗探索,對于新的現象總是習慣性地歸結于某個未知的偶然因素,結果新的發現總是擦肩而過。我個人的研究中,最注重的是系統“實驗”中的嚴格歸納,所以對于研究中的每一個異常現象都非常重視,一定要弄清楚究竟是屬于偶然的現象還是有規律的現象,然后對反復出現的新現象總結出普遍的規律。我們的新發現和新理論都是在這樣的基礎上得到的。

      在實踐中,我們是既要按照已知的原理進行“試驗”,又要嘗試對未知的現象進行總結的“實驗”。絕大多數的人,可能對“試驗”還有一點概念,但對“實驗”的思想卻缺乏了解。很多學生在研究過程中,總是希望做一些常規的和現成的“試驗”,可是研究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實驗”,需要對很多未知的可能性進行測量和試驗。

      比如說,福爾摩斯和法醫所作的事情,是探案,是“試驗”,是解決具體的問題和案件,而不是去發展新的犯罪理論和探案方法。不過,法醫學教授或刑偵教授做的事情,就是從各種案件和刑偵證據中去總結犯罪理論和探案方法。福爾摩斯可以從自己大量的案件中總結原理性的犯罪理論和探案方法,成為法醫學、刑偵或犯罪理論得學者。法醫學教授或刑偵教授也可以應用自己的理論去辦理具體的案件。兩者并沒有矛盾,研究和應用可以結合得非常緊密。這樣,“實驗”和“試驗”就沒有完全分離分離,演繹和歸納就得到了很好的結合。但二者在中國是普遍結合得不夠好的。

      doctor-scientist

      比如說,在美國有專門的將臨床實踐和醫學研究結合得很好的醫生-科學家(doctor-scientist)。而在中國幾乎沒有這樣的概念。因此,雖然中國具有世界上最豐富的病例,卻很難有重要的醫學發現。原因是一開頭處理病人的醫生就不會對病例進行仔細的檢驗和進行嚴格的研究記錄,他們的目標是治病,而沒有把積累和總結病例作為研究性醫學實驗的開始。

      我們的醫生因為訓練的關系,幾乎總是習慣性地把病理學檢驗當成醫療診斷的手段,而不作為是醫學科學研究和發現的起點。在醫學教育和研究中這種“實驗”和“試驗”分離的現象,實際上阻礙了我們醫學科學和臨床醫學的發展。

      物理化學分析化學

      在化學領域,那些從事分析化學的人主要是在作“試驗”(test),而做物理化學研究的人主要是在做“實驗”(experiment)。前者的主要目的是要進行化學的鑒定和分析,后者是要弄清楚化學現象背后的道理。分析化學中面臨的問題的原理都是清楚的,研究對象是具體的事物,所以是要把一致的普遍原理應用到具體的對象的分析中去;而物理化學中面臨的問題的原理是未知的研究對象,是要對一系列具體的對象抽象出普遍的原理來。前者主要是技術員做的活,后者是科學家做的活。

      當然,在具體的實踐中,分析化學和物理化學的活動其實并沒有那么大的分別,一旦新的實驗成功,就會逐漸成為新的試驗方法和流程,這是國際上普遍成功的經驗。中國化學界的問題,就是把分析化學和物理化學分得太清楚了。有趣的是,中國化學家往往會把國際上發展某一物理化學分析方法的人稱作分析化學家,而在國際上別人自己會認為自己是物理化學家,大家也把他當作物理化學家。中國化學領域中這種分析化學和物理化學分離的狀況,也對中國化學科學和技術應用的發展很沒有好處。

      結論

      偉大的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最有名和廣為引用的一句話是:

      there does not exist a category of science to which one can give the name applied science. there are science and the applications of science, bound together as the fruit of the tree which bears it. (從來就不存在一類科學可以被稱為應用科學。科學和科學的應用,就像果實和接觸果實的樹一樣,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其它louis pasteur語錄:http://www.brainyquote.com/quotes/authors/l/louis_pasteur.html

      科學和應用的有機結合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要讓受到嚴格科學研究訓練的人去進行應用的研究和開發,而不要讓那些對科學研究沒有理解的人去做應用。不是后者不可能做出一些應用,而是前者會做得更好和更有效。關于這一點,我在杜邦公司兩年多的經驗中有親身的體會。

      總之,讓沒有科學研究經驗和對原理性研究沒有什么理解的人去做應用,實際結果非常不好。這種體制會使得一個社會中理論和實際分離,演繹和歸納歸納分離,科學和技術分離,臨床和基礎醫學分離。結果是在科學和技術上,以及整個社會的各個方面,缺乏原創性,永遠跟在其它先進國家的后面。


    TAG: 實驗

     

    評分:0

    我來說兩句

    顯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Open Toolbar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