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半時間做實驗,一半時間看文獻。
千萬不能把時間全部消耗在實驗臺上。看文獻、看書、看別 人的操作、聽別人的經
驗、研究別人的思路,邊做邊思考。要學會比較,不要盲從。否則,會被一些小小的問
題困擾許久。
2.準備越充分,實驗越順利。
古人云,磨刀不誤砍柴工。前期的知識儲備、文獻儲備、材料準備、方法準備可以
避免手忙腳亂,充分的預實驗 使你充滿信心。一步一個腳印,就不必“從頭再來”。
不能容忍的是在開始的幾步偷懶,造成后面總有一些無法排除的障礙。
3.記錄真實詳荊
人總是有一點虛榮心的。只把成功的步驟或漂亮的結果記到實驗記錄里,是很多人
的做法。殊不知,許多寶貴經驗和意外發現就 這樣與你擦肩而過。客觀、真實、詳盡的
記錄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4.不要為老板省錢。
效率為先。整天算計著省錢,一旦 用了不可靠的東西,只會浪費時間,遭受打擊,
到頭來一分錢也省不了。
5.把握心理優勢。
假如不做預實驗,在正式 的實驗中遇到,你的挫折感就很明顯。假如你因為趕
時間而誤操作,你會沮喪。假如你能因為目前心浮氣燥而果斷地放一放,就可以避免悲
劇 的發生。假如你早上進入實驗室之前還不知道今天要干什么,你最好想好了再去。最
大的錯誤是重復犯同樣的錯誤。記住,屢教不改者不適合做實驗。
科研體會2
1.先看綜述,后看論著
看 綜述搞清概念,看論著掌握方法
2.先看導師既往發表的文章,再看師兄師姐答辯的論文
看前者知道大方向(實際上應當在考他的研究生 之前看過),看后者知道那些可以
借鑒
3.早動手
在師兄師姐離開之前學會關鍵技術
4.如果接師兄師姐的工作往下做,一定要看其實驗記錄
前人的結果不一定可信!
5.兩手準備
設計課題要為了闡明問題,即不 論結果為陽性或陰性,都能寫文章。陽性結果說明
什么,陰性結果說明什么。
假如課題要求得出陽性結果,你可能要事先設計幾部分,萬一第一部 分得不出預期
結果,可以用其它部分彌補損失。
科研體會3
.多數文章看摘要,少數文章看全文
掌握了一點查 全文的技巧,往往會以搞到全文為樂,以至于沒有時間看文章的內容
,更不懈于看摘要。真正有用的全文并不多,過分追求全文是浪費,不可走極端。當然
只 看摘要也是不對的。
2.集中時間看文獻
看過總會遺忘。看文獻的時間越分散,浪費時間越多。集中時間看更容易聯系起來
,形 成整體印象。
3.做好記錄和標記
復印或打印的文獻,直接用筆標記或批注。pdf或html格式的文獻,可以用編輯器
標亮 或改變文字顏色。這是避免時間浪費的又一重要手段。否則等于沒看。
4.準備引用的文章要親自看過。
轉引造成的以訛傳訛不勝枚舉。
5.注意文章的參考價值。
刊物的影響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數能反映文章的參考價值。但要注意引用這篇文章
的其它文章是如何評價這篇文 章的:支持還是反對,補充還是糾錯。
科研體會4
1.實驗課學不會實驗
實驗課之前老師把前面的步驟做完了,把所有 問題都解決了,上課的時候讓大家見
到完美無缺的最后一步的表演。這是真正的實驗嗎?那時候我們還天真地問老師:我們
可以走了嗎?什么時候交實驗報告?
對多數人來說,實驗技能只能是在實驗室里“泡”出來的。
2.交流是最好的老師
做實驗遇 到困難是家常便飯。你的第一反應是什么?反復嘗試?放棄?看書?這些
做法都有道理,但首先應該想到的是交流。對有身份的人,私下的請教體現你對他 的尊
重;對同年資的人,公開的討論可以使大家暢所欲言,而且出言謹慎。千萬不能閉門造
車。一個實驗折騰半年,后來別人告訴你那是死路,豈 不冤大頭?
3.最高層次的能力是表達能力
再好的工作最終都要靠別人認可。表達能力,體現為寫和說的能力,是需要長期培
養 的素質。比如發現一個罕見病例,寫好了發一篇論著;寫不好只能發一個病例報道。
比如做一個課題,寫好了發一篇或數篇論著;寫不好只能發一 個論著摘要或被斃掉。一
張 圖,一張表,無不是表達能力的體現。寥寥幾百上千字的標書,可以贏得大筆基金;
雖然關系很重要,但寫得太差也不行。有人說,我不學PCR,不學spss,只要學會ppt(
powerpoint)就可以了。此話有一點道理,實驗室的boss們表面上就是靠一串串ppt行走。
經常有研究生因思維敏捷條例清楚而令 人肅然起敬。也經常有研究生不理解“為
什么我做了大部分工作而老板卻讓另一個沒怎么干活的人寫了文章?讓他去大會發言?
”你沒有看到人家 有張口就來的本事嗎?
4.學好英語,不學二外。
如今不論去日本還是歐洲,學術交流早已是英語的天下。你不必為看不懂一篇法語
的 文章而遺憾,寫那篇文章的人正在為沒學好英語而犯愁。如果英文尚未精通,暫且不
要文去學二外。
5.SCI是個陷阱。
運 氣!有人沒費力氣發了一篇SCI文章。你不要羨慕他。因為據我所知課題是別人
設計的,實驗是別人手把手帶他做的,文章是導師幫他找了國外的人改寫 的,而他并不擅
長做科研。但是他因為一篇SCI文章已經自認為可以在科研的天地里一展身手了。于是
要出國,要做實驗,要繼續發SCI,要 掙美元。從此走上了一條不屬于他的道路。(也許有
酸葡萄心理的成分)。但是看看周圍的人,看看自己,真的適合搞科研嗎?
真的不適 合搞科研嗎?
科研體會5
我不知道科研對造假能夠容忍到什么程度,科研和造假是不是一對雙胞胎。
但 臺上的人都在說-決不造假。
1.適當造假:無關痛癢,偏差不大。
論文中做了年齡、性別匹配的正常成人DNA對照,實際用臍血 DNA做對照;論文
中正常對照做了200例,實際做了150例;論文中有顯著性差異,實際也有顯著性差異,
但均值的差別沒有論文 中那么大;論文中隨機分組,實際上隨意分組;論文中給動物行
無菌手術操作,實際是只把部分器械在消毒劑里泡了泡。
2.被動造假:忍辱負重,有苦難言。
師兄的論文發表了,導師讓伊接著做,伊沒有重復出來,但伊不能說師兄的論
文有問題,伊在隱瞞事實的基 礎上做了更“深入”的研究;導師想要什么結果,伊就能
做出什么結果;畢業前的幾個月很多人的實驗變得異常順利,該出來的都出來了。
3.客觀造假:無意而為,缺乏常識。
論文中報道一個新的缺失突變,據說伊只挑了一個克隆測序;一個本該重復數
次什么結果的實驗沒有 重復就拿去發文章了。
4.主動造假:急功近利,風雨無阻。
論文中的一張電泳照片來不及重做,借別人的一張差不多的照片頂替;酶切 的
時候,有一條帶應當完全切掉,但總切不干凈,伊用PHOTOSHOP把它涂掉了;論文中的把
對照組中的一例陽性觀察去掉就得到 0.041了。
5.積極造假:追逐名利,幾近瘋狂
伊在一年中發表第一署名的論文50篇;先有論文后有實驗記錄。
科研體會 6
文章寫作
1.閱讀10篇文獻,總結100個常用句型和常用短語。經常復習。
注意,文獻作者必須是以英文為母語者,文獻內容要與你的專業有關。
這 屬于平時看文獻的副產品。
2.找3-5篇技術路線和統計方法與你的課題接近的文章,精讀。
寫出論文的草稿。要按照標題、作者、摘 要、背景、目的、材料、方法、結果、討
論、致謝、參考文獻、圖例、圖、表、照片和說明的統一格式來寫。這樣做的好處是從
它可以方便地改成 任何雜志的格式。
3.針對論文的每一部分,尤其是某種具體方法、要討論的某一具體方面,各找5-8
篇
文獻閱讀, 充實完善。這里討論的只涉及英文表達,也只推薦給缺乏英文寫作經驗的人。
4.找到你想投的雜志的稿約,再找2-3篇該雜志的article,按它的格式改寫。
注意,每次改寫都要先另存為不同的文件名,以免出了問題不能 恢復。可
5.找英文高手改。找不到合適的人,就去 http://www.oleng.com.au ,該公司提
供英語論文編輯服務(English correction and improvement,not translation)
,在此
花$20 在這個公司改了一下英文,非常快。
科研體會7
文獻管理
1.下載電子版文獻時(caj,pdf,html),把文章題目粘貼為文件名。
注意,文件名不能有特殊符號,要把 / : * ? < > | 以及 換行符 刪掉。
2.不同主題存入不同文件夾。文件夾的題目要簡短,如:PD,LTP,PKC,NO。
3.看過的文獻歸入子文件夾,最起碼要把有用的和沒用的分開。
4.重要文獻在文件名前加001,002,003編號,然后按名稱排列圖標,最重要的文獻
就排在最前了。
5.復印或打印的文獻,用打孔器(¥10-15)打孔,裝入硬質文件夾(¥10-20/個)
科研體會8
我們經常會在參考文獻的引用上耍一些小聰明,殊不知這些都會降低論文質量。
1.知而不引
故意不引用同行的類似工作,使自己工作看 上去“新穎”“領先”。這是一種不道
德行為。實際上審稿的就是同行。
2.斷章取義
故意截取作者試圖否定的部分來烘托自己 的觀點。也屬不道德行為。
3.引而不確
沒有認真看原文,引文錯漏。
4.來源不實
某些字句來源不可靠(比 如非正式的或非學術的出版物),且不注明來源。常見于一
些統計數字。
5.盲目自引
不是為了說明自己的工作與前期工作之間 的關系,而是單純為提高自己文章被引用
次數而自引。
故意不引用同行的類似工作,使自己工作看上去“新穎”“領先”。這是一種不道
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