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中國科研的那些事兒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12-11 14:20:10
說說中國科研的那些事兒
如果一個國家擁有世界上最為龐大的科研隊伍、擁有與整個歐盟相當的高檔儀器設備總量、擁有世界第二的研發投入、以及擁有位居世界第二的論文數量,那么這個國家肯定是一個令世界矚目的科研大國。然而,任何事情都有例外,中國就是這個不幸的例外。要人有人,要錢有錢,擁有如此好的條件,卻無法取得相應的科研成績和地位,世界上恐怕只此一家。但事實就是這樣,中國科研就是這樣奇怪,奇怪得恐怕要成為世界科學史上的“奇跡”。到底是什么原因造就了這種“奇跡”?今天,我們就來嘮叨嘮叨中國科研的那些事兒。
(一)先說說科研經費發放的事兒。中國擁有世界第二的研發投入,按理中國科研不差錢!你差錢嗎?肯定差!很多處于創造高峰期的底層年青人都差錢!美國
NIH等項目經費多數也就是幾十萬、幾百萬的規模,人家照樣批量做出諾貝爾獎來。中國科研項目動輒幾百萬、幾千萬、幾億、甚至十幾億,但至今沒有產生過一項真正為世人所公認的世界級成果,諾貝爾獎更是遙遙無期!中國目前執行的科研經費發放機制造成的局面是:科研經費過分集中于少數學術包工頭手里,使得很多想做事的人沒有錢!而且,真正能拿到錢的人很多已經過了科學創造的高峰期。實際統計數據表明,幾十萬、一百多萬規模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單位產出遠遠高于
973、863和國家專項,更有甚者少數幾千萬的973項目在結題時連一篇象樣的SCI文章都沒有。事實告訴我們,經費過分集中實際上等于科研經費的浪費。中國科研不是沒有錢,而是經費太過集中,從而導致多數錢沒有用到更多處于創造高峰期的年青人身上。如果國家借鑒國外把絕大部分科研經費分成幾十萬、幾百萬的規模,不再出現“小項目大審,大項目小審、超大項目不審”的怪事,而是依靠真正的公平競爭而資助更多處于創造高峰期的青年學者,中國科研產出效率將會成倍提升,有影響力的科研成果也將會越來越多。而且,基礎研究是不可計劃的,只有把錢資助給更多真正在做事的人,才有更多機會產生真正原創性的科研成果。
(二)再說說地區不平衡的事兒。世界上最牛逼的科研教育重鎮大多不是位于政治、經濟中心,相反很多甚至是坐落在鳥不拉屎、名不見經傳的小地方。在中國,科研資源卻源源不斷地向文化、政治、經濟中心匯聚。世界上恐怕沒有哪個國家的科研資源分配像中國這樣畸形。優質設備、重點實驗室、科研人員、科研經費,絕大部分科研資源都集中于北京、上海等少數政治、經濟中心,這些地方科研資源多得到了浪費的程度,而其他地方卻嗷嗷待哺,這恐怕也是世界上的一大奇觀。“到上海嫌樓小,到北京嫌官小,到深圳嫌錢少”,人不是絕緣體,如果環境提供的都是“樓小、官小、錢少”的噪音信息,科研人員尤其是年青科研人員誰還能潛心研究?在科研、教育行業的年青人越來越被迫為口糧算計的環境中,能指望這幫天天沉浸在“樓小、官小、錢少”噪音中的人靜下心來十年磨一劍,做出世界級的重大科研成果?中國為什么不能像國外那樣在更適合潛心做科研的非政治、非經濟中心批量建立科研重鎮?
(三)發文章的事兒。中國科研論文數量已上升為世界第二,如果算上國內的中國文章,位居第一也不是沒有可能,理論上科研產出還是可以的。但是,除了教育部之外,恐怕沒有哪個人真的能以此為傲,因為我們知道,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垃圾論文產出國。在國內,各種學術不端,各種造假技術,高級的、低級的,中國人的聰明在這里發揮得淋漓盡致,學術不端種類和數量絕對位居世界第一。一稿兩(多)投、一稿兩(多)發、剽竊、抄襲、偽造數據、篡改數據、圖片重復使用或PS
后再使用、圖表互換、自我抄襲、不經授權的不同語種重復發表、搭便車署名、利用職務之便強行署名、剝奪研究生第一署名權、為了交帳一篇論文同時掛上多個無關項目資助、一篇論文掛上多個無關單位、稍好一點雜志就共同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訊作者......,數不勝數,這也成就了方舟子在華人圈的巨大名氣。中國人在國際同行面前的信譽越來越低,論文零引用比比皆是,如果這樣再多的論文又有什么用?國外SCI論文還有相對客觀的國際同行評議,國內論文只能說多為垃圾中的垃圾,致使很多老板堅決不允許學生投國內期刊。在現階段,我們不以SCI作為評價標準還能以什么做評價標準呢?造成目前造假橫行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包括官方不作為、造假成本太低、不少功成名就的大佬本身就有未被揭露的造假原罪、急功近利的考核、科技經費過于集中而不得不濫竽充數制造低質論文交帳、缺乏基本經費被逼上“梁山”等。可以想像,在可預期的將來,如果官方不真的有所作為,中國學術造假、學術腐敗依然會屢禁不絕。
(四)報獎的事兒。中國恐怕是世界上科研獎勵最多的國家,如此多的獎項造就了中國科研欣欣向榮的繁榮局面。當然,只要是個中國人都知道這些全都是假繁榮。除了國家級一等獎之外,很多獎項都不值一提。不是因為級別低,而是因為這些獎勵的水分太重。可以說,國內報獎注水、造假一點也不遜于論文造假,什么經濟效益啊,什么社會影響啊,全憑一張紙,地球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更為要命的是,國內報獎造假還不會承擔論文造假的潛在風險,難怪大家對報獎樂此不彼。國內的學術獎項、學術稱號越來越不值錢,但卻越來越多。國外科技獎勵不多,但都貨真價實。國內絕大部分助長學術腐敗的獎勵都應該取消,什么時候中國的科技獎勵少了,大家對獎勵都心悅誠服了,中國科研強國的地位也就真正確立了。
(五)最后簡單羅列其他值得關注的那些事兒:(1)垃圾專利越來越多;(2)年輕時不受重視,越老越值錢(90多了還能帶領團隊);(3)近親繁殖;(4)海龜被本土化;(5)沾洋高人一等;(6)學而優則仕;(7)官學相長;(8)學術明星化;(9)基礎研究的“計劃化”和“指令化”;(10)外行管理內行。限于博文篇幅,此處不再展開細述。
相關閱讀:
- [轉]葉大年院士推薦徐光憲院士的16條科研創新方法 (ross_racheal, 2009-11-27)
- 中國大學排名的“第一個” (HEC_css, 2009-11-28)
- zz 中國學生拯救西方留學產業,供養大量騙子學校 (uytdo, 2009-11-30)
- 一些關于科研很好的看法 (zxlyid, 2009-11-30)
- 中國富人比美國日本富人年輕20歲 (michael_b_rex, 2009-12-02)
- 中國煤化工核心技術重大突破 對石油部分替代 (hongjingzi, 2009-12-04)
- 首屆“中國科研信息化論壇”在京舉行 (jiashan0430, 2009-12-04)
- “鐵飯碗”“撈一把”心態妨礙中國崛起 (考研吧, 2009-12-05)
- 中國教育者深思的文章-----(轉載) (ross_racheal, 2009-12-10)
- 科研獎勵思考1+1+1 (kflsjjfdl, 2009-12-11)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 中國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