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怕學生抄襲。此事一旦發生,無論導師說知與不知,都說不清。
說不知,即失察失職,若來真格的,就應撤職或暫時不任職 。
說知道,則麻煩多了。縱有專家教
授(或更高級的)的盔甲,擋不住譴責的唇槍;躲進書齋實驗室,逃不過檄文的聲討;規范約束、雜志黑名單、投稿被特檢、學術生涯之艱難,都將從此開始。晚間
半壺老酒,難澆悶愁;醒來一聲長嘆,悔不當初。據說,有人從此郁郁深居,免疫力下降,一次普通病中就乘鶴西去,令人扼腕唏噓不已。
如此后果,怎能不怕?
二怕學生抑郁。輕度抑郁是亞健康狀態,需心理疏導,網上有小單方說,唱唱歌,吃點辣椒,情緒可能會漸漸高了起來,也不知真也不真;中度抑郁算是小病了,話少、情緒不穩定,像“月光小夜曲”中的月光, “忽明忽暗又忽亮”,學習科研受制,而重度抑郁者可能出現難以預測的極端行為,真的出了事,教師怎么對得起學生,對得起家長,對得起學校?
朋友們說,這兩件事情,還有一些聯系。如果挖掘關聯規則,還有較高的支持度。對這兩件事情,一直心存畏懼,畏則避、懼則防。在研教實踐中尚未遇到過,因而積累數據不多,不敢輕言。二者的聯系,需請掌握數據的專家(例如研究學生心理學的)來解答。
關于避防舉措,網上有很多討論、分析和方法;學校有嚴格的學術規范和懲戒措施。除了這些標準舉措,下面再補充幾點體會。
1 學之初,性本善、心本健、體本強。
如果追蹤研究生們及其的同齡人的人生軌跡分布,研究生們是同齡人中比較聰明、比較勤奮、比較健康、學習方法比較好的一批人。在剛被錄取為研究生時,他們對事業和成功充滿了信心、對人生和未來有浪漫的憧憬,絕大多數研究生在入學之初,性本善、心本健、體本強。
為什么其中有人后來又出現了抄襲行為和抑郁心態呢?
讀過一位外校的抄襲者被取消博士生學籍后的懺悔短文,他向領導表示接受處分、向學弟們作警示。文中大致先說了入學之初的勤奮樂觀和健康;后來老父重病而急于畢業、導師太忙而在外遙指,選題多變而論文屢拒、十分郁悶、無處傾訴;自己思想深處埋有劣根;里應而外合,方出此下策,云云。懺悔人似乎還暗示:假如在遇到大困難時(包括科研和生活上的),有關方面能扶助一把,也許…..
相信在寫懺悔信件時,列舉的情況基本屬實。但校規嚴明,不允許“假如”,苦酒已經釀成。懺悔人有了初步認識,希望他換個位置后能把以后的路走穩走好。
2 引導合作討論的氛圍。
一個合作、積極、討論的研究氛圍可防止或減少(無意的)雷同和(有意的)抄襲。以計算機科學為例,一個項目常常幾十個人年或更多工作量,因而特別提倡合作;中高級別的雜志或會議上,一篇論文通常3-5個作者,一般的修改人次數在20-30以上。每修改一圈后,筆者常會把帶有修訂痕跡的WORD DOC文稿 群發所有合作者,必要時發給所有學生,有下列幾個作用:
思考者較多,那些“會者不難、難者不會”的問題可迎刃而解,速度較快、錯誤較少;
監督者較多,易發現無意的雷同(實踐中常發現,并能及時規避),可防止有意的抄襲(偶爾出現,并能制止于草稿之中);
受益者較多,低年級同學看第一作者如何通過多次修改,一步步從朦朧到清晰,從發散到收斂;看老師怎樣修改,看鋼鐵怎樣練成,而不是只看煉成的鋼鐵。
交互合作多,可鍛煉合作能力,包括學術討論中堅持或修正觀點的能力。
3 指導精力的分布,宜前重后輕。
如果對一位學生的指導的精力投入是衡量,投入分布宜前重后輕,例如第一年投入40%--50%。
對學生的首篇論文,老師多操心、多指導,啟開了學生的思路,教會論文的結構和寫作技巧,讓學生習慣在合作中互相學習、在合作中科研。有朋友說,修改還沒開
竅的碩士生的首篇論文,像改中學生作文;勸君莫說這般話,遙想當年,我們也是這樣從生澀走向成熟的。現在的年輕人,悟性極高;一旦開竅,思如泉涌;自己創
意不斷,斷然不想抄襲;成果累累、春風得意,沒有時間郁悶。誠如此,則老師少了“兩怕”,豈不輕松?
4 結合項目實踐選題,避開雷同。
馬
列主義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開辟了有中國特色的革命和建設的成功路子。同樣,一般性的研究和自己的項目實踐相結合,從項目實踐中發現矛盾、提煉出特
色問題,再用特殊方法解決問題。論文從提出問題開始,就有了特色和新意;成果就容易區別于前人工作。在計算機科學中,如果讓學生作那種“為理論而理論”的
選題,或在文字縫中做文章,有可能發生(無意的)雷同或(有意的)抄襲。導師和課題組同事的閱讀量總是有限的,不一定能及時發現這種雷同,一旦放過而投稿
或發表,噩夢就開始了。
5 疏導和盡責。
研究生和指導教師是三方選擇的結果,即“你選擇了我, 我選擇了你, 研究生院(代表國家)選擇了這一對”。學生選擇了我,是看得起我;我選擇了學生,是承諾了這份責任。
不必說很多大道理,只要愛生如生,即讓學生得到那份應得的師愛,就可以了。筆者不是心理醫生,只能對學生給一些non-professional advises,例如:
(a) 對學習和科研任務,要長打算,短安排。 一篇論文的工作量應該是其內容和創新點決定的恒量M ,時間T長一些, 作論文的平均強度 M/T 就小一些 ,在遇到突發事件(停電、斷網、看看世界杯,看看奧運會等)時,就能作出合情合理的從容安排。
(b) 覺得郁悶,找學校的心理疏導老師或醫生,不保密的內容,找老師同學家人傾訴,或在博客上一吐為快,或唱那種大吼高亢的歌曲(比大哭一場更體面、更發汗)。
(c) 有困難K說出來,N個老師同學分擔,一起來克服,是作除法,平均難度K/N; 有喜事X, 與N個同學同事共享,是作乘法,總量變成了N*X.
(d) 對社會分配中的一些暫時問題要有好的心態。提一個關于幸福感的公式:
幸福感 =∫{ ( 獲得量函數(t)+Delta) / 欲望函數(t)} dt,
欲使得上式取值盡量大,須使分母的絕對值小一些,更重要的使得積分面積中沒有負數段(如抄襲受罰,曲線是負值運行), 這樣,幸福感總值就能積小成大。歌曲“祝你平安”中,“世上總有不平事,灑脫一些過得好”頗有哲理,“灑脫”就是減小分母中的欲望函數絕對值。
(e)遇到天大的困難,也要頑強頂住,不拋棄、不放棄、不極端。要知道,這個世界上,至少有好幾雙眼睛,在深情地注視著你,包括父母、親人、老師和同學的。他們快樂著你的快樂,也悲痛著你的悲痛;困難總能被克服,再深的巷子也能走出那個天。
散散的一篇文字,無非是說:(a)研究生導師怕學生抄襲,怕學生抑郁;(b) 這兩件事雖然惹不起,還是躲得起的,可設法避防。
個人體會,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