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朝高處仰望 在低處行走--—一個研究生的學年小結(轉載)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11-04 11:11:15

      朝高處仰望 在低處行走——一個研究生學年小結

      編者按:偶然間看到一位研究生的研一學年小結,被字里行間真摯的生活情感、深邃的科研心得、樸素的人生感悟所打動,一個在通常上交表格中只需千字左右的學年小結,楊陶玉同學寫了七千多字,這并不是因為這位同學擅長寫作,我想更多的是她對每一項事情的專心和專注,這樣做人做事做學問的精神和品格值得推崇。浙江大學在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進程中,正在全力培養一流的人才,正是一代代浙大人的勤奮努力,成就了浙江大學的百年輝煌。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安靜、豐富:安靜是因為擺脫了外界浮名浮利的誘惑,豐富是因為擁有了內在精神的寶藏。我是多么喜歡這句話,言簡意賅地述說了我對人生理想的見解。

      2008年8月,我進入浙江大學傳媒學院,開始新的學習旅程,這將成為我人生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回首過去,在那個青山綠水的清華園里,厚德載物的校訓教給了我踏實、苦干、低調的作風,也在那個充滿競爭與壓力的清華園里,自強不息的校風教給了我堅強、拼搏、奮斗的精神。

      如今,身為浙大人,又有幸親身感受“求是”精神的真諦,難能可貴。

      何謂“求是”?一年的經歷、一年的學習、一年的感悟,讓我深切體會:不要盯著遠處模糊的東西不放,而忽略了眼前清晰可見的東西。我們很年輕,我們有激情,但是我們應該腳踏實地,走好每一步路。

      無論如何,每一種精神都在告訴我同樣的道理,有付出就有回報。幸運的是,我在不停地實踐,并不停地進步著。

      學習與科研:不吃飯則饑,不讀書則愚

      研一的日子,和同學一起上課。經過本科四年的熏陶,早已擺脫了高中那種灌輸式學習方式,更多地嘗試交流中互相學習。印象中的去年秋季,與三五朋友坐在溫暖的陽光下,討論專業、人生、情感,這樣的日子在今后可能不再出現了。與老師在課堂上探討,尤其讓我印象深刻:浙大的氛圍,是自由的,上課的心情益發輕松,與老師的交流也收獲頗多。與北方的學派相比,親身體驗之后我發覺,南方學派更加注重實際效果,拋開了形式主義的桎梏,學生與老師之間的距離如此貼近,亦師亦友的關系讓我更主動地去學習,對專業知識的渴求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強烈。

      很早以前,就知道“干中學”的重要,如何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我缺乏的是機會。早在2008 年8月初,在導師的鼓勵下,我提前進入學校開始做學術項目。在第一個研究項目中,導師提綱挈領的指導,師兄師姐耐心的指點,都讓我受益匪淺,更讓我提早開始探索研究生學術生涯。參與學術項目最好的收獲并非是寫出了多厚的研究成果或者是文案策劃,而是在過程中多向老師、學長們學習。在學術研究上,我很清楚地認識到自己最大的缺陷是缺乏整體思考能力,邏輯混亂,考慮問題往往抓不住要點,同時,在實際經驗上也稍顯薄弱。為此,我在項目過程中,會有意識地去培養這種能力,觀察老師說話的要點、思路等等。

      隨后,在參加某地方電視臺頻道改革的項目中,不僅獲得了導師的耐心指導,還認識了幾位博士研究生。無論是導師,還是各位博士,他們的言談舉止,對問題的看法,研究的邏輯思維,都成為我學習的對象。導師意識先進、創新性強,很多知識都是從國外直接引進消化,結合中國傳播學的實際發展,形成獨特的傳播理論;博士們經歷豐富,意見獨特,尤其是來自臺灣的博士學兄對大陸的新聞傳播有獨到的見解,讓我學習從另一個角度看社會、看問題。我參與的電視改革,雖然只是前期的調研項目,但是對我來說,卻是彌足珍貴。在此之前,我對廣播電視的興趣并不大,還曾經刻意回避過這一領域的學習,通過這個項目,我一方面不得不拿起更多的專業書籍閱讀,通過查找資料、文獻以及與老師、同學交流,在短時間內彌補自己的知識點,另一方面也開始喜歡廣播電視這一領域,主動地去了解這個領域的最新動態、最新進展等等,尤其是結合研究生課程,對浙江衛視中國藍行動、湖南衛視的“娛樂至上”現象等等,都開始去思考、去研究。

      這一年,我最喜歡的還是坐在宿舍里,隨手翻翻書,沉浸在書的海洋。本科生階段,最迷戀的是散文、小說、歷史以及傳記之類的書籍,而研究生階段,因為意識到專業知識的相對匱乏,在為自己擬列的書單中,專業書籍的數量大大增加,尤其是課堂上老師推薦的書籍,經過一個學年,差不多全部閱讀完畢,例如《龍與象》、《思想無羈》、《社會學研究方法》、《報業經濟學》、《后物欲時代的來臨》、《認同的空間》、《危機公關》、《符號學》等。雖然有的專業知識點深奧,但是至少與本科階段相比,在知識的攝入量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參與學術項目,也在一定程度上成為我閱讀的動力,像《媒介經營與管理叢書》、《媒介營銷管理》、《整合營銷傳播》、《電子媒介經營與傳播》、《電子媒介經營管理》、《科學管理原理》、《媒介消費學》、《文化產業發展、市場、模式與規制》、《媒介經濟學》等書籍都是在項目中閱讀完畢的。看著自己書桌上的書籍越來越多,內心感到非常充實,這個世界上,什么都會貶值,只有知識是屬于自己的,永遠不會跌價。

      實踐與工作: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進入浙大學習以后,我對自己的定位是盡可能地多做與專業有益的工作,為此,能夠在浙江大學校報做學生記者,并有機會到浙江大學地方合作處以及研工部等部門從事短期的助理工作,我感到非常的幸運。

      在校報實習期間,雖然寫過的稿子不多,但是每一篇稿子都是通版大稿,再次考驗了我的思維能力與邏輯能力。在校報老師的幫助與啟發下,通過閱讀大量的文獻,采訪諸多的事件當事人,最終才能夠順利地寫出《授漁三部曲》、《為了繼往開來的行走》等優秀的新聞稿。隨后,在老師等人的推薦下,研一還曾經在浙江大學地方合作處與研工部做過短期的學生助理工作。在諸多老師、領導的刻意培養下,我學習如何與人交流、如何思考問題,撰寫公文能力也有很大提高,在不久以后的實習以及工作中,這一能力的提早培養讓我更有競爭優勢。

      研一結束了,收獲自然很多,但是心中也隱隱為即將到來的研二擔憂。研二,意味著這一次,我的校園生活真的快要結束了,我需要考慮的事情有很多,如何完成一份優秀的畢業論文,如何尋找一份稱心的工作。

      暑假期間并未回家,徘徊在校園里考慮自己今后的發展方向。閑暇的時候,也通過浙大內網找到了一份咨詢公司的實習工作。進入咨詢公司實習,并非是我自己心血來潮的選擇,而是自我本科以來一直想去嘗試的工作,有這樣一次機會,然后我就去了,算是一次探索。實習單位的領導和同事都非常的熱情,得知我想了解咨詢行業,經常主動向我介紹這份工作的性質,并給予我參與咨詢項目的諸多機會。在獲得了更多的行業信息,以及自己在公司里的親身體會以后,我才發覺,這個行業和我的專業脫節太遠。所謂“術業有專攻”,要做好一件事情,雖然毅力很重要,但是好的基礎也是非常必要的。可能這對我來說是一次小小的失敗,但是卻對我的人生規劃產生了很重要的影響,除了在咨詢公司學習到的踏實的工作作風,強烈的企業責任感等,這也是第一次讓我明確了自己到底應該做什么,適合做什么。有了方向,努力才會有更多的回報。

      幸運的是,在我還在努力尋找方向的時候,導師再次給了我一個寶貴的機會,來到錢江報系有限公司實習。這里的工作不僅專業對口,而且處于報紙經營的第一陣地,能夠讓我親身體會經營工作,并且將之前在書本上的知識融合到實踐中。通過在廣告中心、發行公司以及公司旗下諸多傳媒公司之間的“串門”,我接觸到了很多新的東西,例如,以前學習報紙,也曾經了解過報紙的發行,但是和以往的紙上談兵比起來,與發行公司的領導、員工一起交流、探討,親自參與發行工作,這樣的收獲是課本里、教室里學不到的。

      對于我來說,無論是一個月的短期助理,還是好幾個月的長期實習,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態度要端正,目標要明確。我記得有一句話,叫做“自己選擇45 度仰視別人,就休怪他人135度俯視著看你。”本科期間,我在校外的實踐也是非常豐富的,從那時開始,我一直堅持在實踐活動中,要多付出,肯吃苦,尤其注重謙虛謹慎。中國俗話說的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走出校門的時候,我經常看到很多資深記者或者報社的領導,可能他們的學歷并非很高,但是,不得不佩服他們在專業領域的深厚見解,在待人接物上的游刃有余。學歷和能力之間雖然存在一定的聯系,但是并不能將兩者等同起來。有了如此的認識,讓我明白,走出校園,其實每一個人身上都可以找到優先,在某些方面他們都可以成為我的老師。如此放低身段,放低姿態,受益的永遠是自己。

      有時候也和朋友交流實習的經歷,大家觀點不一,幾乎有三種態度,一是實習就是實習,累了就請假,煩了就離開,反正也沒有過多的束縛。二是實習是嘗試,嘗試這個行業、這份工作是否適合自己,有沒有興趣。三是實習是工作,態度認真,努力學習,把實習當作一份正式的工作來對待。這三種態度,我個人以為,前者不可取,后兩者倒是可取。工作不分貴賤,實習也是一種工作,也需要積極的精神,認真的態度。無論實踐、實習,還是社會工作,作為研究生,學習、生活方法改變了,態度也改變了,我早已經不再拘泥于我的課程得了80分還是90分,而是在思考,這一年,自己學到的是什么。80后的我們更需要珍惜的是從實習中獲得毅力、能吃苦、交流的能力提升,而其中的關鍵,在于謙虛二字。

      在對待批評的時候,多從自己身上找責任。承認錯誤是必須的,這是我們進步的基本前提,了解自己在哪里跌倒了,才能從哪里爬起來。曾經我也感受過委屈,覺得被批評的很冤枉,隨著思想的逐漸成熟,我明白別人對你有意見,不是別人喜歡無理取鬧或者對你針鋒相對,而是你的確做的不好,或者不夠好。每個人評價的標準不一樣,只有嚴格地要求自己,才能不斷滿足別人對我的更高要求。

      在對待表揚的時候,多從別人身上找距離。偶爾獲得表揚的時候,那是一種鼓勵,我應該更加努力,從朋友、同事身上找距離,提升自己的動力。表揚是一種催化劑,可能是因為我做的很好,也可能是因為我的態度好,而做事還有待提高,因此,無論獲得多大的榮譽,那是對過去付出的認可,也是對未來努力的激勵而非保證。

      其實,社會真的就如我們所說的,是一所新的大學,走出校門,忽然再次成為一個新生,有時候格外迷茫,這個過渡期真是如此煎熬,但是卻是不可避免的,心理的調節于是顯得重要。父親雖是農民,識字不多,但是從小無論是生活還是學習上,都只用兩句話來教育我,先苦后甜和不驕傲,不氣餒,這么多年來,這兩句話引導著我走過了很多的迷茫時期,對我人生軌跡的調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很多人,問過我同樣一個問題,你是不是你父母的驕傲?我是父母的驕傲,可是我的今天也是我的父母給予我的,他們像無數的農民一樣,一輩子勤勤懇懇,用自己大半輩子的行動來告訴我,做人的道理唯有謙虛兩字。

      思想與生活:患難時要堅毅,順利時要謹慎

      都說滴水穿石,小溪匯成海,這樣點滴的力量如此巨大。那么,平時我自己應該如何面對日常的生活呢?朋友的遭遇告訴我,堅強積累于日常的生活,磨難可以讓一個人逐漸成長。有個上海小姑娘是我本科時候的室友,那個時候柔柔弱弱的一個小女孩,遠在北京的時候,吃穿住行都是父母大老遠跑過來安排的,平時回個家,大包小包的往學校里拿東西,連面包也是上海的好。就是這樣的一個女孩子,在經歷了父親治療胃癌的手術以后,仿佛一夜之間就長大了。與她聊天,和我說的不再是哪個牌子的鞋子穿的舒服,哪家的烤鴨好吃,而變成了畢業回上海工作,夏天的時候在家燉什么湯給爸爸去火……原來,人的思想是可以這樣成熟的。

      這讓我想起進入研究生的學習階段,第一節課上課的時候,一位老師給了我們當頭一棒,說,你們已經是研究生了,怎么還能像本科生一樣的學習呢。當時,我們在課堂底下竊竊私語,抱怨說,才過了一個暑假,哪里會有質的飛躍呢?但是事實告訴我,雖然只是一個暑假,但是,人生的階段變了,生活的環境變了,不僅學習方式要變,連我們的思想也是在前進的,并且以我們不知道的速度,快速成熟了。相比以前,自己的思想在幾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

      在對待時間上,更加懂得如何提高效率。大學的生活最多的莫過于熬夜,或者是晚睡晚起,進入研究生以后,對時間的態度有了很大的改變,摸索出了最適合自己的作息時間。早上的精神最好,于是慢慢調整作息,讓自己逐漸適應早睡早起的生活規律,這樣一來,不但在時間效率上有了很大的提早,整個人的精神狀態也有很大的改善。尤其是研一的課程很多都安排在早上,注意力更加集中,精神更加振奮,因而在學習效率上也有更多幫助,整個一年,從來沒有上課遲到、早退或者是缺席的現象,這一年我公開發表了五篇論文。

      在人際關系上,不再像以前那么任性、自私,更多地學習如何與人相處,在談吐舉止上給別人更多的關注。大學期間一直都是集體生活,原本就有些磕磕絆絆,本科的時候,處理人際關系上態度有些固執,一方面嚴格要求自己,一方面也嚴格要求別人,最終可能造成了很多同學認為我過于嚴肅,不好親近的印象。在研一階段,我時刻注意調整自己的態度,面對他人多多微笑,多與別人溝通,在集體生活、活動以及工作中,除了嚴于律己以外,時刻提醒自己要以寬容的心對待身邊的人。即使最終自己無法接受或者妥協,也要努力保持尊重別人個性的習慣,寧可自己多做,也絕不過分干涉。

      在對待人生規劃上,不再像前幾年那么年輕氣盛,總以為自己可以闖出一片天空。進入研一以后,重新認識了新的老師,新的朋友,從這些來自五湖四海的良師益友的言行舉止上,我開始以冷靜、平淡和豁達的心情再次去審視自己的人生規劃。很多人批評我們80 后,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從我自己身上,就可以發現很多缺點,例如獨立但是不夠成熟,堅強但是不夠細致,固執但是不夠努力。在現實的壓力下,自己固執的性格改變了不少,不莽撞,不沖動,踏踏實實地走好眼前的每一步,才是對未來最好的安排。這個社會有很多機會,但是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我相信我正在認真地準備,不斷地去汲取社會這個沃土里的養分。

      曾經有個老師在某次聊天中提醒我,為什么成功的男人要比女人多,為什么女人的生活最多的還是繞著柴米油鹽轉?他提問的時候,我回答不出來。現代發達的科技造就彌補了女人生理上的不足,現實的競爭也迫使女人心理逐漸成熟、強硬,或者獨立,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最終的答案是專注。這讓我非常地詫異,而如今,這種詫異已經轉變成贊同。如果我說,假如你專注地去做一件事情,一定可以成功,很多人肯定不會相信,也有人說那要看達到成功時間的長短。我曾經好多次去實踐這個理論,最終的結果證明我是對的。比如找實習,研一結束的時候,同學跟我說找不到實習單位,或者找不到自己喜歡的實習單位,這讓我想起我以前找實習的經歷,沒有關系,沒有熟人,都是我根據自己的意向,列一個單位名單,挨個打電話找單位領導,最終也每次都讓我找到一個好的實習崗位。學習上、生活上、工作上,我都告誡自己,做事一定要專注,在這個崇尚男女平等的時代,我們總是可以通過努力去縮小距離的。

      明天與未來:鴻鵠高飛,一舉千里

      高飛和千里當然是我未來的目標,但是短時間內是不可能實現的。經過了浙大一年多的文化熏陶,我取得不小的進步,也了解到自己的不足,再接再厲是我對自己提出的要求。

      學習上,作為最后的一個學習階段,研二階段的重要任務必然是畢業論文。為了增加自己的經驗,多向師兄師姐學習,取長補短,我也曾參加了上一屆學長們的畢業答辯,還曾經參與評閱過他們的畢業論文,從中收獲豐富,對我自己的畢業寫作產生不小的指導作用。導師也非常關心我的學術研究情況,繁忙之中經常詢問我對畢業論文的思考進程。這不僅僅是一篇近萬字的學術總結,更是我研究生階段,或者整個學習生涯的總結與歸納,可能也是我多年來學術成就上的最后一次匯報。如何做好畢業論文,已經成為我心中的一件大事。這半年來,一直在思考論文的選題,吸取了本科階段的經驗教訓,對論文的選題更加關注,畢竟一個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目前,正處于開題階段,希望通過閱讀更多專著、論文,搜集各種國內外研究素材,能夠找到一個適合自己,比較有研究價值的選題。

      工作上,身邊的同學各有選擇,有的一心一意要考公務員,有的要去公司,有的立志于做新聞記者,大家的興趣和規劃都是自己理想的寫照。如今,在導師的細心栽培和熱心推薦下,我也找到了一個新的環境讓我去學習。通過在錢江報系公司實習,再次認識了一批新的老師和朋友,尤其是幾位工作上的領導、前輩,對我工作能力、適應能力和學習能力都給予了肯定,同時也毫不吝嗇地將他們的人生經驗、工作經歷分享給我,能夠讓我少走些彎路。年底,馬上就是畢業招聘的集中期了,會有越來越多的招聘會向我們涌來,對于未來的工作,我的要求除了專業對口以外,還希望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可以學習更多的知識,提高自己的能力。其實每個人對工作的期待都有所不同,心平氣和,刨去浮躁,只要我們用心,一定可以在這個所謂的“就業危機”中謀求一份合適的工作,畢竟,我們國家,這個社會仍然需要人才。當然,這也絕對是一次考驗,考驗我們平時能力的培養,知識的積累。如果我成功了,那是一次鼓勵,如果我失敗了,也是一次教育。無論能否找到十全十美、稱心如意的工作,關鍵在于自己調整好心態,心態好了,做什么都是開心的。

      生活上,快要離開寧靜的校園了,未來的生活必然充滿打拼、艱辛和曲折。我們都是一群從小在象牙塔里長大的人,適應社會現實的確需要一段過渡時期。畢業以后,我和大部分的畢業生一樣,面臨著獨立生存的考驗,沒有了父母的庇護,沒有了學校的舒適,過的生活必然是需要你自己一手去奮斗的,大到租房,小到吃飯,都需要自己一件件去操心。但是,我也看到了自己未來的光明,經過獨立生活的熏陶,我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換來平凡但是有意義的生活。

      最后,我想真誠地感謝這一年來,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諸位老師的栽培,尤其是導師的諄諄教誨。我也要感謝身邊的新老朋友,在他們的幫助、關懷下,在與他們的交流、溝通中,我學到了很多新東西。當然,我也感謝自己這么多年的努力,有付出就有回報,這是我多年來一直不變的信仰。


    TAG: 研究生學年小結

    hongjingzi 引用 刪除 hongjingzi   /   2009-11-04 11:27:53
    明天與未來:鴻鵠高飛,一舉千里
    呵呵,贊這句!
     

    評分:0

    我來說兩句

    顯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Open Toolbar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