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的幸福明天在哪里?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11-03 11:46:34/ 個人分類:情感
研究生,不管是保送的,還是忍饑挨餓考上的,在學習能力、態度、習慣以及對自我行為負責等方面都已達到一定高度,給研究生階段的學習、生活奠定了基礎。接下來的三年時間,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是如何將這些優點很好地和個人對未來生活的渴望實現有機整合。也就是說:先要有一個人生的長遠規劃,然后為了這個目標而持之以恒,鍥而不舍。
人是個性的動物,看待生活的角度各異,對生活的需求也大相迥異。人在忙忙碌碌的拼搏后,并不一定能得到自己所需要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在追逐夢想的過程中或許只收獲了世故,這正是人的悲哀之處。因此,一個人不管讀再多的書,做再好的學問,如果沒有一個正確的人生態度,很難說他會覺得真正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很多時候滿足和成功其實只在一線之間,有人成功了卻不見得滿足,有人對生活感到滿足卻找不到成功的喜悅,歸根結底在于滿足是源自每個人內心的想法,而成功往往是別人價值觀在自己身上的體現。
進一步講,當你在規劃自己未來的生活軌跡時,最首要的任務是先探詢究竟需要的是什么,所追求的一切是自己真正想要的,還是只是為了滿足別人對你的期望而必須去擁有的。在這二者之間,沒有水火不容的對立,更多的是水乳交融的統一;也正因為如此,所以人常常很難辨清追逐究竟是一種人生的終極需求,還是一種無奈的執著。
人的痛苦和幸福的根源在于“比較”。看到比自己境遇差的,成功和滿足會讓自己覺得生活公平和世界公正,覺得所享有的一切都是理所應當。一旦遇見比自己條件好的,失落和憤懣往往就免不了,怨氣油然而生。只是,當一個人在抱怨生活對自己不公平、不公正的時候,恰恰忘記了重要的一點:他目前所擁有的也許正是因為社會不公平而帶給他的,作為既得利益者,既然已經享受了不公平體制帶給自己的好處,那么,現在承受一點點損失,至于這么大呼小叫嗎?更為痛苦的是,“執著”于這樣的“比較”繼續加深了這種感覺,所以人會不斷向前沖,不斷去征服,不斷去索取,在攻占一個個城池堡壘的同時,真正獲得了自己想要的嗎?每個人都在叫嚷著很辛苦,活得很累,卻又都不愿隨便放棄,人生的悖論正在于此。
談論這個話題的目的,是想激發正在攻讀學位的研究生能夠重新審視自己對于生活的需求和自我責任,以此找到幸福明天的敲門磚。鑄劍師傅體會到的成功往往不是劍成的那一刻,而是鑄劍過程中的艱辛所帶來的征服感。一個人究竟渴望多少的征服感才能真正滿足自我需要,我想這是問題的關鍵所在。如果三年的研究生生活無法帶給你足夠的征服感,可以斷言,你來混學位的概率是八成以上。學位的獲得在研究生擴招的大形勢下其實很容易,如果僅僅是想用學位換未來發展的機會,讀研究生是不折不扣的高風險決策,變現的可能性很難測算。如果研究生階段都未曾真正體會過為一個高遠的學術目標而費盡思量、輾轉反側,沒有體驗到成果得到同行認同時那一剎那的“幸福流”,那么,打開幸福明天的鑰匙,慢慢就無處覓蹤影了。
此類問題總是令人頭痛,因為人究竟怎樣才算是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本來就沒有唯一的答案。“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上帝不用操心衣食住行,不用擔心年終考核,不用承受別人異樣的眼光,不用擔心課題成果不符合導師和甲方的要求,不用擔心論文收否具備真正的創新點。上帝當然不需要思考,或者說,上帝可以不為自己思考,只為他的圣子圣孫著想。可是我們不能,我們必須為自己的明天努力沉思,探索人之所以為人的真義。至于什么樣的生活才算是自己想要的,在于每一個人的心,在于你能否真誠對待自己。
與所有渴望找到幸福的同學共勉。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 研究生幸福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