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研究生必須知道的生存法則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11-01 16:06:15

      1、真正從事學術研究的人,注定是孤獨的。孤獨不是一種狀態,是一種心態。心態的問題需要用心來克服,不是外在行為模式改變可以醫治的。

          2、很多研究生和導師交往時,只有緊張的心態,而沒有緊張感。緊張的心態往往導致學生做出錯誤的判斷并一錯再錯,而緊張感則強調遇事三思并依正道而行。雖然一字之別,體現出的教育效果確實相去甚遠。

          3、有的研究生以遇到能改變自己一生的導師為榮,有的研究生卻只希望自主培養,導師只是其獲取學術證書的跳板。這兩者沒有高下之分,只有匹配與否的區 別。如果說研究生遇見好導師是人生的幸事,那么導師遇到好學生則可以稱為更幸運的天賜。研究生如果足夠超群,他把導師培養成知名學者就是一件不困難的事 情。而這是目前科研群體較為常見的態勢。

          4、不要把自己置于危險的境地。和比你更“社會化”的人比賽小聰明的多少,這就是最危險的事情。顯而易見的是,導師比研究生擁有更高的“社會化”程度。

          5、一個研究生,要學會利用身邊的資源把不知道變成知道,否則讀什么研究生?做科學研究不能等、靠、要,要自己學會尋求解決問題的思路。很多事情導師也 不熟悉,學生去請教導師,他也要依靠資料檢索才有答案。學習,永遠沒有窮盡,對導師和研究生是一視同仁的。研究生盡量不要把應當屬于自己挑的擔子丟給導 師,這樣只會降低導師心目中的印象分。

          6、現代人的人際關系,其基礎在于雙方是否都擁有可供交換的等價資源。

          7、對于錯誤,學生應當具備辯證思維,就算做錯了事情也沒有關系。只有不斷犯錯誤才能進步。總不犯錯誤就說明犯大錯誤的時機快來了;要不就是根本沒有進 步,連犯錯誤的機會都沒有了。老師指出學生所犯的錯誤,不是要統計學生究竟犯了多少錯誤并據此來加以懲罰,而是要幫助學生不犯重復性的錯誤,并督促學生在 修正錯誤方面加快進度和糾正態度。而現實的情況是:學生往往承認錯誤的速度很快,改正錯誤的速度很慢;并且,改正錯誤的速度遠遠趕不上犯新錯誤的速度。

          8、能力、機遇、意愿的乘積才是一個人完成某項工作任務的績效得分。導師對于學生的獎勵,不是獎勵他的工作態度,而是獎勵他的工作成果。

          9、研究生遇到一個棘手的難題,向導師請教是一條重要途徑。不過,學生要學會聽話聽音。如果導師已經透露該問題有解決的途徑,那就不要圖省事,裝聾作 啞,甚至說什么“和導師相比自嘆不如”的空話。有這個心思,就去好好思考如何通過“引智”來解決問題。在尋求別人幫助時,應當把眼界放寬,去尋找真正能夠 提供幫助的人,而不是僅僅局限在自己日常的活動區域中。很多學術問題,專業人士的思維方式是獨具特色的。例如,要推導一個復雜的數學公式,最簡單的方法就 是請教數學院的研究生,而不是隨便找兩個人來問問就草草了事。

          10、彈簧定律:學生能力的成長是一個彈簧被拉伸的過程。彈簧被拉長,一旦松手,彈簧立即回到平衡位置;也就是說,學生能力有所增長,可一旦缺乏關注, 學生所有的進步全部消失。若將彈簧拉長到極限,雖然不會彈回到原點,但是失去了彈性,這也就不再叫彈簧了;也就是說,倘若長時間對學生實施高壓式的關注, 這對學生是極端痛苦的過程,其心理可能會扭曲。

    TAG: 研究生生存法則

    ngoir 引用 刪除 ngoir   /   2009-11-04 09:54:26
    深有感悟!
     

    評分:0

    我來說兩句

    顯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Open Toolbar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