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關注公眾號

    關注公眾號

    手機掃碼查看

    手機查看

    喜歡作者

    打賞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寶支付支付寶支付
    ×

    光纖通信系統的歷史發展簡介

    2021.8.16

      1966年英籍華人高錕(Charles Kao)發表論文提出用石英制作玻璃絲(光纖),其損耗可達20dB/km,可實現大容量的光纖通信。當時,世界上只有少數人相信,如英國的標準電信實驗室(STL)、美國的Corning玻璃公司,Bell實驗室等領導。2009年高錕因發明光纖獲得諾貝爾獎。1970年,Corning公司研制出損失低達20dB/km,長約30 m的石英光纖,據說花費了3000千萬美元。1976年Bell實驗室在華盛頓亞特蘭大建立了一條實驗線路,傳輸速率僅45Mb/s,只能傳輸數百路電話,而用中同軸電纜可傳輸1800路電話。因為當時尚無通信用的激光器,而是用發光二極管(LED)做光纖通信的光源,所以速率很低。1984年左右,通信用的半導體激光器研制成功,光纖通信的速率達到144Mb/s,可傳輸1920路電話。1992年一根光纖傳輸速率達到2.5Gb/s,相當3萬余路電話。1996年,各種波長的激光器研制成功,可實現多波長多通道的光纖通信,即所謂“波分復用”(WDM)技術,也就是在1根光纖內,傳輸多個不同波長的光信號。于是光纖通信的傳輸容量倍增。在2000年,利用WDM技術,一根光纖光纖傳輸速率達到640Gb/s。有人對高錕1976年發明了光纖,而2010年才獲得諾貝爾獎有很大的疑問。事實上,從以上光纖發展史可以看出,盡管光纖的容量很大,沒有高速度的激光器和微電子仍不能發揮光纖超大容量的作用。電子器件的速率才達到吉比特/秒量級,各種波長的高速激光器的出現使光纖傳輸達到太比特/秒量級(1Tb/s=1000 Gb/s),人們才認識到“光纖的發明引發了通信技術的一場革命!”

    推薦
    熱點排行
    一周推薦
    關閉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