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關注公眾號

    關注公眾號

    手機掃碼查看

    手機查看

    喜歡作者

    打賞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寶支付支付寶支付
    ×

    鈉的發展歷史

    2021.5.11

      伏特在19世紀初發明了電池后,各國化學家紛紛利用電池分解水成功。英國化學家戴維堅持不懈地從事于利用電池分解各種物質的實驗研究。他希望利用電池將苛性鉀分解為氧氣和一種未知的“基”,因為當時化學家們認為苛性堿是氧化物。他先用苛性鉀(氫氧化鉀)的飽和溶液實驗,所得的結果卻和電解水一樣,只得到氫氣和氧氣。后來他改變實驗方法,電解熔融的苛性鉀,在陰極上出現了具有金屬光澤的、類似水銀的小珠,一些小珠立即燃燒并發生爆炸,形成光亮的火焰,還有一些小珠不燃燒,只是表面變暗,覆蓋著一層白膜。他把這種小小的金屬顆粒投入水中,立即冒出火焰,在水面急速奔躍,發出刺刺的聲音。就這樣,戴維在1807年發現了金屬鉀,幾天之后,他又從電解碳酸鈉中獲得了金屬鈉。[2]

      戴維將鉀和鈉分別命名為Potassium和Sodium ,因為鉀是從氫氧化鉀(Potash),鈉是從碳酸鈉(Soda)中得到的,它們至今保留在英文中。鉀和鈉的化學符號K、Na分別來自它們的拉丁文名稱Kalium和Natrium。

    推薦
    關閉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