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中最重要的是思路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8-27 17:37:59
最近網上有一個很熱鬧的報道,是河南科學家采用了GWAS技術尋找到兩個與食管癌相關的敏感基因,新鄉醫學院專門為此召開記者招待會,一時間全國各大媒體包括河南和中央電視臺都報道了這個激動人心的讓全國人揚眉吐氣的原始創新性研究成果,我對這個研究內容不太熟悉,去下載了這個文章后發現并不是想宣傳的那么夸張,也不是特別大的論文,而且感覺是動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一百多位作者發表了一篇letter。當然能在NG上發表一篇letter也是比較了不起的工作。不過相對于研究結果來講,成本可以說相當高,至少不是一般的課題組能完成的工作,肯定需要有很強的組織協調能力,強大的經費支持。但是,似乎沒有必要如此大張旗鼓地宣傳。
科研工作中最重要的應該是研究思路,研究思路是很容易獲得的,但獲得好的研究思路不是那么容易的。一般情況下,我們的研究思路很多是從閱讀文獻中總結出來的,但這種方法特別容易受到別人文獻的影響,因為一般情況下,文獻中都會提示一些研究思路,一般的表達方式是需要“進一步研究”之類。這些都是所謂的思路,而且是很多人都了解的思路。開始做研究的人往往是喜歡這樣追蹤文獻,本人也是如此。但自從聽了神經所所長蒲老師講過這個話題后,他認為這種獲得思路的方法是forward方法。這樣的思路不是沒有價值,就是已經或很快被別人完成,對年輕科研人員不是好的方法。他還提出從教科書上尋找研究思路的所謂回顧性方法。有關話題很容易找到,這里不在贅述。
好的科研人員應該都有一個比較長期追蹤的興趣領域,應對這個領域比較重要的問題了如指掌,對這個領域所有新進展保持敏感性,至少在一個問題被解決發表后1個星期內能了解到。然后去廣泛閱讀其他相關領域的書籍和文獻,參加相關學術會議,總之要保持獲取各類相關信息的狀態,結合自己的問題,可能持續地出現很多思路。當然這些思路不一定是好的思路。但對新思路的檔次評價也是反映一個科研素質的一個很重要指標,好的科研人員應該有能力在比較短的時間內評價一個思路是否可行。
回頭再說從文獻中獲取思路,如果簡單跟隨作者的建議,這種方法肯定不足取。但是我們可以對新的研究推演地更廣一些,做科研就像是下棋,下棋高手的最重要的體現就是能看到比別人多的步驟,高手讀文獻找思路也是如此,應該能看出作者沒有說的意思。能從別人的研究中獲得更大的提示甚至獲得新的推論,才是真的高手。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 科研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