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也能當好審稿人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7-11 11:24:49/ 個人分類:科技論文 覺見錯誤
由于客觀實際
需求,投往期刊雜志的稿件越來越多,因此審稿人的工作也越來越重。導師很忙,讓研究生代為審稿的事很常見。
我自己雖然都是親審,但也不反對研究生審稿。一來審稿也是一種
科研訓練,自己能做好是本事,能看出別人做的好不好也是一種本事;二來審稿也是對科學的貢獻,去偽薦真,挑好剔次,為維護科學的純潔性做貢獻;第三是我覺
得研究生也可以當好審稿人,不是may be,而是be capable of!所以有時候我也讓研究生歷練一下。下面又是我的經驗之談 :-)
對所有稿件我有“三不審”和“三不看”的原則。“三不審”是說:
一不審自己不熟悉的稿件。審稿人最重要的“專業”,專家不是通家,專家離開了自己的專
業就很容易說錯話,而專家說錯話是很傷人品的;
二不審熟人的稿件。避嫌,人是感情動物,熱心教授易做,冷血學者難當。
三不審綜述。咱得承認只有讀綜述的水平,沒有寫綜述的能力,當然評不了
啦!
“三不看”是指:
一不看雜志:在我眼里投往Science的稿件與投往Science
in China的
稿件處于同等地位,雖然這二者發表后的影響不同,但發表前不應有高低貴賤之分。
二不看作者:審稿審稿,審的是稿件,不是人,不是單位,也不是基金項目,
稿件面前,人人平等。
三不看冷熱:評審是指針對特定的稿件,評審人給出獨立客觀的評價和審定,
此處的“獨立與客觀”僅僅是對眼見的稿件而言,與學科整體的冷門熱門研究領域無關。
在“三不審”與“三不看”原則的基礎上,審稿最在意的基本是以
下 “三條性”:
一是工作的原創性:雖然對本領域的工作相當熟悉,但仍不敢斷言特定稿件的創新程
度,幸虧隨時可以把古狗牽來,稍微搜一搜、聞一聞,基本上就可以給稿件定性了。
二是數據的完備性:稿件寫作方式各有各的風格,這個不能強求統一,但科學結論一
定要有充分的科學數據支持,更確切地說,稿件中的任何一句話都必須有相應的文獻或數據支持。如果有無憑之空口,要么刪除,要么補充數據。
三是行文的合理性:一篇文章最起碼要能夠自圓其說,前后呼應,合理引入,合理推
理,合理展開。牽強附會的所謂“結論”、生搬硬套的所謂“證據”、詞不達意的所謂“觀點”,只能是“所謂”的文章,當然很難讀下去啦!
除了“三性”之外,審稿還有“三個一”:
一票否決:對于抄襲、偽造數據的稿件,不與考慮。
一針見血:審稿人不是法官,與投稿人的地位是平等的,評審意見自然不能打
官腔,也不能是空話套話,需要一針見血,針針見血。
一孔之見:審稿不是判決,只是建議,決定權在編輯。
總結一下我的審稿經驗:三
不審、三不看、三條性、三個一。如有不當之處,請高人賜教為盼。
分析化學 儀器分析 紅外光譜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 審稿人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