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人生如畫

    普通高校研究生無試驗可做的尷尬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7-04 11:22:57/ 個人分類:青年教師

    分析化學  儀器分析  紅外光譜

     

      首先就題目聲明一下,第一要看專業,因為只有部分理工類的學生才涉及到要做大量的實驗來獲取原始的數據,文史類專業的以及理論數學等少數理科專業自然就不需要做什么實驗,一張紙,一支筆,一個電腦,足以完成碩博期間的任務。所以我所說的無實驗可做是指那些理工類:如環境,生物,化工,材料等專業的學生。第二要看學校,之所以說普通高校,因為像清華、北大這樣的既不愁申請不到國家課題,又不愁聯系不上公司合作、贊助的學校,是不能劃分到“普通”這個詞的范圍呢。這里所說的普通高校是指那些學校地域環境不好,地方經濟不夠發達,卻又申請不到國家大的項目課題的一些高校:比如大多數非北京上海等地的211高校,以及部分的985高校(有錢的幾個大家都知道)。

      普通高校學生緣何無實驗可做呢,我所想到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吧:

      第一,沒錢。大家都知道,理工類實驗都是燒錢,這也是為什么環保,航天,化工類的項目動輒就是成百上千萬的,而法律文史類的能申請到上十萬的項目就是驚天動地了。因此,在經費不足的情況下,不是不想做實驗,很多的實驗根本無法開展。沒錢就沒有好的儀器,沒錢就無法買好的材料,沒錢就不能給學生補助。所以做試驗、搞科研,錢永遠是王道。

      第二,人多。大家都知道高校里招生制度和科學院里面的招生制度大不相同。科學院的情況是導師很多,但是研究所每年有招生的限定名額,所以分配給每個導師的學生很少,基本是碩士一到兩個,博士兩到三個。而高校就大不相同,由于博導碩導數量有限,可高校每年規定的招生名額有遠遠高于科院系統,所以就導致一個博導可能每屆要帶七八個碩士,四五個博士,這樣加起來一個博導總共要帶三四十個學生。所以經常出現的情況就是一個課題幾十個人做,只能是碩士給博士干活,博士給老板干活,每個人做的東西自然也很難成體系。趕上沒有項目的時候,只能是有什么做什么,就目前的基礎,就目前的儀器和材料,所以要突破,要創新,太難。

      沒錢,而且人多,自然而然就無實驗可做。

      普通高校學生就無實驗可做尷尬的對策:

      第一,兼職實習。普通高校相比科院最大的不足就是經費不足。可普通高校的學生相比科院的學生最大的優勢就是有充裕的時間,既然不用每天花大量的時間泡在實驗室,那么就可以去外面尋找一些兼職實習的機會,既可以鍛煉業務能力,也可以增加社會經驗。就環境專業而言,很多同學在研二研三,或者博二博三的時候大部分區環保公司或者環境監測站之類的單位去實習,這樣就解決了高校里面試驗條件及材料的不足,同樣還可以得到一些經濟上的補助,所以已成為一種趨勢。

      第二,聯合培養。普通高校學生的另一個趨勢就是去一些有錢的試驗條件相對優越的單位去聯合培養,比如中科院,清華,或者也可以選擇出國。這樣不僅解決了高校學生無實驗可做,不好發文章,畢不了業的尷尬,也可以解決科院系統人手短缺,項目無法按時完成的問題,所以在前兩年大批的高校學生來科院系統聯合培養,有的甚至聯合培養的學生比自己招的學生都多。可是隨著近年來高校研究生補貼的大幅增長,中科院對聯合培養學生的補助卻一直未相應的增長,這樣也導致聯合培養的學生數量有所下降。想比,謀求出國成為了另一條捷徑,這樣既可以拿到不菲的補助,也可以貼上留洋的金光,所以成了聯合培養學生的首選。

     

    分析化學  儀器分析  紅外光譜


    TAG: 研究生普通高校

     

    評分:0

    我來說兩句

    顯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Open Toolbar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