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初,學校研究生部下達了《關于做好2010年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答辯和學位授予工作的通知》,其中重要舉措包括:
為規范研究生學術行為,進一步提高研究生學位論文水平,確保研究生培養質量,協助研究生導師更全面、直觀地了解所指導研究生的學位論文情況,學校于2010年上半年學位申請工作開始試用中國知網開發的AMLC學術論文檢測系統,隨機對申請答辯研究生的學位論文與檢測系統中的數據資料進行對比檢測,抽查比例為25%。
學位辦對論文查同和盲審進行隨機抽查,并將有關結果作為考核相關學院及指導教師在學位與研究生培養工作方面業績的重要指標。
查同結果處理辦法:
1)文字重合百分比經管和文科<45%,其他學科<25%的學位論文,視為通過檢測;
2)文字重合百分比經管和文科≥45%,其他學科≥25%的學位論文,視為未通過檢測,需對論文進行認真修改,并于答辯前20日再次提交檢測,滿足學校要求方可進行答辯,不滿足則延期半年答辯。
3)文字重合百分比經管和文科≥75%,其他學科≥55%的學位論文,將不得參加2010年上半年的正式答辯,延期半年答辯。
得知這個情況,研三的學生都比較緊張。
呵呵,似乎學生們對于未知的情形一向容易緊張。包括盲審,其實和正常評審差不了多少,但10%的盲審抽查率依然讓研究生們如臨大敵,被抽中的人要么“慘叫”,要么大驚失色,而其他人都是同情和意味深長地看著他們。
施行盲審制度以來,每年抽查盲審時,學生們都緊張地等在電腦前,只等研究生部抽出學號的尾號(剛好10%),消息會迅速通過電話和QQ群發布出去。很快,就聽到各處實驗室此起彼伏的驚叫聲和歡呼聲——讓有幸聽到的老師不禁莞爾(某年我有幸旁觀了一次,好像狂歡節)。
大部分研究生是怕盲審,但也有研究生給我留下深刻印象:他積極盼望著能夠盲審,而且心愿得償!有人悄悄說這人“特別”,似乎和大家反其道行之。在老師看來,有充分準備和信心的學生,會把提前進行的盲審當成盡快解放時間的一個良機——因為,一旦論文送出去就不再需要修修補補,暫時就可以忙點別的事情。
當然,話說起來容易,對于頭回“大姑娘上轎”的學生們而言,哪里可以那么容易做到老師們的從容自在呢!于是,給被抽中盲審的學生一方面要加緊時間修訂論文,一方面還要做心理方面的疏導工作。:)
話說回來,對于今年論文查同這一新事物,大家更是戰戰兢兢,各種傳言、謠言滿天飛。據說有人馬上積極行動起來,嘗試找到各種渠道先測試測試,以免遭遇“滑鐵盧”。
我的兩個學生有幸當了吃螃蟹的人。自然,他們提前享受了我的論文終稿特別指導,而且和正常進度和工作步驟比,這還是加急的!
在查同之前,和學生們就做了查同技術上的探討。我也通過google了解了其他實行查同后學生的反響。甚至,我看到在網上還有心態不滿的學生在討論如何對付論文查同,認為這個技術的誕生導致了“不和諧”。
老師們肯定是擁護查同的,這能夠用簡單的方式進行一遍梳理,防止低級抄襲行為。但目前的技術似乎只能針對正文文字,對圖表、公式等重要科研資源無法進行比對。
而學生們害怕查同,主要還是因為不太了解這個技術,對后果感到懼怕,最重要的是對如何正確書寫論文缺乏清晰的認識,當然也必然導致信心缺乏。大部分學生多多少少還是習慣性在第一章綜述部分和第二章的技術基礎部分采取互聯網時代的剪貼和拷貝操作!這種習慣可能在進入大學之前就養成了,而習慣成自然,自然到他們都可能忽視了知識產權問題。
今天,查同結果出來了。一個學生0%,一個學生14%。基本在意料上下。0%的差同率在我看來也是正常的,當然會有人驚呼。研究方向新(論文庫中相似論文少),自主寫作(不是整句搬入自己論文),多半可以導致這個結果。
不幸的是,學校有個別學生撞到槍口,超過上限,只有半年后申請答辯。這對于他是貌似不幸(其實也是有幸,如果論文入庫出現后患,也怕是影響終生!),對于管理者卻是有幸。
總之,對于研究生論文查同時代的到來,我們充滿期待。
在網上查詢可知,某些學術期刊也在采取類似方法對投稿論文進行查同。
也許,真的,查同技術的影響是深遠的!它不需要說,只需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