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選導師-自我情況介紹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4-06 15:12:03/ 個人分類:心得
要了解論文發表情況和
科研項目到主頁上看(解析數論專業)。要了解我對教學科研的方法和思想,到個人博客上看。
現在說說,什么樣的學生適合找我做導師。我總以為
研究生和導師,就像武俠小說中的師徒,關系很濃。老師和學生要對味,才好,才能有靈感。
那就得先介紹介紹我自己的性格,我為什么要學數學。如果你也有類似的想法,就說明我們有可能走到一塊去。
當年,我差不多是20歲時開始決定認真學數學的,本來是打算學計算機的,但是因為一些情況,高考只上到西北大學數學系,學計算數學專業的,也是跟計算機有關。但是上了大學,真正接觸了編程和數學,那我還是更喜歡數學,尤其是基礎數學方面的思維方式和問題。
當
然,我沒繼續自己在計算機方面的想法和愿望:人工智能、網絡圖書館,肯定跟那時沒見到這方面的高水平老師有關。光從課程上看,顯然我被數學吸住了,這種情
況同樣發生在英語上。當時很多人想出國,學英語花的時間很多,我本也打算如此,但很明顯,數學和哲思對我的吸引力更大,以致我并未認真地去提高自己的英語
水平,足夠四六級70分就行。
那么數學是不是能吸住你呢?有些學生為了出國,可以整天學英語,不學數學,然后想著出國后再學數學。這起碼說明,他們或者自我控制力強,能控住
住、抵擋住數學的吸引力;或者更有可能的是,數學吸力本來就不足。這樣的學生為什么要學數學呢,我總是不太能理解,可能為了生活吧,比上雖不足,比下仍有
余。
喜歡數學,但是是否就要成為一個職業數學工作者呢?當年我就意識到,自己雖然不笨,但也并未聰明到可以成為一流數學家的地步。既然意識到這一點,我為什么還要決定去學純粹數學中的數論呢?
一個前提條件是,當時我的家庭情況還好,父母都是有工資的,收入還行,肯定不用將來我來養活。既然這樣,我學一個不掙錢的數學專業,像個和尚一樣生活,應該問題也不大。雖然后來沒做成和尚,結婚生子感覺到錢的重要,當時年輕的我其實沒想到那么遠。
現
在有些同學,我很奇怪。他們其實家庭情況不好,自己數學成績其實也一般,考一次不過,還要考兩次,或者考上個碩士還要交錢(非公費生)。即使如此,他們還
是要花家里的錢上碩士。有個別的可能是低分高能之人,其實具有一定的
科學天賦,但是大多數這樣的,我怎么看,怎么也沒看出他們是低分高能之才。對于后者
們,我覺得這是何必呢?既然不是這塊料,就別強求,搞得怪難受的。
好了,既然喜歡數學,經濟條件又不是問題,學數學不用花家里的錢,國家
給我資助,那我愛學就學,世界上任何一個人都無權阻擋我學數學的決定,除非是我自己。但是,從我自己來說,我當初就意識到自己的智力,是不足以成為一個一
流數學家的,在那么些偉大數學家的星光照射下,我顯得那么的渺小。既然這樣,我為什么還要堅持下去呢?如果我對人類數學不能做出些貢獻,我為什么還要堅持
學這個呢?
我最終決定,即使我成為不了一流數學家,即使我對數學不會有本質性的貢獻,但我還是要在那個年紀開始我的數學之路,能走多遠走
多遠。因為,在這個路上,我會得到人生的最大修煉和提高,如果一個人把人生看作是一個修煉的過程的話,享受、工作、苦惱、喜悅都是其中的種種修煉的話。那
無疑,數學是一種非常好的修煉方式。也許,從經濟角度上看,同樣的工作時間和效率,搞計算機能得100元,但搞數學則只能得1分錢。可是反過來看,如果從
對精神修煉的效果來看,同樣的工作時間和效率,搞計算機在精神上只能得1分錢,但搞數學則可能得到100元,當然搞數學了。
通過大學本科的數學學習,我已能區分出計算機和數學的不同效果,那么就開始學數學吧。
在
學數學的過程中,因為意識到自己不是數學天才,所以在數學本身研究之外,我對所有跟數學有關的哲思、修煉,都花了相當的時間思考。所以,有時候大家閱讀我
的文章,可能會感覺怪怪的,為什么怪呢?因為那不是一天兩天想出來的,是多少年的深思和實踐,得來的。雖然怪,但是試了之后,就會發現操作簡單,行之有
效。
怪,當然是對普通人來說的,當我博士畢業的時候,時間已經過去8年,對數學的想法上,已經開始系統些,然后來到北京工作,經常到中科
院晨興中心,參加李克正、徐飛組織的討論班。在討論班上,觀摩那些數學高手們之間的互相廝殺,才發現,自己辛辛苦苦想的那些東西,對于他們來講,不過是常
識,不過是習慣。
也許,他們有些人是天生的具有那些常識和習慣,也有些人是在后天中不經意養成的。而我是刻意地去思考、去琢磨發現的,并嘗試把它們揉到一起,盡量的系統化。這一點,也說明我還是具有一些學數學的特征的,喜歡抽象化,系統化,這些思維特點是從我高一下學期后開始逐漸出現的。
博士畢業后,也過去很多年了,這些想法當然越來越系統化,也越來越實際。因為根據波普爾的科學哲學,學問是在
假設---->實驗----->修正
的過程中螺旋提高的,有些假設雖然有理,但是如果有缺陷,不是足夠的巧妙,足夠的實際,那是要被更新的東西替代掉的。
我
發現,這些其實就是中國道家說法中的"法財侶地"第一項"法",它排在第一位,實在是很有道理。第二位排的是財,就是錢了,或者有國家的資助才能上學開始
數學修煉之路,這是外財,或者這個人有特別的數學天賦毅力,這是內財,就是精神上的錢。如果兩個都有當然好了,如果兩個都沒有,甚至是負的,在外要靠父母
資助才能上研究生,在內其實沒有數學動力,只是迫于找工作的壓力。那這個學其實不上也罷,免得害人害己。
有財之后,才能開始組建自己的學術隊伍,形成討論班互相促進,然后再在某個領域(“地”)找些問題做做,那是后話了,請參看研究生學習須知那個帖子。
相關閱讀:
- 研究生畢業答辯的ppt攻略 (LUMGR, 2010-3-26)
- 一位研究生父親的疑慮:是誰絞殺了青年學子心頭的崇高 (eesa_dc_seein, 2010-3-26)
- 讀院士研究生的酸甜苦辣 (uwku58h, 2010-3-28)
- 轉:研究生為何在學術討論時一言不發? (yinge, 2010-3-31)
- 研究生10個保持注意力的技巧 (sacred, 2010-4-01)
- 一個跨專業讀碩士的畢業研究生心得 (Roger01ws, 2010-4-02)
- 如何成為一位成功的研究生 (huihuidetian112, 2010-4-02)
- (王德華老師)研究生論文寫作 (lclong0213ng, 2010-4-03)
- 《如研究生果讓我重新讀次》——王泛森院士 (maomi520, 2010-4-04)
- 導師們喜歡什么樣的研究生? (chongwenmen, 2010-4-04)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 研究生選導師